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2525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5年1月8日《人民日报》全部12篇评论文章
01 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1 版)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强调:“要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带领全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力度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过去一年,“打虎”无禁区,同时惩治“蝇贪蚁腐”,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超70万件。新时代以来,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用赢得了“两个历史主动”作了高度概括:“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从现实情况看,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而从思想认识看,有的对形势还有一些错误的判断和认知。只有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才能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行动自觉。
要看到,腐败和权力往往相伴而生,这决定了同腐败作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要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深入分析党的二十大以来查处的腐败分子,其中绝大多数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都是从党的十八大前延续到党的二十大后,这既是增量,也是存量。在新的反腐败技术、手段、方法等面前,腐败分子越来越无所遁形。腐败损害公平正义、破坏营商环境、扰乱经济秩序。只有坚决割除这个毒瘤,才能使广大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使各类经营主体安心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反腐败斗争,一定要有历史眼光、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何为历史眼光?关键是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从我们党百年奋斗中把握价值旨归,认识到我们党要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必须清除腐败这个最大威胁。从战略高度看,当前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只有坚定不移反腐败,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先进纯洁,才能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面对各种诱惑、围猎,要多想一想我们党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想一想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想一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想一想贪污腐败的后果和危害,想一想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同命运。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才能真正稳得住、守得住,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异常清醒、态度要异常坚决,决不能松懈,决不能手软。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在这个事关民心向背、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坚定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心。
02 把受灾群众的需要想在前头(今日谈)
雷双晋《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1 版)
发生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的6.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当前,最紧迫的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此时此刻,全国上下与受灾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盼望救援救治力量快速抵达现场,盼望御寒衣物、食品药品等及时运抵灾区,盼望尽快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等工作。必须抓住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把受灾群众的需要想在前头,把全社会的关心关爱第一时间送到他们手中。现在,当地干部群众紧急行动,各方面力量正抵达灾区,抢险救援物资已紧急调拨。与时间赛跑,同严寒搏斗,速度要再快一些,措施要更有力一些。
什么是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就是要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到他们身边,成为主心骨、贴心人。关键时刻,更显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冲锋在抢险救灾最前面,拿出救民于危困的有力行动,以温暖呵护慰藉受灾群众,给群众带去信心和希望。
03 “大金砖合作”不断展现大气象(和音)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3 版)
新年伊始,金砖合作展现新气象。1月1日,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古巴、玻利维亚、乌干达等多个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1月6日,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正式成员。金砖大家庭再添新成员,标志着金砖国家正迈入“大金砖合作”新时代。“大金砖合作”符合“全球南方”共同利益,必将为经济全球化转型带来新动能,为完善全球治理带来新气象,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历史创造了金砖,金砖也在创造着历史。金砖合作机制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澎湃大潮中诞生,逐步发展为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成立近20年来,金砖国家人口已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占比超三成,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是国际事务中一支积极、稳定、向善的力量。金砖大家庭的不断壮大,表明金砖合作机制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彰显。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董事兼资深研究员邦恩·纳加拉表示:“金砖机制的存在和运作就是国际和平、合作与友好的强大象征。”
