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到家里,和亲友们聊天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我们曾经买不起的东西,比如房子、车子、电子产品和珠宝首饰,价格在不断下降。而与此同时,我们每天生活所需的刚需品,比如水电、煤气、粮食和蔬菜,却在不停上涨。这种反常现象导致很多人的钱包越来越瘪,让人不禁开始担心:难道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大通缩吗?
通胀 vs 通缩:有何不同?
谈起通货膨胀,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但通货紧缩可能了解得较少。其实,通缩比通胀更棘手。通胀时,物价上涨,钱越来越不值钱;而通缩时,物价下跌,钱反而变得值钱,但却没人愿意花钱。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缩时代的到来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如果你因为经济问题感到焦虑,今天我就用5分钟带大家了解通缩的风险,以及如何提前应对这种困难的环境。
数据告诉你:通缩已在我们身边
今年第二季度,深圳新增登记失业人数同比增长了40%。在广州,即便是滴滴司机拼尽全力工作,一个月收入也不到1万元。在北京中关村的写字楼,空置率竟然高达12.6%,是疫情前的十倍。这说明,通缩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缩的表现:
汽车、房子、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水电、煤气、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 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 企业倒闭增加,经济活力减弱。
通缩的第一阶段:表面幸福
在通缩的初期,很多人会感觉到幸福,因为东西越来越便宜。然而,这种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风险。通缩意味着货币不流通,没人花钱,商品价格下跌,但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库存增加,生产放缓,最终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普通人失业。
通缩之所以危险,还在于它带来的全面经济衰退。与通胀不同,通缩一般伴随着大规模的失业。美国的历史数据表明,通胀时期失业率未必上升,反而在通缩时期,失业率会显著上升。通胀时,经济过热,工作多但工资赶不上物价涨幅;通缩时,经济过冷,找工作难,生计更难维持。
通缩的第二阶段:感知压力和恐慌
在通缩的第二阶段,虽然物价不断下降,但生活压力逐渐显现。你要还高额的房贷,还要为生计发愁,甚至连兼职工作都难找。这种压力会逐渐从某些行业扩展到全社会,最终进入第三阶段的恐慌期,全行业降薪、裁员,社会整体陷入恐慌。
应对之道:保存实力,迎接黎明
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我们该如何度过呢?经济形势变化无常,乱世出英雄,社会资源会重新分配,这既会成就一些人,也会让一些人失去机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我们需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去杠杆,保住现金流:避免过度贷款,保持流动资金。
保存弹药,等待机会:在经济低迷时保持战斗力,等待反弹机会。
提升自身价值: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市场变化。
最后,我想说,凡事皆有周期,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极致悲观中蕴藏着转机,但小反弹既是机会也是陷阱,我们需要谨慎行动。希望大家在通缩时代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等待经济复苏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