前段时间,澳门恢复电子签注后,我就去过一趟。
这是我第一次去澳门,却一次性呆够了7天。澳门很小,面积还没有浦东机场大。
在这里呆上整整一周的感觉,大概就是脚下的每条路都走出来似曾相识的意味,大三巴也就去了不下五六七八九趟。
澳门很特别。它只有巴掌大,但是却靠着博彩业聚集了巨量的财富,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四。财富缔造了一个繁华旖旎的澳门。
澳门旅游局也很懂得让人快乐的含义。几乎每个月都会举办各种活动,澳门美食节、每周六晚上大三巴有免费的露天音乐会……轮番放送不间断的娱乐节目。
想要快乐的人,请移步澳门。
但另一面,澳门又很传统。这是一座没有被印刷黑体所驯服的城市。
街头各种手写的店招,都在进行着自我表达。迥异的手写字体,让你逛街就像是在逛书法展,一不小心就跨入了一个老派优雅的旧世界。
在寸土寸金的澳门,店铺基本上不大,但经营历史却不容小觑。即使是路边摊,也让你心生敬意。纸醉金迷是它,体面温情也是它。
纸醉金迷的氹仔
澳门充满了迷人的矛盾。
它分为半岛、氹仔和路环三个小岛。我们住在氹仔的美高梅,酒店楼下就是赌场,登记即可进入,很方便。
当我踏入赌场,却发现它远比我想象中的要更平静和克制。这里没有“性感”荷官在线发牌,没有那种《澳门风云》里千钧一发的紧张,同样的这里也没有时钟、没有窗户,人们在这儿不分早晨、下午还是傍晚。
时间似乎在这里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近乎永恒的灯火通明,彻夜敞亮。
而我在传说中听闻过的澳门,是东方的拉斯维加斯。很多人来这里豪掷千金。一夜暴富但又顷刻间千金散尽血本无归的故事,似乎还在那些克制的面容和更为隐秘的VIP包厢里若隐若现。
幸运不会永远眷顾赌徒,但赌场生意却依然红火。
酒店对面是永利皇宫,亚洲首间拉斯维加斯式的度假酒店,确实如同皇宫一般金碧辉煌。酒店门口还给自家修建了空中缆车,每日不休,凤尾船像吞吐烟雾的金龙,能将住客从轻轨站送到有2000间客房的酒店。
永利皇宫门前每晚还有免费的音乐喷泉表演。选择的都是《我心永恒》、《茉莉花》这些传唱度很高的曲子,似乎来自天涯海角的人们,都能在这里得到片刻的遥远的文化共情。
如果把范围再扩大,氹仔就是一个超级酒店群,金碧辉煌的澳门缩影。这里有澳门六大综合体,永利、金沙、新濠、银河、美高梅和葡京,有伦敦人、丽思卡尔顿、摩珀斯等顶级奢华酒店,一个又一个金碧辉煌的娱乐场。
威尼斯人在酒店里修了运河搬来了游船,往天花板贴上了蓝天白云;巴黎人酒店在门口建起了半个巴黎埃菲尔铁塔;美高梅门口的大金狮威严庄重……似乎要把全世界的繁华旖旎都搬来了澳门。
即使你不进赌场,这些永远精致敞亮的购物中心,也足够让你消磨时光。
大量的财富也吸引了最顶尖的厨师、最顶级的食材。这里有超密集的米其林,顶级的日料、西餐、法餐,最好的餐厅往往藏身于大酒店、大赌场之中。
散步在澳门半岛的街头
从氹仔坐巴士前往澳门半岛,我又踏入了另一个澳门,400多年历史的老城风光铺面而来。
澳门惊人的打车费,让我们放弃了打车的想法,公交和双脚成为丈量澳门半岛的主力。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大概就是:“澳门就咁大,你抢快一点又能去边度?”
