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虽然自诩为温州人,但没想到长这么大了,前段时候才头一回逛了逛温州市区。我先到墨池公园看本地人锻炼身体,前往瓦市巷买菜打探食材行情,再到五马街转一转,然后又拐进九山公园听老温州们唱南戏,过了很普通的温州一日。
瓦石巷菜场,一条菜市小巷,就在鹿城区的墨池公园旁。虽然我是第一次来,但却从心底里觉得它是亲切的。以往逛其它城市的菜市场我会觉得惊喜,里头藏着有很多我没见过的食物。但是来了这里,看到的都是我从小吃到大的食物,反而有一种温故知新的感动。
首先啊,海鲜摊子肯定是最多的。如果放到全国的范围来看,我也算是在海边长大的了。但我从来没有一种海边人家的自觉,大概是黄不拉叽的海让人提不起兴趣,小时候很少听人提及去海边的邀请。
后来,我习惯了通过地图来重新观察一座城市。才逐渐意识到原来温州三面是山,一侧朝向大海。这里有静谧的山间小村庄,也有不失为壮阔的海景,是一座靠山滨海的城市了。
温州的老城区是鹿城区。和很多中国城市一样,它依水而建,在临近入海口的位置,山川和海岸之间的细碎平原上建设港口,如今发展为城市中心。
温州和大海做邻居自然少不了沾光,黄鱼、鲳鱼和带鱼就是最常见的食海三件套。小时候,清蒸或者酸菜炒小黄鱼是最常见的菜品,家里的长辈不知道做什么菜的时候,都会拿它来保底。
还有水潺,一种白白嫩嫩,柔弱无骨的鱼。酸菜炒水潺,是我顶爱吃的一道菜。长大后,第一次在杭州的外婆家吃到油炸豆腐鱼时,登时两眼放光,这不就是小时候最常吃的嘛!原来,往时贱价的海鱼,在这里登堂入室了,价格也很是金贵。我在心里暗暗较劲,这水潺还是水煮的好吃。
『江蟹生』则是生腌螃蟹的做法。精细的刀工将梭子蟹大卸八块后,再用白酒浸泡,加上醋、酱油、黄酒、白糖等来调味。噘嘴轻轻一吸,蟹肉便脱离蟹壳滑入口中,吃起来不粘壳不带腥令人叫绝,满满都是其它做法没有的丰富风味。
菜市场各有各的风采,但它的业态也有不少共性。我发现,它往往也是各种小吃的聚集地。糯米饭、鱼圆、鱼饼、灯盏糕、猪脏粉……各种五花八门的小吃也在这里不甘示弱。在敢拼敢闯的温州,市井生活有奔头,小吃自然也很有看头。讲起它们来,几乎每个温州人都能和你共情。
糯米饭要装在塑料袋里,团在手心,捏一口吃一口。猪脏粉是我爱嗦粉的初心。猪脏粉要好吃,一是粉要足够新鲜,莹白剔透的同时又有足够的韧性。也正因此它不能长期储存,走出温州就很难吃到正宗的猪脏粉。
滑腻的粗粉搭上厚实的猪肠和鲜嫩的猪血,再闷头喝上几大口鲜美的热汤,这碗粉我从小吃到大就没有吃腻的时候。
敲馄饨是敲着竹竿来卖的,专捡深夜时分人意志最薄弱的时候出现。那「笃、笃、笃」的敲梆叫卖声别提有多勾人了。小孩子听到之后,鞋都来不及穿就要拉着爸妈下楼去买馄饨。如今,柴火灶、抽屉盒的馄饨小摊,已经很难寻到踪迹了。
从瓦市街菜市场出发,五马街、江心屿、南戏博物馆、朱自清旧居……都在不远。这些名词实在太熟悉了。温州的头牌商业街,一定得是五马街了吧。它曾经是古城『南市』重要的商贸街,如今繁华依然。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耸立在街道两旁,用温州人惯用的表述就是:『很洋气!』
如今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看到奥康、森马、红蜻蜓、美特斯邦威、蜘蛛王等诸多温州本土品牌。现在五马街还是小吃一条街,汇集了很出名的长人馄饨、矮人松糕等特色小吃,基本上想吃的想喝的都能找得见。
江心屿则是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比如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到这里打卡过。
小时候,总不时听到有人去江心屿玩耍的消息,可当时我听了竟然毫无波澜,也许是熟悉的事物总容易让人忽视。那时候,一心只想去远方,要遥远的地方去。那些令人惊奇的故事、壮丽的风景,一定得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才行。后来,去了很多地方之后,反而更迫切地想重新认识这片土地。
其实呢,说起温州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聊上一两句,什么温州模式、温州炒房团、江南皮革厂、温州方言十级难懂等等,顺溜得仿佛演练过无数次一样。
了解更深一步的人,还会拿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和永嘉学派的故乡这些上得了台面的词汇,来总结陈词。
但如果你让我来介绍温州,反倒是那些热气腾腾的吃饭的画面先来抢占回忆。朋友们,食物真是通往乡愁的。小时候熟稔到想要迫切摆脱的食物,许久未见,心里却是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惆怅,人生还挺怕当时只道是寻常的。
温州闲逛清单
温州景点
江心屿、五马街、东瓯王庙、墨池公园、瓦市巷菜市场
温州美食
娟娟早点店、打绳巷米面老店、高公桥老店、大王灯盏糕、陈辉鱼圆、守英猪脏粉、花柳塘泡泡、敲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