“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基于共同追求,顺应世界和平和发展大势。自成立之初,金砖合作机制就同全球南方国家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金砖国家始终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捍卫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发展,顺应“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的历史大势,致力于将这一机制打造为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指出,金砖国家2024年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全球经济重心继续向‘全球南方’倾斜”。“大金砖合作”的大气象里,有金砖合作机制的发展壮大,更有金砖国家与“全球南方”的携手共进。
随着金砖大家庭的发展壮大,国际舆论中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担心金砖合作的声音,这些杂音主要源于对金砖合作机制的偏见。金砖合作机制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搞阵营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的是维护和平发展和普遍安全,推动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的崛起,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是‘非西方’的,但不是‘反西方’的。”各方需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的态度、长远的眼光看待金砖合作机制,与金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
中国作为金砖合作的倡导者,始终致力于推动金砖合作走深走实、推动“全球南方”团结振兴。中方提出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人文金砖”,做共同安全的维护者、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引领者、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为把金砖打造成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指明了方向。
“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将不断壮大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中方愿同金砖各国一道,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促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金砖贡献”。
04 一颗脐橙看“转化”(人民论坛)
李洪兴《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4 版)
“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关键要在“转化”上下功夫。
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积极因素并不会孤立存在,往往伴生着不利因素。如何兴利除弊,走好转化之路?湖北秭归脐橙从枝头到舌尖的“旅程”,给人以启迪。
秭归位于北纬30度,气候温暖湿润,果园在山间,四季产鲜橙。山高沟深,一方面带来充足光照,橙子品质高;另一方面山势陡峭,不仅种收成本高,要走出大山,也是难上加难。要种出高品质甜橙,并让其走出深山,就要想方设法放大积极因素,消除不利因素。
走好转化之路,先把短板补齐。
把鲜味锁住,就要突出一个“快”字。无人机在山间飞翔,快速吊装果篮,代替了人背,一天就能运输超过2万斤的脐橙;无人车在街头穿梭,往来于武汉的快递网点与快递超市……“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相继打通,脐橙的收种方式被重塑。
补短板就是搭跳板。特色产业要向现代转型,就必须正视短处、创造性地弥合不足。当前,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好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赋能,定能打开发展新局。
走好转化之路,其要在于协同之力。
小橙子有大前景。但前景不是单枪匹马“闯”出来,而是靠众人协同“创”出来的。让橙子坐上无人机就不简单:无人机企业“入局”,要研发新场景新应用;物流公司要辟专线优化服务;“新农人”得学新技术,既当农民也当“飞手”;政府也要更给力,配建综合物流中心……环环相扣,才有了“橙子上天”。
协同就是连断点、聚资源。小到一个产业,大到一个区域,乃至着眼全国大局,都有一个协同的问题。无论是“同饮一江水”还是“瓣瓣同心”,都给人以启示:各自立足优势找定位、依托定位展其长,同向联动、同频共振,才能不断释放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效能。
走好转化之路,还要用好改革的办法。
一颗甜橙,从适合种、种好橙,到收得快、卖得好,再到壮产业、树品牌,很难一蹴而就。解决一个个“疑难”,处置一个个“杂症”,果园方能健康、产业方能持续。何以解难?靠改革。种橙劳动力不足,果园细碎化,橙农抵御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为破解现实难题,秭归探索开展社会化服务,有的把一家一户干不了的委托给服务主体,有的是专业队伍靠前指导,有的是群众自主互助。如今,这样的社会化服务,还拓展至农业生产其他领域。
改革就是通堵点、消痛点、蹚新路。要知道,低垂的果子摘完了,想收获更多更大的发展果实,就得架好改革的梯子,破除壁垒、填平沟壑、跨越障碍。善用改革之力,树立鲜明导向,才能让想干愿干的人更积极、能干会干的人更舒畅、敢干善干的人充满激情。
橙子甘甜是产业之甘也是发展之甜,映照着农业现代化的新气象,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
