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2545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5年1月10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全部13篇评论文章
01 不断激发党员先锋力量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林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员队伍建设座谈会强调,要完善在岗离岗、网上网下、平时战时全方位全覆盖的党员作用发挥机制,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特点,健全党员在本职岗位、八小时之外、应急动员、网络空间等全方位全覆盖作用发挥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中高高飘扬。
健全本职岗位作用发挥机制,引导党员积极创先争优。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所在。要注重推动党员围绕本职岗位、围绕中心工作承诺践诺,开展党员先锋创绩。根据村、社区、科研院所、中小学校、国企等领域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党员承诺践诺参考清单和负面禁止清单,推动党员承诺事项做到“三看”,即看得出党员处在什么岗位,承担什么任务,争创什么业绩,使党员承诺内容具体可操作、量化可评判,并推动广大党员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要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际,积极为广大党员搭建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实践载体,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员名师工作室等平台,通过建立项目攻坚党支部、划分党员责任区等方式,组织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争当先进、争创佳绩。
健全八小时之外作用发挥机制,引导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广大党员身在基层一线,与群众直接打交道,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基层治理就有了坚实保证。要全面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回归社区”行动,按照网格化管理方式,以小区为单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民主协商,参与基层治理,每年重点解决2—3个小区突出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力推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置养老服务、民事调解、治安巡逻、环境监督岗等多种岗位,让普通党员有岗有位有为。引导党员积极参选、加入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楼栋长、单元长,担任社区兼职委员等,通过直接加入基层治理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动能。突出党员示范带头,大力推行“小区值日生”“认领微心愿”“红色物业小区”创建等活动,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健全应急动员作用发挥机制,引导党员勇担急难险重任务。面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应急情况,党员作为先锋队,在应急动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健全党员应急动员作用发挥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抓实党员党性教育和先进性教育,将党员应急能力培训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增强党员先锋意识,掌握应急管理、危机处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健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急转换机制,常态化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场景模拟演练,提升党员在面临急难险重任务时候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突能力。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等,让党员在应急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在国企、非公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中,建立重大科研任务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领题破题机制,着力开展技术攻坚,破解卡脖子难题。完善关爱激励机制,选树表彰先进典型,通过划拨专项党费、实地走访慰问等方式,给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于担当的党员关怀温暖,最大限度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
健全网络空间作用发挥机制,引导党员主动发声亮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建立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机制,引导党员主动发声、正确发声、善于发声,着力举旗亮剑、激浊扬清。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的贯彻落实,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推动党员真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鼓励党员学网上网用网,加强对党员用网管网能力培训,纳入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关心爱护为党和人民利益敢于在网上发声碰硬的党员,提高党员敢于、善于在网上发声的能力和水平。压实党组织和党员责任,建立网络空间发挥作用的基层党组织责任清单、党员责任清单、党员网络空间行为负面清单等三个清单,加强党员网上活动管理,不断扩大党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号召力,推动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并始终充盈网络空间。
