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文摘

2024-12-31 07:14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2437篇学习笔记

★摘抄自2024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01   行程万里系家国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历时30多天,走过12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春耕抽绿的田、川流不息的港、幸福和谐的家、澎湃动能的厂……总书记在行进中思索,擘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万里山河间的足迹,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毅,有区域一体化的布棋落子,有“民生为大”的初心,有辉光日新的赓续、万众一心的伟力。

  “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脚踏实地走在人民中间。

行动,折射时间观、映照政绩观。站在更高起点挺起中部“脊梁”,要求“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把推动西部大开发视为“一项世纪工程”,要求保持战略定力,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稳扎稳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调“不能犯急躁病”,“治理黄河的功利好坏,要以百年千年计,不能急,不能马虎”。

  行动,从“广大”处谋划,于“精微”处落子,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篇章,有对地理格局、发展格局的精准判断,也有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破题之策和乘势之举。

  短板,如何补?理念变,天地宽。在青海,叮嘱“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甘肃,要求“沿黄农业生产布局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长板,怎样锻?因地制宜,循势而行。在宁夏,强调“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在安徽,勉励“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条脉络清晰可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02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敞开着的生命能量

  《山花烂漫时》取材于“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事迹,但剧中的张桂梅不是“烛光里的妈妈”“最可爱的人”这类传统形象,而是今年的影像新人。

  她是常人,也是超人,既是埋头苦干的人,也是挺身而出的人。她会用红歌鞭策学生,也会用一半的奖金给400多个姑娘买奶茶,让她们尝一尝“远方的滋味”。电视剧非常强力地保留张桂梅身上的智慧、幽默感和义无反顾的力量,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我们不能用女性主义来框住她,也不能只用扶贫、励志来定义她,张桂梅的生命能量是敞开着的——她的理直气壮、她的清贫与坚定、她与学生的互相成全,对于今天的社会,是提振也是鼓舞。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女子高中的誓词在天地间响彻,大量的外景画面给人一种明亮感。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美学特征,把人的世界和广阔天地直接进行赋比兴连接。《山花烂漫时》不是个人英雄传,不是个人史诗,而是将“张桂梅”从一个人扩写到了无数人。


03   电视剧《西北岁月》——慷慨激昂正气歌

  《西北岁月》以真实深刻的历史叙事,雄浑壮伟的史诗风格,细腻生动的人物塑造,地域鲜明的影像气质,苍茫辽阔的深远意境,为观众打开了一幅气壮山河的革命历史画卷。

  作品从历史进程中见证历史规律,从历史逻辑中见证革命逻辑,清晰表明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道路曲折而又前途光明的发展趋势,以“史家之笔”完成对西北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和艺术书写。作品还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从革命领袖到英雄先烈,从普通农民到干部战士,从共产党人到开明士绅……这些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物,是中国革命的力量所在。史中见人,以人带史,诗史交融,相映生辉,使作品具有了致广大而尽精微、历峥嵘而抒豪情的艺术风貌。

  《西北岁月》努力彰显文艺的信仰之美与崇高之美,写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念之坚和情操之美。真挚感人的艺术之笔,铸就了这一气势恢弘的革命史、群星灿烂的英雄谱与慷慨激昂的正气歌。

 

04   长篇小说《云落》——是风俗史,也是心灵史

  在张楚的《云落》中,“县城”作为一个艺术世界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过往的现代小说中,“县城”是精神和行动的出发之地,预设着朝向远方的旅程,而《云落》中的县城是归来和抵达之地。这不仅是一个作家的艺术选择,更反映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巨变对于空间意识的重塑:现代不仅是“远方”,现代也是“此地”,而县城作为广袤中国超大规模空间结构的基本连接点,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作家讲述故事的地方。

  这个名叫“云落”的县城,在张楚的笔下气象万千,他从至细至微处开始建构一个饱满丰盛的世界,草木季候、闹市街巷、风土人情,他以一种风俗史的精确、以一种识万物之名的诗心,让这个县城“现实”地坐落在土地上,又流荡着氤氲与梦想的动能。在这里,纷繁的选择和命运、激情和迷惘,围绕着名叫万樱的女人展开,她如此平凡、普通,泯然众人矣,但她又是与众不同的,是令人信服的“这一个”,她有“光”,她的品性中具有宽阔、正大、柔和、坚韧而又自然而然的力量,她连接着这部小说中的人们,照亮了他们,抚慰着躁动的心灵。由此,作为风俗史的《云落》同时获得了心灵史的重心和结构。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