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朋友们聚会聊天,一位在国企工作的老朋友说,今天醒来,感觉天都塌了。原来,国资委划下了红线,年底前必须完成员工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改革。9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会上,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在讲话中提到了国企的末位淘汰政策。这让我不禁想起,国企里的朋友们近来面临的种种压力和担忧。
接下来,我把这些改革政策的主要内容总结给大家听:
普遍推行的时间表: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全面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明确退出标准:不允许模糊处理,以绩效结果为依据,退出标准必须清晰界定。 严格执行退出:对于业绩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必须明确声明,不得用违法违纪到零退休、主动离职等方式替代。 追责机制:只有制度没有行动的国央企将被追责,原则上年底前必须完成改革。 行业差异:不同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退出方法,不允许简单按比例划线,必须体现强激励、硬约束。
国有企业改革挂在政府的心头已经很多年了,这次国资委趁着国家大刀阔斧调整经济政策的当口,推出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实际上就是末位淘汰。我的这位朋友也说,这会带来更多的竞争和压力,以前推行末位淘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往往效果有限,最后不了了之。虽然初期能刺激员工提升,但时间久了,却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和内耗,反而削弱团队凝聚力。
从百姓的角度,我们也要仔细思考几个关键问题:
绩效考核的公平性:所有岗位都适合业绩考核吗?例如,国企里搞党建的工作,如何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横向比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末位或不胜任的原因。如果领导水平不高,下属也会受牵连,这样公平吗?
企业类型的适用性:国企种类繁多,所有类型企业、所有层面员工都适合末位淘汰制度吗?
考核的有效性:有些国企内关系复杂,考核标准和执行力谁来保证?考核不公平,反而会给职场带来更多阴暗面。
毫无疑问,制度本身可以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但对于职场百姓来说,我们希望考核过程能更公平、公正和透明。
公平性:考核应该覆盖基层、中层和高层,大家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考核标准、考核人、考核结果都要公开透明。
公正性: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防止人为操纵,让每一位员工的努力都能被公平对待。
总之,国有企业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目的是保持企业活力,但要真正落地,还是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确保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大家一起努力,不仅是为了企业的未来,也是为了每一个奋战在国企岗位上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