(作者系江西省新余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2 深挖人才这座“富矿”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陶春雷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展体系,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注入强劲动力。
紧扣发展需求引才。功以才成,业广由才,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柱与智力支撑。要牢固树立“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理念,立足发展定位,聚焦中心工作及产业布局,厘清人才“供需账”。紧贴优势产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通过重点招引一批、柔性引进一批、产业集聚一批“三个一批”方式,围绕产业链建设需求,开展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不断提升人才招引精度。强化政策保障,不断深化“专家携团队带项目”带土移植式人才引进模式,健全全周期管理、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机制,实时跟进解决困难,确保团队快速到位、项目及时落地。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并行,充分把握产业引进、驻外招商、考察观摩、合作交流契机,延伸人才工作前沿阵地,推进实行项目、人才一体引进措施,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同频共振。
善用战略眼光育才。引才是基础,育才是关键,事业越是发展,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就愈发突出。要大力实施本地人才“孵化”工程,聚焦人才队伍能力短板、思维局限、专业缺口,分批次、领域、专题精准制定强基固本、创新发展、乡村振兴等10项干部人才培育计划,推动人才培养紧密贴合事业发展需要。依托援疆桥梁,深挖发达地区智力“富矿”,加强与援疆支援地、内地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深化“送人才外培、请专家内训、实践帮带提升”育人模式,加强人才专业化训练和实践锻炼,实现本地人才“发芽破土”。要探索实施“人才飞地”战略,着眼发达地区高端人才富集优势,通过外设科研前哨基地,推动项目在发达地区引、人才在前哨基地育、成果回本地转化,为县域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搭台架梯大胆用才。人尽其才,百事俱举。引才、育才的最终目的是敢用人才、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人才“使用效能”。要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建立更为机动的人才选用机制,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双向流动、双向聘任渠道,破除人才身份壁垒,围绕人才专业特长、经验阅历等情况精准设岗定责,为人才搭台铺路,促进人岗相适、人岗互成。要大力营造激励实干、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鼓励人才在改革创新一线“挑大梁”“当主角”,为人才干事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激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要探索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薪酬激励政策,健全完善专家人才科研攻关、技术革新奖补机制和技术入股、效益分红机制,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更高回报,引导专家人才不断向重点产业和经济建设一线集聚,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
优化服务机制留才。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要涵养开放、创新、高效、服务的良好生态,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持续深化县级领导干部主动联系、专家人才定期约访双向联络机制,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思想联系、感情交流和服务保障,切实增强其认同感、归属感。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优化新领域、新技术、新业态人才认定政策,建立以创新能力、工作质效、科研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确保专家人才安心安业。要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矩阵,搭建一站式、全程式人才服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受理人才服务事项,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在人才住房安置、体检就医、配偶随迁、子女就学等方面开辟直通车,解决其后顾之忧,推动形成政策引领下的人才“虹吸效应”,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
(作者系新疆新源县委书记)
03 打造楼宇党建“红色磁场”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徐德杰
商务楼宇是“竖起来的社区”“立起来的园区”。全面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以党建赋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必答题,也是稳经济保增长的攻坚题,需要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着力打造楼宇党建“红色磁场”,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着眼强基固本,培育楼宇党组织“红色磁体”。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只有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双向发力。织密组织体系强堡垒。深入楼宇各入驻单位排查摸底,动态监测掌握入驻企业变动情况,“一楼一策、一楼一档”推动“支部上楼”。统筹行业部门、街道社区、楼宇资源,灵活运用楼楼联合、社楼联动、区域联建等形式,逐步构建“街道党工委—楼宇党委(党支部)—楼宇两新党组织”组织体系。抓实党员管理强队伍。由街道选派楼宇党组织专职书记或从楼宇内挑选有代表性的企业党员负责人任楼宇党组织书记,认真落实双向培养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综合素质培训和党务工作培训,打造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创新活动载体强覆盖。以业缘、趣缘、地缘为纽带,灵活开展楼宇联谊、主题沙龙等活动,帮助楼宇间、企业间的年轻人拓展“朋友圈”,助力解决楼宇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操心事。把楼宇党群服务站打造成为“楼宇党校”,用好“红新党课直播间”等平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楼宇、入人心,引领楼宇白领听党话、跟党走。