一果兴的背后是千业旺。低空经济助力腾飞,物流变革带动融入大市场,改革牵引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挑上“金扁担”,政策扶持打出组合拳……把这些积极因素拧成一股绳,就能汇聚起发展的强大动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我们的有利条件很多,而且还在不断积累。像橙子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内赋能、向外延展,一定能形成更多新增长点、增长极,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有甜头、有奔头。
05 当好主人翁 唱响凡人歌(暖闻热评)
李铁林《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5 版)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中国式现代化,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见证者、共享者。你我身边,就有许多动人故事,传递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汇成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
一笔笔细腻的描摹,能绘就壮美的画卷;一个个微小的音符,能组成宏大的交响。时间,见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里勇毅前行的轨迹,也记录每一个普通个体在平凡生活中向上向善的脚步。翻开时光相册,我们看见涓滴细流汇聚成奔腾江河、点点繁星闪耀璀璨星空。
从新疆乌鲁木齐公益儿童村到北京钻石球场,布云朝克特成为首位闯入中网男单四强的本土选手,写下属于自己的“逆袭”故事;从因故辍学到出版两部文学作品,宁夏西海固的“农民作家”单小花把困难化作养料,演绎了属于自己的惊艳盛放;从在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间挤出时间作画,到作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清华大学甲所餐厅的“厨师画家”刘涛以勤勉为阶梯,证明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些“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为向上攀登的身影而喝彩,为汗水浇灌的果实而欣慰,也从中汲取对梦想的执着与坚韧。
已经脱险又再次赴险,在塌方的路段前下跪拦停后续车辆,黄建度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为更多人筑起生命的“护栏”;无惧艰苦环境,远离亲人与繁华,又一批保定学院的学子奔赴新疆,写下西部支教的续篇;用青春丈量冰封之地,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在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史上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危难关头,逆行的身影格外伟岸;关键时刻,担当的精神十分闪耀。一次次挺身而出、一位位楷模榜样,鼓舞感召每一个人,激励着更多人“放使干霄战风雨”,振作担当作为、迎难而上的勇气。
自愿签署“在外互帮父母协议”,为独自出门在外的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报出“暗号”即可免费用餐,在北京、天津、四川成都等地,餐饮经营者自发为困难群众提供爱心套餐;在重庆、浙江台州、安徽合肥等地,街边便利店在夏季接力摆出可免费取用冷饮的“爱心冰柜”,爱心人士捐赠的饮品堆起一座座“小山”,为烈日酷暑下的劳动者送去一抹清凉。凡人善举如静水深流,无声地沁润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古道热肠、友爱互助,形塑着社会的和谐与信任,让人们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携手共进、同舟共济。
在数学意义上,十四亿分之一是一个何其微小的数字。或许你也曾思考,普通的个体如何触摸社会的脉搏?平凡的你我怎样唱和时代的凯歌?其实,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个人与家国的双向奔赴。我们对未来的美好希冀,离不开每个追梦人的锐意进取,每个勇敢者的挺膺担当,每个仁爱者的和衷共济。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里,每一个十四亿分之一都不可或缺,有着无限可能。
身处伟大时代,恰逢伟大事业,我们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是庸庸碌碌还是奋发向上,是随波逐流还是勇立潮头?电焊工人孙景南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90后航天员遨游星辰大海,“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在多个领域发挥余热……不论年龄、性别、职业,这是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时代。从乡村全面振兴的沃野,到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再到产业变革的赛道,这里有舞台;从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到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再到强化人才激励机制,这里有保障。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正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前行道路上,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跋山涉水仍行而不辍,每一个人都能抵达自己的目标。时代大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就是当好主人翁,在日常生活中向善崇德就能唱响凡人歌,为新时代的伟大征程激扬澎湃动力。
06 “冰箱贴贴不住冰箱”的忧与喜(人民时评)
喻思南《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5 版)
前不久,一则冰箱贴贴不住冰箱的话题引发热议。原来,有的消费者喜欢收集冰箱贴,但冰箱以旧换新后,冰箱门材质变了,冰箱贴没了用武之地,成了生活中的小烦恼。
实际上,新的冰箱面板更美观、功能更丰富,不仅满足了品质消费需求,也折射出冰箱生产技术再上台阶。冰箱上的一忧一喜,背后是消费迭代升级,是产业焕新出彩。
随着技术革新,厂商对冰箱门材质进行更新换代,智能玻璃面板成为金属面板之外的新选择。从外观上看,智能玻璃面板不仅视觉效果更好、更具时尚感,还具备较强抗污性。从功能上看,智能玻璃面板可以实现温度调节、童锁、长时间开门警告等。冰箱门材质的变化不光带来外观改变,也推动制造工艺精益求精,将数字化、智能化渗透到家电行业。
不光是智能玻璃面板,为了冰箱更加美观,彩色预涂钢板、覆膜彩色钢板等新的金属材料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搭配复杂的图案,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从冰箱门看开去,材料产业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催生新产业、满足新消费。比如,手撕钢、低环境负荷型水泥等的出现,促进钢铁、建材等产业的转型升级;碳纤维、高温超导体等的应用,为航空航天、电力电缆发展注入活力;OLED发光材料、锂硫电池等的突破,为显示屏幕、动力电池开辟新赛道提供支撑。面向未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端稳制造业“饭碗”,都需要做强新材料“口粮”。
