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2529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5年1月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全部9篇评论文章
01 关爱人才从“小事”入手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肖灿
浙江舟山以“爱”留才,满足青年人才情感需求;江苏太仓建设人才公寓,让人才感到家的温暖。一份圆满的姻缘、一个安居的港湾,看似事关人才个人,实则连接着人才与城市的情感纽带。人才是第一资源,拴心留才要做好关心关爱人才工作。人才在创新创业之外,还有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需要操心,家庭安居、子女教育、看病就医、通勤出行,这些人才生活中遇到的“心头事”,也是人才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小事”。留住人才要善于从一件件具体小事入手,于细微处见真情,把服务人才做深做细做精,做到人才心坎上。
关心关爱人才要精准有效。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其独特需求。要完善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加强与人才的思想沟通,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既关注普遍性诉求,也回应个性化需要,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推进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让人才办事实现“数字跑腿”。要营造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才感受到城市的包容和温度。
解决“关键小事”,要建好系列配套保障。全面强化人才住房保障,通过人才公租房、人才公寓、购房补助、住房补贴等,满足不同人才的居住需求。要细化人才健康医疗、子女入学保障等政策,让人才安居乐业。重视人才心理健康,关注人才情感生活,定期组织外出疗休养、体检等活动。
解决“关键小事”,有助于人才集中精力“办大事”。人才最大的愿望是有所成就,最大的顾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关心关爱人才,要着眼于帮助人才成就事业,精心思考和设计人才的事业空间,为人才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对人才要信任信赖,放手使用,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千方百计排除他们在科研评估、项目申报、经费申请中的后顾之忧,给他们节省出“发愣”的时间、腾出自由的空间专注科研,心无旁骛创新创业。要打破各类人才发展天花板,让聪明才智尽情涌流。要针对人才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关键时刻雪中送炭,助力人才成就事业。
02 让流动党员有责更有为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齐金良
流动党员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使用,才能确保其在工作岗位和城市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浙江省宁波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建立健全“一人一岗”常态化机制,让党员在流动过程中,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给各地提供了有益参考。
流动党员身处异地他乡,常常面临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加之流动性大、分散性广,在流入地的社会事务中参与度相对较低。“一人一岗”常态化机制,打破了传统流动党员管理的单一模式,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设置岗位,让每位流动党员都能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发光发热。同时,流动党员在各自岗位上担当作为,不仅收获党组织温暖和关怀,还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尊重,进一步增强了其归属感和认同感。
流动党员作为“流动的旗帜”,其作用不仅在于做好本职工作,更在于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一人一岗”常态化机制使流动党员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引导他们在八小时外参与城乡基层治理,在环境卫生、巡逻巡查、文明创建等方面作贡献;激励他们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化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让他们在新环境中找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从“异地客”变为“新家乡人”。
在为各行各业注入新动力的同时,流动党员也需要“娘家人”的呵护。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反馈激励机制,对流动党员的综合表现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让他们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通过规范管理,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带动广大流动党员,使其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成为“行走的先锋”。
03 遵规守纪不是“躺平”的借口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理平彦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遵规守纪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为政之要,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重要保障。唯有始终把党纪立在心中、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干事创业方能有更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空间,才能更好地释放出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
(一)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加强纪律建设、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干部始终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进京赶考”前在河北西柏坡立下的“六条规定”,无不凸显出纪律建设在管党治党、推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党的纪律之弦抓得牢绷得紧,就能紧紧拧成“一股绳”,干事创业就能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力量,否则就会一盘散沙、终难成事。