着眼功能提升,激活资源整合“红色磁力”。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和楼宇资源有序流动、互联互补。整合政务资源深度融入。深化“楼宇经济服务站”政务服务模式,推动企业设立、变更备案、职称评审、社会保险、签证办理等便民服务下沉楼宇,为楼宇企业员工提供自助办理营业执照、缴税开票等服务,实现楼宇企业“办事不出楼”。推动阵地资源深度融入。拓展蜂巢式服务阵地功能,丰富商圈党组织“会议培训、学习交流、党日活动、联谊交友”共享空间,协调楼宇内影院、书城等文创企业打造“红色影院”“红色书店”,系统构建党建阵地矩阵。引导生活资源深度融入。坚持以楼宇企业和党员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推进商务楼宇生态圈建设,集中补齐多元化的餐饮、剧场和城市服务等商业设施。推进一批老旧楼宇改造项目,完善车位、电梯等基础设施,推动楼宇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改造升级。
着眼服务优化,凝聚助力发展“红色磁能”。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聚焦企业员工的需求抓服务、聚人才、解难题,以党建“软实力”推动楼宇“硬发展”。推动共治共享优环境。建立“政府牵头、共治共享”新机制,将楼宇党建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推动楼宇与楼宇、街区与楼宇、楼宇企业之间的互通融合,引导楼宇企业党员职工主动服务基层社区,促进楼宇治理从“点上治理”向“全域治理”转变。营造良好生态聚人才。分领域、分行业、分层级建立楼宇人才库,用好人才各项政策,支持楼宇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建立“楼宇人才工作站”,常态化提供个税申报、生涯规划、技能提升等精准化服务,建好用好人才之家和人才公寓,解决好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对接企业需求解难题。搭建“部门—镇(街道)—企业”三级平台,组织市场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主动“进街入楼”开展巡回服务,推动镇街党政“一把手”每周走访联系辖区楼宇企业,汇集形成需求、资源、项目清单,引导楼宇运营单位对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推动楼宇品质提档升级。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4 有事找邻长 联动促治理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罗卫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村(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具有“熟人社会”的典型特征。远亲不如近邻,和谐友善、互助互爱的邻里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文化资源。常宁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深做实片组邻“三长制”,创新开展“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全面推进“有事找邻长”活动,以“四谈”“四访”“四办”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进村走访,带动片组邻“三长”入户走访,形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四谈”知民意,谈出“邻里情”。充分发挥邻长熟人、熟事、熟地的独特优势,创新推广“邻长夜谈”工作法,利用傍晚农忙后的休憩时间,组织村(居)民在湾场开展“夜谈”,巧妙解难题、聚人心。谈政策,促宣传。村(社区)定期组织邻长开展理论政策培训、重点工作讲解,邻长通过“夜谈”活动进行政策宣传宣讲、引导动员,聚焦群众“身边事”,通过“熟悉人”讲“身边事”,把“大道理”用“家常话”讲出来,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谈民情,促和谐。邻长利用“夜谈”的形式,调解日常联系服务中了解到的一时没有处理好的矛盾纠纷,通过大家一起“评评理”“交交心”,帮助村(居)民之间化解矛盾,推动形成和谐友爱的邻里氛围。谈产业,促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村里的头等大事。邻长带头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来,组织村(居)民结合本村本组的资源优势,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发展方向等进行商讨,一起谈前景、论好处,统一村(居)民的思想,争取群众支持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谈治理,促提升。依托“邻长夜谈”化“邻”成“网”,邻长在闲谈闲聊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村(居)民共商共议身边事,帮助凝聚共识,组织发动村(居)民自觉参与到乡村治理之中,构建邻长带头、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形成基层治理良好氛围。
“四访”访民情,搭起“连心桥”。常宁市全面开展“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活动,党员干部面对面听民声,让群众诉求直达市委决策层面。全面覆盖访。全市安排近2000名市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回祖籍地村(社区)或曾经工作过的乡镇(街道)进村入户开展走访。片组邻“三长”与全市410个走访小组结合“有事找邻长”活动,对全市410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走访,实打实晓民情。突出重点访。通过入户走访、湾场恳谈、“邻长夜谈”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和湾场屋场,对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先进工作者、创业人员等先进典型群体,政法重点人员,信访群众、案件当事人等特殊群体,退役军人等其他群众“五类重点对象”着重走访,确保重点事项、关键情况重点掌握。带着问题访。片组邻“三长”把日常掌握的群众诉求第一时间与各走访小组交流,片组邻“三长”和各走访小组成员针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深入到各家各户宣传最新政策、了解民情民意、收集问题线索、协助办理民生实事,确保走访小组精准对接民情民意、妥善解决问题。坚持常态访。邻长坚持常态化走访自己的联系户,通过上门走访或微信、电话联系等方式,做到重点户每周联系一次、一般户每月联系一次,确保群众意见反馈不断档、不脱节。走访小组定期返回所联系村(社区)开展回访,了解问题办理情况和群众反响,及时掌握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