新材料只有广泛应用于生产中,才能催生新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既以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需求牵引新材料研究,又以新材料的突破为制造业升级创造更多可能性,形成新材料发展的合力,能有效推动新材料研发贴近生产一线。我国市场容量大,一旦新材料赢得市场认可,就可以获得广泛应用和广阔销路,从而为原始创新提供激励并摊薄前期创新成本,这正是我国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独特优势所在。
还应看到,在半导体材料、特种合金材料等领域,仍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一方面要集中优势资源,切实补齐一批技术的短板弱项;另一方面要下好先手棋,加强新材料产业前瞻性布局。当前,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赋能,新材料研发范式正从“试错式”向材料基因工程转型。2024年10月,《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印发,提出打造辐射全国的材料数据库平台,将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眼下,制造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不断做强新材料产业,以材料之新支撑制造之强,将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更好培育新质生产力。
话说回来,消费者之忧,也是产业创新的空间。想方设法应用新技术、供应新产品,让新的冰箱贴能够贴上新冰箱,也许就能抓住机遇,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
07 “公交找人”的启示
王欣悦《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5 版)
前不久,重庆推出“响应公交”服务。市民通过“响应公交”微信小程序选择出行人数、上车站点及出行目的地等信息后,系统就会自动匹配车辆。这不仅能像网约车一样随叫随到,而且票价仅需2元。既节省时间,又提升出行舒适度,票价还十分亲民,“响应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新选择。
为了赶上一趟公交车,提前很久到公交站台等候,有时候一趟车不能直达,还要多次换乘,这样的体验,人们并不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行选择日渐丰富,需求日趋多样化,传统的公交服务面临新的挑战。
相较于原有的公交运营模式,“响应公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预约的公交服务模式,其特点在于固定服务区域而不固定线路。乘客通过手机提前预约,公交车便会根据预约情况灵活调整线路和发车时间,实现“按需响应、定点接送”。这样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公交运营线路、站点固定的问题,适应多变的交通状态和乘客需求,不仅有利于满足部分区域市民刚性、量小、不集中的出行需求,也为公交公司破解客流量下降、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日益增长,亟须建立运行更科学、监管更精准的交通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公交公司可以实时掌握乘客的出行需求,从而精准调度车辆,优化线路布局。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也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以算力优化运力,这样的探索在各城市并不鲜见。通过智慧手段让人们出行更便捷,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大趋势。
从“人等车”到“车接人”,背后是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今天,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期待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必须推动公共服务的触角向细处、深处延伸。在北京,通医专线连接起大型居住社区和医院,解决群众的就医出行难题;山东济南设置便民疏导点,既有效缓解了流动商贩摆摊乱问题,又能保障市民“菜篮子”;杭州地铁引入了餐饮、零售等业态,上班通勤时也能解决吃饭问题……一处处小改变,给生活带来大便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城市治理水平,也彰显城市治理的温度。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千家万户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小事,汇集在一起就成了国家发展的大事。要实现宏伟远大的目标,做好这些“小事”是落脚点、着力点。始终牢记为民服务没有终点,瞄准人民群众所需,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把能做到的事做实做好,就能让社会进步的脚步更坚实,国家发展的动力更充沛。
08 从体育中汲取向上力量(评论员观察)
孟繁哲《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5 版)
在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829张乒乓球桌被“塞”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操场边、大树下、教学楼一楼架空层,连楼顶都加高了围墙,开辟成乒乓球练习场。每天大课间铃声一响,学生们就在球桌前切磋过招、挥洒汗水。据报道,这所学校提出一个目标:学生们能“每天锻炼三小时”。
829张球桌、一天三小时的运动量,效果十分显著。2023年,该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9.6%。学生们动起来了,既强健了体魄,也愉悦了心情。体育运动对于中小学生的积极作用,可见一斑。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把体育和德育、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倡导的理念。近年来,在学校里,一个突出的变化是,过去常被其他科目挤占的体育课,越发得到重视。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时为一周3—4节,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还要求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与此同时,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期待也提高了。有的家长希望学校能有更多体育老师,有的则期待能有更大的运动空间。当越来越多人认同以体育人的价值,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就更能稳步推进。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需要看到,想让运动成为学生们终身受益的习惯,不仅要保障充足的场地、器材和课时,还离不开对学生的巧妙引导和激励。掌握了快速运球过杆,未必就会打篮球;引体向上考完了不练,刚增长的背肌力量也会得而复失;终于能将羽毛球打到底线,一旦拍子长期“吃灰”,技术也会滑坡……因此,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并将热情持续下去,十分关键。