遵规守纪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前提。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为正确行使权力、防止以权谋私划出了底线、设置了禁区,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安全防护栏。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中可以看出,有的党员干部正是因为不注重党规党纪的学习,纪律意识淡薄、规矩意识弱化,结果从无知发展为“无畏”,由破纪到破法,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事实证明,那些做出成绩、造福一方、赢得百姓爱戴的党员领导干部,无一不是遵规守纪、正身正行的榜样楷模。敬畏纪律、遵守纪律,就能抵御腐蚀、百毒难侵,就完全可以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
(二)
干事创业是党员干部的本职本分,是遵规守纪的价值所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总的是积极主动的,但也有极少数人认为,严格的规矩会束缚手脚,担心动辄得咎而瞻前顾后,不敢放手大胆干事。
党规党纪不是“束手束脚”的借口,不是“躺平”的理由。全面从严治党,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更好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纪律规矩刻印于心,用党规党纪给自己戴上“紧箍咒”、安上“防护网”,保持定力、抵住诱惑,始终在安全线内放手干事、干净干事。党员干部遵规守纪,不仅不是束缚手脚,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干事创业。我们党历来强调培养“自觉的纪律”,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划出“红线”,标出“禁区”,列出“负面清单”,正是为党员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行使权力打好基础、指明方向。要坚持把党规党纪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地学习新修订的《条例》,准确把握“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弄明白什么不可为、什么可以干,时常用纪律这把“戒尺”校正思想和行动。要深刻汲取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惨痛教训,树牢纪法意识和正确的权力观,把守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在推进改革实践中做到不碰红线、不逾矩,确保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
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当前各项改革任务已进入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敢闯敢试才能找到出路。要发挥党的纪律的教育约束功能和激励保障作用,促进党员干部既有“为”又有“畏”、既遵规守纪又大胆干事,干净且干事、干事且干净。
立起纪律“戒尺”,校准干事创业行为坐标。要始终把纪律规矩作为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常紧“纪律弦”,不断增强对纪律的敬畏之心,切实以纪律规矩检验和校正干事创业偏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对照纪律规矩查不足、找差距,以“检身若有过”的自觉,常思违反纪律规矩的言行,切实把准方向、奋发有为,确保时时事事都能按规矩办事,点点滴滴都能为民谋利,以严实纪律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实干力量。
推动形成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强化执纪问责,对不担当不负责的党员干部和腐败堕落分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追责问责,把该打的板子狠狠地打下去,警示党员干部远离纪律红线。树立鲜明导向,进一步细化容错纠错情形,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切实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让更多遵规守纪、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干部脱颖而出。
(执笔:陈书 向秋 俞沈江 刘启灵)
04 防止问题年年述年年在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袁强
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次深度盘点,其核心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存在问题年年述、年年改、年年在的现象,削弱了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年年述却不见成效,反映出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述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一些干部将述职当成走过场的任务,看似剖析得头头是道,实则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打分环节也沦为形式,缺乏严格的标准和深入的调查。这样的述职评议,只是浮于表面,对于真正改善党建工作毫无益处。
年年改却依旧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整改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发现问题后,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整改方案泛泛而谈,缺乏可操作性。比如,针对党员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只是简单提出加强学习,却没有具体的学习计划、内容和考核方式。这样的整改就像隔靴搔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防止问题年年述、年年改、年年在,关键在于强化责任意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将述职评议考核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有力武器。在述职过程中,要敢于直面问题,突出“述”我,见人见事把问题讲实、讲透,防止不痛不痒、遮遮掩掩。在整改过程中要明确主体责任,将整改任务细化到具体责任人,确保每项整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此外,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至关重要。上级党组织不能以“评”替“管”,更不能一评了之,仅仅在述职评议时关注基层党建工作,而应该贯穿全年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整改不力的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全过程指导,找准问题、抓好整改,使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真正起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作用。
05 “春暖”服务润人心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潘铎印
【新闻回放】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部署安排春节期间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通知提出,要加强关心关爱、加强出行保障、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维护,让农民工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