“四办”解民忧,办好“身边事”。县乡村三级联动,对“访”“谈”发现的问题逐个分析研判并想办法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由民情大走访活动专班统一交办并限期办理。帮办解民困。对于村(居)民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邻长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个人能力范围之内能解决的,主动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问题或代为办理。邻长从维修电器、修缮门窗、接送小孩上下学、网上代缴电费等邻里“小事”入手,为重病、重残、年老体弱等特殊群体上门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便捷、贴心的服务。领办显担当。对于涉及民生重点、发展所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无论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邻长都勇于担当,主动认领任务,积极投身其中,带领村(居)民共同奋斗,共同完成任务。商办解难题。对于村内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项目等促发展、利长远的大事要事,邻长通过“夜谈”、走访等多种方式,收集民心民意,凝聚民智民策,汇成共知共识,实现共创共赢。联办促发展。通过“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和“有事找邻长”活动的开展,邻长对于发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各走访小组,走访小组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研判情况后,可以通过工作专班及时交办,形成了邻长发现问题,乡村研判问题,部门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者系湖南省常宁市委书记)
05 激励干部勇当促进派实干家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李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干部是推动地区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组织部门要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激励干部勇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强化思想引领,激发干的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激发干部真干实干的动力源泉。坚持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培塑担当之魂,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全面落实“第一议题”、领导班子读书班、专题党课等学习制度,引导广大干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在强化事业感召中夯实担当之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部署中去谋划推动,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服从服务大局。坚持在强化正确政绩观中守稳担当之心,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厚植为民情怀。
树正用人导向,提振干的士气。正确用人导向是对干部真干实干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注重为发展选干部,深化“三全”选任机制,全方位多角度考察识别干部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做到以事察人、知事识人。注重凭实绩用干部,突出“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把各个岗位挑大梁的骨干力量作为重点培养选拔对象,旗帜鲜明把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注重以实效考干部,突出差异化、精准化、科学化考核导向,瞄准改革发展成效,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促使干部以实干立身、拿实绩说话。
锤炼干事本领,增强干的底气。过硬的干事本领是干部真干实干的底气所在。围绕锤炼过硬的政治素质,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行动,每年举办2期专题进修班,全覆盖轮训区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围绕锤炼过硬的专业素养,瞄准全区产业发展新赛道,每年动态设置10个以上专题,采取“理论教学+外出考察+返岗调研”三段式培训模式,为干部“充电”“蓄能”。创设“智荟盛城”大讲堂,邀请权威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围绕锤炼过硬的实践本领,开展“盛苗精培”行动,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赴项目建设一线、改革攻坚一线、乡村振兴一线、社会治理一线“四线历练”,让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坚持严管厚爱,点燃干的热情。严管厚爱是激励干部真干实干的最强引擎。坚决向不作为者亮剑,从严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对工作不担当不作为、能力不适宜不胜任的,坚决予以调整。敢于为失误者撑腰,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制度,正确对待被问责和受处理处分干部,让干部消除顾虑、轻装上阵。积极为干事者鼓劲,深化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条措施,健全公务员职级晋升、镇街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激励机制,持续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及时开展集体和个人记功奖励,让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