近年来,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多元的体育内容选择。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城第一小学开设了10余门冰雪特色课程,学生们课上刻苦训练,课下也有体育社团继续培养特长。甘肃敦煌市敦煌中学师生共同编排了课间操《舞美敦煌》,将敦煌壁画天宫乐舞元素融入体操动作,让运动多了一份美感。当习惯得到培养、兴趣得到开发,运动将不再是一个任务或一项考核,而会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方式、一个生命激情的来源。
也要看到,青少年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科学的运动理念、适当的运动方法必不可少。前不久江西上饶发生的“蹭跑”事件就是一个反例:一名父亲将自己的参赛号码布贴在10岁的女儿身上,让其独自完成距离为42.195千米的马拉松比赛。明显不科学的“训练”,即便初衷再好,也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目前,一些地方适当降低中考体育考察标准,增设选考科目,正是为了让中小学体育回归强身健体、培养兴趣的初衷。多数青少年体育活动以健康为目的,并非追求纯粹的竞技,所以更应注意尊重成长规律和个体差异,避免过度训练。换句话说,只有在安全和科学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在享受运动快乐中健康茁壮成长。
100多年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既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的过程,更是塑造学生精神面貌、性格乃至价值观的过程。体育是一个大舞台,愿更多青少年能从体育中汲取向上力量,努力奋斗、顽强拼搏,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
09 庭院“方寸地” 致富“聚宝盆”(纵横)
赵晓昕《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05 版)
“庭院经济”是农民利用自有院落及周围的土地、空间等,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的经济模式。该模式既能盘活闲置院落和土地资源,也可以为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是规模化农业生产形态之外的重要补充。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如今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
因为形式灵活、适应性强,庭院经济常被称为“方寸之地做文章”。但由于多为零散经营,庭院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面临资源有限、方式粗放、布局分散等问题。让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作用,关键在科学规划、政策引导。
好的政策扶持与引导,能够激发农户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这就要求有关方面深入调研本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与文化特色,以品牌化为导向,通过谋划重点项目,帮农户精准选择有潜力的产业与业态,并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避免一哄而上、千篇一律。在要素支持中,有关方面还应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提供相应保障,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抱团发展”,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销对接更加顺畅。推动庭院经济从分散化经营走向规模化经营,由粗放式发展转为精细化发展,就能为农民致富增收、农村经济繁荣提供更强大支撑。
充分释放庭院经济潜力,还要打开思路,做好融合创新文章。废弃的烤烟房被改造成特色乡村民宿,山村庭院里诞生出研学中心、竹编非遗展示中心……把乡村院落作为空间载体,推动庭院场景积极“拥抱”休闲餐饮、艺术空间、非遗体验、文化创意等新经济、新业态,有利于把老地方盘出新花样,使方寸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断催生乡村发展新动能。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庭院经济大有可为、必有作为。当一院一落、一家一户燃起庭院经济的星星之火,必将释放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活力。
(摘编自《河北日报》,原题为《让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
10 联合检查,有效率更有温度(快评)
韩春瑶《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10 版)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迎检少了,负担轻了”……近年来,涉企联合检查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执法思路。
联合检查,提高了效率。在不少地方,涉企行政检查还存在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等突出问题。各部门整合资源、协同联动,共同制定检查方案,能够显著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情况,有效提升效能。
联合检查,更彰显了温度。在具体实践中,“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导致企业疲于应付检查,合法权益受损。“综合查一次”减少了企业迎检次数,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市场预期。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投入生产,有助于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期待各地和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相关规定,积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1 让流动的劳动者更有保障(民生观)
