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摘抄

2025-01-07 07:30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2513篇学习笔记

★摘抄自2025年1月7日《人民日报》

1.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2.万鸟翔集、声闻于野。
3.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4.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5.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
6.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更奋楫。
7.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
8.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9.纪严则清正,清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10.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11.对党忠诚,立场才不会动摇;有胆有识,才能无私无畏、担当任事。
12.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纪律严明,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纪律松弛,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13.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干事创业的“鼓槌”,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使干部既管得住手脚,又放得开手脚。
14.乡村综艺从乡村发展的脉搏中寻找艺术的脉动,用镜头呈现乡村之美、奋斗之志、发展之果,切中了人们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期待,满足着人们对故土新生的热情憧憬。
15.反腐败斗争必须坚定不移,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要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16.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17.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科学看待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失误错误,明辨是“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是“无心”还是“有意”,既做到大胆容错、果断纠错,又防止保护变庇护、宽容变纵容,精准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18.以“同球共济”的精神、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一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党的利益即是人民的利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坚定跟党走,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就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把个人利益摆在党和人民利益之上。
20.共产党就是给老百姓办事的,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共产党人;走不好群众路线,就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坐在老百姓这一边”,既是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根本工作路线。到群众中去搞好调查研究,才能形成好政策好办法;到群众中去做好思想工作,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1.大力发展水循环经济,把发展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资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定能更好促进“人水和谐”,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
22.公款姓“公”不姓“私”,任何违反规定公款吃喝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处理。要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强化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记于心,管住用公权力“吃喝”的嘴、“揩油”的手,切莫因小失大,甚至在饭局里丢了“饭碗”。
23.只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使我们党不断去杂质、强免疫、壮筋骨,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力量,从而做到有力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定不移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4.数千年“乡土中国”,使乡村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使乡村成为我们精神的故园、文化的原乡。一个农村老家、一缕炊烟袅袅,总能勾起浓浓的乡愁。紧扣这份情感所系,勾染风土物候、捕捉稻香阵阵,乡村综艺以充满泥土味与烟火气的写意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画卷,让观众沉浸其间,感受来自大地深处的记忆连接、精神脉动。
25.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学习纪律、知晓纪律,才能厘清各项纪律的内在关系、把握内涵实质、明确标准规范,不断检视、剖析、反思自己,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把道德防线、纪律红线、责任界线搞清楚,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只有敬畏纪律、遵守纪律,才能抵御腐蚀、百毒难侵,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永葆政治本色。
26.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从容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充分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坚强的战略定力、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为民情怀、高超的领导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
27.形象地说,党的纪律犹如道路上的红绿灯、标志线,让行人、车辆明白何时行、何时止,哪儿可以走,哪儿不能去,看似造成了限制,实则是促进了道路交通环境更加安全畅通。相反,倘若党员干部无视这样的警示,将党的纪律视为束缚甚至“眼中钉”,该止步的地方不止步,就会如同失控的汽车,偏离方向、横冲直撞,最终酿成大祸。从这个角度而言,纪律不是束缚干事创业的“绑带”,而是“安全带”,是党员干部抵御诱惑、防止被“围猎”的屏障,是更好干事创业的保证。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