(作者系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06 有畏更要有为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刘鑫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党的纪律是约束言行的“紧箍咒”,也是干事创业的“护身符”。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党员干部大胆创新、主动作为。要以党章党纪党规为标尺立身正行、敢作敢为,始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担得起重任、干得了实事、造福于人民,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才能以新作风、新作为推动改革发展事业取得新成效、新气象。严管的目的不是让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也不是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在明方向、立规矩、强免疫中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和干事环境。揆诸现实,少数干部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追求“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凡此种种,实则是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长此以往定会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工作成效、贻误事业发展。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责任抓在手中,清白做人、勤恳做事,有畏更有为,才能在纪律约束之中勇破“舒适圈”,在事业发展中探新路、辟新径。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也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遇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难题“甩手躺平”,“病根”在于理论修养不足、理想信念缺失。要树好政绩“风向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崇高政治理想、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始终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持续激发改革攻坚、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要用好党史“教科书”,主动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寻经验、求规律、启智慧,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时刻牢记“我是组织的人”,恪守入党誓词、加强党性修养、砥砺忠诚品格,不忘“来时路”、不停“脚下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躬身入局的紧迫感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营造风正气清生态、担当作为作风,要精准选人用人,坚持重实干、凭实绩用干部,经常性、近距离、多角度、有原则地接触考察干部,既看“一时”也看“一贯”、既看“显绩”也重“潜绩”,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纪律只有严明,担当才有底气。事业发展向前,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只有组织敢于担当,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改革才能永不停顿。要注重容错纠错,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界定清为公与为私、失误与失职、无意与故意等界限,统筹考虑动机态度、客观条件、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因素,符合条件的当容则容、应容尽容,更好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向泼脏水行为坚决“亮剑”,用信任和保护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开拓奋进、锐意进取。
越是担子重,越要爱护挑担人。党组织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松绑,大力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全面落实谈心谈话、休假疗养、健康体检等制度,在政治上多激励、工作上多支持、待遇上多保障、心理上多关怀,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后顾无忧,不断激发担当作为源源动力。对于受处分的干部,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既打“板子”也开“方子”,常态化进行回访教育,持续加强思想引导和正面疏导,帮助“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推动实现从“有错”向“有为”转变,让对纪律的敬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准分寸和蓬勃劲头。
07 评先评优“五忌”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邓全生
评先评优,本意在激励先进、鞭笞后进,是激励担当作为的有效手段。然而,少数单位在评选过程中,凭主观愿望和习惯旧例办事,出现了轮流坐庄、平衡迁就、随意施奖等问题,亟需矫枉纠偏,以正确表彰导向引领干事创业风向。
忌轮流坐庄定先进。有的单位认为干部工作能力和业绩差不多,便从“大局”出发,采取“轮流坐庄”的办法,平衡照顾,把荣誉变成了人人有份的“福利”,导致产生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必须以干部实绩为依据,给争先创优的干部应有荣誉,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忌网络投票选先进。有的单位采取网络投票的方式,以人气高低定胜负。候选人纷纷发动亲朋好友投票,甚至不惜雇用“网络水军”,把严肃认真的评先评优演变成“刷票闹剧”。网络投票评选不是拼人脉、拼财力,而要扬优势、展实力、凭实绩,让真正的“优秀者”胜出得利。
