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建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推出了两个“大招”:一个是计划改造100万套城中村,另一个是为房地产企业提供4万亿的融资支持。这些措施一出,不少人心里都在打鼓:这次政策能不能带动楼市?是不是有希望了?但也有人表示失望,觉得政策力度不够,救不了市场。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今天来好好聊聊。
城中村改造100万套,真能救得了楼市?
先说第一个“100万套城中村改造计划”。一听这数字,可能有人觉得,哇,100万套,好像不少啊,这能不能把房价给撑住,甚至让市场回暖呢?但其实,如果咱们对比一下之前的棚改数据,这100万套真不算什么。
回想一下,2015年到2017年那会儿,国家启动了1800万套棚改,随后2018年到2020年又搞了1500万套,加起来将近3500万套的规模。而现在这100万套,和过去的体量一比,简直就像小巫见大巫,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指望这100万套能把房价重新拉起来,还真是有点“泥牛入海”的感觉,水花都不一定能见得到。
那为啥不多搞点呢?比如再搞个几百万套,甚至上千万套?很简单,没得搞了!现在很多城市的棚户区早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哪儿还有那么多旧房子好拆好改?住建部也说了,这100万套都是要针对那些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确实亟待改善的老旧社区才能做的,不是说随便哪儿都能推的。
而且,这个改造项目并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儿,去年就提过,今年年初又提一次,现在都年底了,还是没有明显进展。这说明推起来确实很困难,甚至可能还会拖上几年。如此一来,指望100万套城中村改造能快速救市,确实不太现实。
4万亿融资支持:救急不救穷
再来看另一个大招:4万亿的融资支持。这个政策的目的是扩大所谓的“白名单”,也就是让更多房地产企业能获得贷款支持。尤其是那些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开发商,政策给他们输点“血”,好让他们撑住,不至于爆雷倒闭。要知道,一旦这些开发商暴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更多的烂尾楼,买了房子却等不到交房的业主可就真急了。
所以,4万亿的融资支持,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整个行业的“救命钱”。但是,它也只能暂时缓解危机,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给开发商点钱,让他们继续把楼盖完,这确实能减少烂尾楼,稳定市场信心。但是,融资支持本质上是救急不救穷,开发商手里虽然有了钱,但需求端的问题没有解决,房子卖不动,未来还得继续面临资金压力。
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很多人看到这次政策发布后,觉得力度不够,低于预期,甚至有些人心里还抱着“奇迹会出现”的幻想,觉得可能会有一个超级政策,能让房地产行业起死回生。但现实是,别再指望什么“救世主”了。
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想想过去的十年,房价不断上涨,楼市火爆,很多人靠着买房赚得盆满钵满,那是特殊时代的产物。现在呢?城市化进程放缓了,工业化发展也接近顶峰,人口红利消退。也就是说,需求在减少,而供应却还在不断增加,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疯狂”上涨的时代。
房地产行业有个特点,就是高总值、长周期。房子盖起来了,几十年都不需要再造新的,需求也就变得越来越少了。而且,房价高企让不少刚需买家望而却步,市场活跃度自然也下降了。未来,房地产行业会进入一个“慢冷”的阶段,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有那么大的波动。
综合来看,这次住建部推出的政策,无非是针对当下楼市危机的一些应对措施,短期内可能会有些效果,但想要彻底改变行业面临的困境,几乎不可能。对于购房者来说,指望房价突然大涨大跌的日子可能不多了,未来可能会呈现出一种“慢慢来”的态势,房价既不会暴涨,也不会大跌。
而对于房地产企业和政府来说,如何适应行业的新常态,调整好步伐,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楼市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买房就赚”的时代了,接下来的路,只能稳扎稳打,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