是啊,澳门实在太小了,陆地面积大约32.9平方公里。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样袖珍的澳门,无疑是适合散步的。在这里住上两天,你会发现脚下的路已经开始重复了。
历史也在脚下的土地上重叠交错。1553年,葡萄牙人飘洋过海,登上了这座不起眼的岛,从建立中国沿海第一座现代灯塔开始,他们的文化渗透进了澳门的方方面面,地中海文化和东方文化在这里交织。
那段葡萄牙殖民的历史似乎已经远去,但是在街头巷尾,历史当然不会烟消云散,还在角落里藏下了蛛丝马迹。
这里有大三巴、巴洛克式的玫瑰圣母堂、东望洋灯塔等欧式建筑。葡萄牙人带来了他们贯用的海滨城市配色,把房屋涂成鲜明的红、绿、黄、蓝色。
再多绕几个弯,你又会遇到哪吒古庙、妈阁庙和关帝庙,这些最接地气的本土信仰。
妈阁庙澳门最古老的庙宇还屹立街头,讲述着Macao一名的由来。
16世纪中叶,刚抵达澳门的葡萄牙人向村民询问当地地名,村民误以为指庙宇,遂答“妈阁”。葡萄牙人就把它音译为葡文“Macau"。如同历史上的很多阴差阳错一般,名字便沿用了下来。
这里的神明也和当地人住得很近。
几乎每个人家门前都有一个小佛龛,供奉门口土地神,开门做生意前先给神明上三柱清香。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也有各种街头小庙,路过就可以诉说心事,神明都是格外随性。
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最古老的现代灯塔、西式炮台,中式庙宇和中西合璧的私人大宅,毫不违和地散落在澳门的大街小巷。
体面的澳门老店
在澳门半岛逗留期间,我们把时间留给了各种老字号。
经历了数百年的安定生活,澳门的老城区变动不大。以往在杭州,找一家老字号都要绞尽脑汁。但是在澳门,随便走进一家,迎接你的都可能是数十上百年的经营史。
盛记白粥经过了三代经营,把一碗白粥做得出神入化,香米和腐竹一起熬煮,最终能达到介于豆浆和粥之间的质地。手起勺落间的绵密粘稠,是澳门人对这碗白粥的共同审美。
在老派茶餐厅南屏雅叙里,多的是吃了一辈子饭的食客,从岁月青葱到白发苍苍,店铺也陪伴食客走了半个世纪。
古早的菜单、传统的装饰,都是以光阴为注脚写下的。
在占西饼屋里,我找到了好吃的沙翁,这种古早复杂的糕点,即使是在广州的茶楼里都已经难觅踪迹了。
开了150多年的洪馨椰子梹蒟发客,做雪糕坚持用新鲜的马来西亚椰子,这样才能吃到最真切的椰子本味。
澳门硕果仅存的冰室礼记里,招牌雪糕三明治上用的还是当年邝礼敬先生亲手设计的复古包装。
梁庆记凭借一碗云吞面挣出了名声。在澳门原来不起眼的路边摊原来也可以是米其林推荐餐厅。坐在摊子上的大爷边看报纸边吃面,不疾不徐是当地的日常节奏。
牛骨熬煮的汤浓郁鲜美,在这碗面里,我第一次吃到了所谓的“爽利”口感。让从前吃过的那些软榻的面条顿时黯然失色。
澳门葡式蛋挞,据说是里斯本修女发明的小吃,后来英国人安德鲁“偷师”和改良,在遥远的东方发扬光大。
我们跑到了位于路环的安德鲁蛋挞创始店,新鲜出炉的蛋挞金黄璀璨,表面是烤得微黄的焦糖,咬开来,混入了淡奶油的蛋液厚实香甜。
地道美食的另一大集中地,自然是菜市场。无论去哪里旅行,我都想钻到当地的菜市场里去看一看。这里热闹、繁茂,就像是当地生活的展览馆。
在澳门,三盏灯、营地街市、下环街市都是汇聚了地道小吃的食肆。
三盏灯是东南亚菜市,摆满香料的摊子,绿莹莹的斑斓糕让人仿佛回到了东南亚热烈的街头。街头走过的东南亚身影,背后又是一段又一段的移民漂泊史。
澳门的菜市场也叫街市,有一整栋楼,往往楼下是菜市,楼上卖熟食。下环街市和营地街市就是其中最出名的选择。
牛杂、粥、捞面、豆花、糖水、瓦煲咖啡……澳门人日常最爱的小吃往往都能找到。
店铺品类不重样,每家店铺都有一个小隔间,从祖辈开始做,到如今已经传到了第二、三代。老一辈人精神矍铄,新一辈接班人神采奕奕。所有的店面无一例外都很整洁,清清爽爽。
时间积累下来的是骄傲,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食物充满信心。如果没有一些真手艺,要如何在这里立足,如何取信这街坊四邻?于是,我又一次被这厚厚一沓时间所堆积出来的诚意所打动到。
我在澳门逛了很多街市,吃了很多家老字号。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我想大概就是体面。
放在往常,我们想要到老店里寻找一些市井之气,往往要给自己提前做好心理预设,环境不重要,口味才是关键。但是在澳门,即使是最嘈杂的菜市场,也是整洁干净的。
此外,生意无论大小,大家都做得诚诚恳恳。一份沙翁还是按照几十年的配方在做,一碗鲜美的高汤里,倾注了近一个世纪的用心。
在诚意面前,时间不是负累,而是历久弥新的财富。
尾声
正是在这样一个个细小的切片里,我重新发现了藏在澳门纸醉金迷的故事之外的脉脉温情。这片巴掌大的土地上,有古老的庙宇、有恢弘的教堂,有金碧辉煌的不夜城,也有人间烟火的街市……
澳门觅食清单
茶餐厅:
南屏雅叙、大龙华茶楼
粥粉米面:
盛记白粥、梁庆记、一哥美食、陈光记饭店、梓记牛什
甜品小食:
占西饼屋、洪馨椰子梹蒟发客、礼记雪糕砖家、华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