忌分配指标凑先进。有的单位不考虑表彰条件,先内定表彰人数,下达分配好的名额指标给下级。下级单位便采取“萝卜填坑”方式,条件欠缺就虚功补缺,“矮子里面挑高个”。而有些单位“藏龙卧虎”,却因超过指标限制而与先进错肩。先进名额指标应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简单按比例分配,将评先评优搞成“吃大锅饭”“撒芝麻盐”。
忌集中力量造先进。为了塑造先进典型,有些单位不惜把优秀人物、先进典型重点打造成“完人”,甚至以“临近退休意义不大”之名,让年近退休的干部让出名额。要切忌“为了造星而造星”,让创造业绩的人实至名归,用心挖掘每个候选人身上的闪光点,真正把实干之才选出来。
忌领导私下圈先进。有的领导干部把评先评优当成私有权,指定先进、圈画典型,凭感情而不是凭工作、凭印象而不是凭业绩挑选。为了让“先进”名正言顺,上报材料东拼西凑,民主推荐走走程序,生搬硬套“贴金”。长此以往,一些钻营者想方设法“做人情”,甚至贿赂领导攫取荣誉,评先评优演变为单位的亚腐败现象。要公平公正选拔,依实依绩上报,推荐人选有依据,强化申报监督,将腐败现象扼杀摇篮。
08 抗震救灾一线写忠诚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李星宇
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中组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5000万元用于西藏抗震救灾,要求灾区党员、干部要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冲锋在最前沿、奋战在艰险处,做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西藏军区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派出前进指挥组前往灾区,组织兵力展开救援,来自各方的救灾资金相继抵达。抗震救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只有亲临战斗一线,深入了解灾情状况和群众所需,才能把有限的救援力量凝聚在最急需的环节。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抗震救灾的严峻复杂形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一线,亲自指挥,统筹调配区域内的各类资源和力量,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援助和支持。要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抢通修复受损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我是党员我先上!”危急时刻,党员冲锋在前,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铭刻在心中的庄严承诺。抗震救灾是对党员干部的一场大考,考的就是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大转移中,党员干部要冲得上去、豁得出来,努力成为人民群众心中一面鲜红的旗帜,让人民群众感到有依靠,方能真正检验共产党员的“顶梁柱”作用。生死关头,灾区党员干部要主动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以最负责的态度、最昂扬的姿态、最迅速的行动、最严格的标准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尽责,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全面筑牢抗震救灾一线“红色战斗堡垒”,进一步坚定灾区群众战胜艰难险阻的信心。
重大考验面前,最能考察识别干部。抗震救灾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和党性成色。危急时刻,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动员和保障作用,向受灾地区及时拨转中、省、市管党费及相关部门的救灾物资,并把抗震救灾作为培养考察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和“大考场”,注意在抗震救灾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发现、宣传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提干劲、鼓士气。落实党内关爱制度,从党费中划拨资金,慰问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关怀,为抓好抗震救灾工作凝聚更多力量。
09 锚定忠诚干事坐标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张谭峰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这既是党自成立之初就一以贯之的原则,也是如今党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战胜改革挑战,可以拿出千万种办法,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一群忠诚于党的人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心有忠诚,前行才有方向。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只有锚定正确方向大步向前走,才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浪潮中找准定位、摸清航道,正确处理改革点与面、破与立、闯与稳的关系;才能在涉险滩、蹚深水的过程中,及时对标对表,主动校正偏差,消除不良干扰,做到历尽千帆仍不弃,守得云开见月明,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心有忠诚,脚下才有力量。有的干部顺风顺水时心气颇高、信心十足,一遇到挫折困难则意志消沉、悲观失望。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麻烦困难,这时候以个人利益为支撑的内心强度是有限的,而具备忠诚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人民福祉作为奋斗目标的内心却是无比强大的。只要心怀忠诚,便始终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风雨无阻、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勇立潮头、赓续篇章。