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支撑“制造强国”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国农民工约有3亿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工1.9亿人。春节前后是广大农民工集中出行期、换岗高峰期,要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让农民工顺畅地领到工资、开心地返家团聚过好年、春节后愉悦返城就好业。
多措并举护出行。春节即将来临,广大农民工陆续踏上返乡过年的路程。要让农民工“走得了”,更“走得好”,精心绘就万家团圆的幸福图景。“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聚焦农民工的顺畅返家、安全返家、温暖返家,既引导农民工错峰返乡返岗,尽量避开春运高峰期,也强化交通、铁路等部门服务意识,广泛收集农民工集中返乡返岗出行需求,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点对点”包车、专列(车厢)服务。针对农民工返乡遇到的不同问题,精准施策,更好保障农民工回家路畅通,让温情一路相伴。
加大力度治欠薪。春节前后,是农民工就业的空档期,更是欠薪问题的易发期。要扎实推进治理欠薪冬季行动,高效解决欠薪问题,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加大违法惩戒力度,坚决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工资报酬等权益,以“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让其在安“薪”中安心,托起农民工“稳稳的幸福”。
全力以赴促就业。就业,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一头连着经济运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春节前后是农民工换岗求职高峰,要充分把握这一段的特殊性,健全完善就业援助措施,加大对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创业支持,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就业服务,加强困难农民工关爱帮扶,落实好公益性岗位等兜底政策,托稳农民工就业“饭碗”,夯实基层就业服务,拓展就业服务空间,在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上下功夫,保障春节前后农民工就业基本稳定,让农民工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促就业、护出行、治欠薪,是关乎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要把关心关爱农民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集中力量、集中资源解决农民工遇到的“急难愁盼”,确保促就业、护出行、治欠薪等一系列“春暖农民工”服务举措落到实处,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好“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把“春天的温暖”送给农民工群体,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06 练就“板凳之功”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罗燕
一张小小的板凳,不仅是群众茶余饭后休息的工具,更是拉近干群关系、确保政策落实的好帮手。年轻干部当练就“板凳之功”,甘坐“冷板凳”、多坐“矮板凳”、敢坐“硬板凳”,以实干实绩实效擦亮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
甘坐“冷板凳”,莫问“花期”只管耕耘。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被安排到基层一线或“边缘部门”,就认为自己坐上了“冷板凳”,产生“躺平”甚至“摆烂”的消极思想。“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要端正坐“冷板凳”的心态,将坐“冷板凳”视为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绝佳机会,以“千万锤成一器”的精耕细作、“择一事终一生”的沉稳专注,将平凡的工作当成事业来耕耘,以厚积待薄发,以沉潜换飞跃,坐热“冷板凳”,锤炼真本领。
多坐“矮板凳”,时时“在线”鱼水情深。坐“高板凳”还是“矮板凳”,表面看只是“座位”与“坐姿”的小问题,实则反映出干部作风的优劣和干群关系的亲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与群众常坐一条“矮板凳”,是打开群众心扉、拉近群众距离、做好群众工作的“敲门砖”。要自觉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传承弘扬好“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放下高高在上的“官气”,把身心沉到群众中去,以“小板凳”架起干群“连心桥”,以躬身实践增进干群“鱼水情”。
敢坐“硬板凳”,不惧“远山”行则将至。“硬板凳”坐得稳不稳,是对年轻干部心性与能力的磨练与考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肩负着继往开来的时代使命,要秉持“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勇毅担当,铆足“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知难克难,愿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勇闯“深水区”,坐稳坐实基层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要一线的“硬板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07 把干部画像“写实”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钱旭东
用人得当,首在知人。公正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是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干部负责的重要工作,也是规范干部行为、调动干部积极性的重要举措。组织部门担负着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职责,要构建更加精准的知事识人体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了解干部,确保选出来的人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评”的标准。识表与察里、定量与定性、一时与一贯、知事与识人相结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聚焦大事、要事、具体事,既体现同一尺度,又体现工作差异。评政治素质。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设置评价内容,建立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干部表现“正面清单+负面清单”,重点关注干部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等方面的政治表现。评担当实绩。坚持事业为上,建立干部担当指数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为依据,重点评价干部在面临制约发展瓶颈、历史遗留问题、事关群众利益问题时,主动领题破题、敢于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和成效。评作风形象。聚焦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注重“八小时外”,推行干部家访机制,重点了解干部家教家风、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情况,从干部生活轨迹中了解其德行品质。