心有忠诚,超越才有可能。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之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实现超越,必须站在党的百年历史和创新理论的坚实基础上,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在更高参照系中找准发展坐标。以政治坚定保证头脑清醒、视野开阔,自觉向国内一流看齐、向世界一流学习,补齐短板,固化长板,一步步追赶超越、奋楫争先,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10 让批评“辣味”十足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徐远健
岁末年初,各地党组织正有序地召开民主生活会。然而,一些地方却将民主生活会开成“摆功会”“杂谈会”“茶话会”,要么隔靴搔痒、避重就轻,要么声东击西、旁敲侧击,总是把批评意见包装得委婉巧妙。民主生活会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必须摒弃“老好人”思想,深刻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民主生活会党味纯正、辣味十足、真味浓厚。
检验一场民主生活会党味浓不浓,往往取决于材料剖析得深不深。在起草对照检查材料时,要把准重点、切中肯綮,将问题原原本本罗列出来,多挑有力度、有“辣味”的问题,少选不痛不痒的小毛病。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魄力,自省吾身、检己正身,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剖析自身在思想、行为、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深挖思想根源,切实做到实事求是、有一说一,确保民主生活会党味纯正。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民主生活会的核心环节。然而,少数干部存有“老好人”思想,批评他人习惯用“理论学习不够”“文字功底不深”等万能问题;有的“脚踩西瓜皮”,批评他人常常点多面广、大而化之,让被批评者听得云里雾里,不知从何改起;还有的绞尽脑汁编造“好缺点”,把民主生活会开成“变相吹捧会”。同志之间只有相互戳准痛点、直击麻筋,才会触及灵魂深处、深刻反思问题。党员干部要本着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开诚布公、开门纳谏,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和问题,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决不能以提希望代替点问题、以工作建议代替批评意见。要单刀直入直击要害,说真话讲实话,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多些难听刺耳的话、少些隔靴搔痒的话,真点问题、点真问题,让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十足。
检验民主生活会开得纯不纯,往往取决于能否实打实整改问题、纠正缺点。然而,少数干部不能正确看待缺点,有的谈及自身不痛不痒、避重就轻、遮遮掩掩;有的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既无勇气谈缺点,也容不得他人指出缺点,一旦有人谈及便心生记恨。党员干部要涵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和雅量,虚心接受他人的提醒和批评,对指出自身缺点的同志怀有感恩之心。把改正缺点作为成长进步的机会,从深里改、从实处改,全面剖析自身缺点,针对性拿出整改措施,切勿讳疾忌医。要坚持立说立行,对于他人指出的缺点,要逐一记录、逐条改正,让民主生活会开出实效,推动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11 以政策兑现取信人才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陈俊升
当前,各地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发展,纷纷推出一系列惠才留才的政策举措。然而,一些地方在兑现政策承诺时,出现搞拖延、打折扣等不良现象,不仅令远道而来的人才权益受损,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最终加剧地方引才难、留人难、发展难问题。“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政策出台要实事求是,以实实在在的政策兑现吸引英才、留住人才。
政策制定不脱离实际。一些县(区)一级党委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缺乏充分论证,只是简单照搬其他地区或上一级政府的政策文件和惠才举措,在实际执行后才发现政策承诺的条件超出了当地实际的兑付能力,导致政策无法兑现。好的人才政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特别是财政状况薄弱的地方更要因地制宜以自身差异化优势吸引人才,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吃透上级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问人才诉求、多听专家意见、多想务实举措,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让制定出来的政策文件真正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落地落实。
兑现执行不僵化死板。一些部门在审查个人是否达到政策享受门槛时,容易受到僵化思维束缚,把政策中的某些字句机械地照搬、套用到人才审查过程中,为人才享受政策优惠人为设置关卡、拔高门槛,使得惠才举措看得见、摸不着。政策执行僵化死板的背后,是服务意识的缺失,导致不能站在广大人才立场上想问题、谋工作。须知人才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也各有需求,相关部门要敢于突破思想上的旧观念,突破传统的旧框框,树牢主动服务意识,针对人才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一人一策”的灵活方式,千方百计为人才争权益、谋福利,以最大诚意让人才充分感受到政策善意,不断提高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心服务不虎头蛇尾。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只有做到服务态度始终如一,热情始终不减,才能真正与人才心连心、心贴心。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定期主动上门家访慰问,与人才交心谈心,在政治上多关心、事业上多关注、生活上多关怀,让人才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关爱始终相伴。要用好“人才码”“人才卡”等技术平台载体,为人才搭建个人信息数据库,聚焦人才“关键小事”和“人生大事”,实时关注并掌握人才工作和生活动态,在人才有需求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主动、贴心、周到的服务为人才想在前、办在前,始终以实际行动为其消除后顾之忧,持续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12 谈心当“走心”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肖法超
谈心谈话是干部敞心扉、增干劲的重要活动。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把问题谈开、把思想谈通,才能让党员干部深刻反思、总结得失,在新的一年里提振精气神,重整行装再出发、再奋斗。
然而,个别基层党组织却将谈心谈话看作“谈谈就行、聊聊而已”的“程序动作”,碍于职务高低、个人面子等“包袱”,倾向于多谈工作少谈思想、多谈成绩少谈问题、多谈集体少谈个人;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蜻蜓点水、闪烁其词、浅尝辄止;有的翻空话、讲套话、说大话,谈成了干巴巴、硬梆梆的“审问”式一句一答,甚至简单以集体谈话等形式代替一对一交流,不仅影响谈心谈话实效,也影响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谈心谈话的本质是做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严肃认真谈透,又要走心用情谈出“温度”。谈话前要认真“备课”,积极查阅档案、询问他人,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家庭情况、思想状况等,有的放矢谈在“点子”上。对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和经过组织决定处理的,要响鼓重槌把问题亮出来;对于岗位变动、职务调整的,要认真倾听其困惑和看法,因势利导、把诊问脉;对于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和日常生活出现困难的,要多些嘘寒问暖和实际帮扶;对于问题复杂的,要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多听“牢骚语”“画外音”,反复谈、耐心谈、细致谈。
谈心谈话也是门“技术活”,既要“把好舵”,掌控好整体节奏、拿捏好问询尺寸;又要“行稳路”,通过唠家长里短、问思想状态、察情绪变化,敞开心扉、解开心结,力求把核心矛盾和解决措施谈出来,真正使谈心谈话达到拨云见日、春风化雨的效果。
13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
发布时间:2025-01-10 作者:荣团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作为联系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主阵地”,党群服务阵地怎么建、如何用,不但事关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而且影响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效。尽管各地探索不断、路径不一,但聚焦“服务”完善组织体系、统筹资源利用、实现功能整合,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题主线。
“身在一线”是基层党群服务阵地的基本属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复杂程度日益提升,各类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样,社会治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挑战,这些都对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开放度、精准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件件事关千家万户。“身在一线”就要“融入一线”,建好用好党群服务阵地势在必行、志在必得。落实到党群服务阵地建设过程中,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只要真管用就会暖人心。自觉以直面一线的敏锐视角关注基层所需,坚持以直面问题的果敢担当回应群众诉求,就能真正把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就能切实以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满意。
基层治理,要在服务。建好用好党群服务阵地,有形阵地是必要基础,有效服务才是关键支撑。无论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具体样态和呈现形式如何,细分其所承担的具体功能,无外乎政治功能、治理功能和服务功能这三种。在这三种功能之间,服务功能的承启作用最为明显,政治功能要靠服务功能来提升向心力,治理功能要靠服务功能来提升凝聚力,而党群服务阵地对基层党员群众的吸附力,最终同样要靠服务功能来提升。建好阵地是为了靠前服务,下沉资源是为了供给服务,集聚功能是为了优化服务。基层党组织通过党群服务阵地建设,聚的是资源,融的是服务,树的是形象,必须将主动服务的理念融入具体工作,切实增强靠前服务的行动自觉。实践一再表明,基层治理从来都不存在简单的“命令与服从”逻辑,只有主动契合现实需求,以实际行动让党员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度,才能将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实现大家的阵地大家共建、共同的难题共同破解。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多方聚力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服务基层。党建引领并非“一言堂”,示范带动的价值追求在于更好服务群众。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过程,说到底就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为基层治理凝心聚力的过程。实现治理目的,不能脱离基层党员群众的现实诉求;实施治理过程,必须吸收基层党员群众的广泛参与。坚持把服务作为最好的治理方式,用好党群服务阵地这个联系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主阵地”,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切实将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转变为听取意见、化解矛盾的过程,转变为凝聚力量、汇集智慧的过程,就能有力引导基层党员群众在有序参与中更好展现基层治理“主人翁”姿态,积极构建基层治理“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互促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