拓展覆盖维度,改进“察”的方法。考核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要建立一套机制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多角度多方位探查,让干部表现从“写意”变“写实”,由“平面”变“立体”。增进日常了解。建立“无任用推荐谈话”制度,利用平时考核、跟班培训、干部交接、审计巡察等契机,近距离、常态化了解干部近期情况,改变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接触干部的状态。建立干部信息共享机制,联合纪检、政法、网信等职能部门,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及时掌握干部经济纠纷、涉诉涉访、婚姻变化等信息。开展专项考察。建立干部发现考察在一线、选拔任用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的“三个一线”识别办法,不打招呼直插经济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最前沿、基层治理第一线,重点了解干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追赃挽损、城市建设等工作中的现实表现,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工作中的绩效情况。推动延伸调研。开展“追溯式”考察,深入干部原任职单位“回头看”,延伸了解干部一贯表现;采取征询意见、双向测评等方式,了解上级对口部门、分管领导对考察对象的工作评价和同行排名,分析干部的业务水平和认可程度;聚焦满意度测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结果,关注服务对象对干部履职成效的满意程度。
精准分析研判,强化“用”的力度。干部考核结果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奖优罚劣、示范引领作用。与选拔任用相衔接。坚持“干得好的评得好,评得好的用得好”,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选任重要依据,在动议酝酿干部时,对综合评价较好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大胆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鼓劲,对评价较差的干部“一票否决”,防止“带病提拔”。与教育培训相衔接。针对干部存在的短板弱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举办系列“短精特”培训班,深化小班化、拉练式专题培训,有的放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内部交流轮岗,坚持以练为战、实战实训,让各级干部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与监督管理相衔接。对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适当方式向党委(党组)和干部本人反馈,采取提醒谈话、函询等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加强跟踪管理。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力度,让能力不足、状态不佳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牢固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作者系江苏省海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08 让乡村后备力量“冒尖”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黄芳霞
乡村治则天下安,乡村兴则百业旺。村级后备力量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育优配强村干部的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让优秀后备干部“破土冒尖”,选出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硬核头雁”队伍。
当前,一些空心村、偏远山区村还存在“两委”干部老龄化、队伍后继乏人等问题。要尽早启动“头雁储备”计划,聚焦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本乡本土大学生等重点群体,择优培养储备一批、筑巢引凤一批、选聘下派一批,确保每村储备充足的优秀后备力量。要完善结对帮带、定制培养、跟踪管理、动态调整等全链条机制,有针对性地精筛出一批政治过硬有素养、为民服务有情怀、发展产业有办法、强村富民有措施、兴村治村有能力的后备干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熔炉”里才能炼出“精钢”。从后备“青青苗”成长为为人民服务的“遮阴大树”,其发展道路是漫长的,要抓住关键时期,精心“墩苗”,让后备干部早接担子早成才。以重大项目、重点岗位、重要任务等工作一线为练兵场,引导后备干部常态化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村情民意、一线走访挖掘发展实例、一线思考研究建设方向,全面提升后备干部处理复杂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让后备干部成长为既接地气又接天线的现代化专业型干部,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立足“三农”工作实际、群众工作难点堵点,创新培训思路、优选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使后备干部增强理论之智、巧干之方、创新之勇,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09 善用“土方子”解决新问题
发布时间:2025-01-08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党员干部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既要有新办法,也要结合具体实际探索运用传统的“土方子”。
所谓“土方子”,并非落后、不科学的方法,而是蕴含着群众智慧与实践经验的有效举措。“土方子”往往源自基层人民长期应对各类事务的经验积累,简单却实用。在处理新问题时,党员干部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新理论、新技术,而忽视了这些接地气的办法。例如在基层矛盾调解中,一些地方沿用的“老长辈”“和事佬”调解法,凭借他们在当地的威望与熟悉人情世故的优势,往往能巧妙化解邻里纠纷,使剑拔弩张的双方重归于好。
当然,善用“土方子”并非盲目照搬,而是要结合新问题的特点加以创新运用。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挖掘这些宝贵的经验财富,将其融入现代治理理念与方法之中。通过对“土方子”的筛选、改良与整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解决新问题的有力武器,在新的征程中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纳冰/文 林木木/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