吕 莉《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11 版)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明确提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并要求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近年来,不少城市参保户籍限制逐步放宽直至取消,同时落户门槛也在降低。此次政策发布旨在推进接续落实,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方便群众,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就业地公共服务。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综合生活品质高、文化氛围多元,吸引不少人前往工作生活。取消参保户籍限制可有效增强政策可及性,特别是让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能在务工地、常住地参保,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各类社保政策和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服务。
推动人才要素充分流动,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将学历、年龄等落户门槛降低,可以方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跨区域转移,更好满足一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放宽放开落户限制,从需求侧降低购房门槛,有利于盘活本地消费市场,尤其是住房市场。
让政策更好落地并落细落实,还需加强配套服务保障。一方面,参保户籍限制逐步取消,人们的就业地选择会日益多元。但各地社保缴费基数和社保待遇存在差异,给社保转移接续带来困难。建议建立全国社保转移一站式数字化平台,参保人员可通过线上平台异地办理转移接续手续,减少跨地区转移障碍。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特点,收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高,可能出现社保断缴问题。可以设计适合这一人群的缴费制度,并允许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补缴或续缴社保。
此外,城市还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政策,让人们真正实现安居乐业。需要注意的是,政策逐步放开的同时,还应考虑区域的差异化发展,避免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增加城区负担。
逐步放宽落户条件,取消社保参保限制,让流动的劳动者工作生活有坚实保障,让人才流动的渠道更畅通。
12 脚踏实地 努力拼搏(观象台)
刘志强《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18 版)
岁月流转,时序更替,回想2024年的采访经历,几位在实体经济一线挺膺担当的奋斗者着实令人难忘。
一位是鞍钢集团的一线技工李鹏。他1997年技校毕业后进入鞍钢,在生产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这些年,钢铁企业纷纷开展数字化改造,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用工也相应减少,李鹏却一直是团队中的业务骨干,操控、维修样样在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一直以来的勤奋好学:“少些应酬、少玩手机,省出的时间,自考计算机专科、自考法学本科,技多不压身嘛。”对职业前途,他认识清醒:“进了工厂、有了岗位不等于就高枕无忧了。技术在不断进步,一线工人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这是理所应当的。”
一位是深中通道的工程师张平。2019年,笔者探访云南金安金沙江大桥时曾采访过他。当时,张平正带领中交二航局的团队在云南的高山峡谷中昼夜奋战,建索塔、铺猫道、架主缆、铺路面,最终成功建成全球山区峡谷最大跨径的悬索桥。2020年底项目结束后,他马不停蹄从云贵高原转战浙江,2022年1月又来到南海之滨,投身深中通道建设。2024年6月,深中通道顺利通车,张平的履历上又增添了一座世界级桥梁。笔者为张平点赞,他却很谦虚:“四海为家,坚守奉献,是我们建筑人的责任所在、本分所在。”
还有一位,是身处新兴产业——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家石红。他是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家公司成立仅3年多,专注于研制新能源载人航空器。参观同行企业,拜访合作伙伴,参加珠海航展、国外展会,石红常在朋友圈分享公司成长的点滴,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忙碌。在石红看来,低空交通赛道足够宽,但成果不会“唾手可得”,“只有持续付出,踏踏实实地研发生产,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才有机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坚持充电学习的李鹏、工作热忱认真的张平、自信而又投入的石红,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但却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深信“努力才有回报”。
今天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是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还是应对挑战、攻坚克难,都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梦想而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只有付出了、奋斗了,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付出、奋斗,是因为我们深知努力才有回报,也坚信努力终将有回报。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为每个个体创造了更大发展空间、更多成长机会。
就拿张平所在的交通基建领域来说,放眼全世界,没有地方像今天的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地形地貌、繁多的建设任务,为建设者提供了挥洒汗水、施展才华的巨大舞台。还有李鹏所在的钢铁行业,近几年,钢材需求结构虽有调整,但体量依然庞大,瞄准需求、优化结构,钢铁企业和产业工人仍然大有可为。再看石红身处的低空经济领域,蒸蒸日上、潜力无限,蛋糕会越做越大。
我国经济拥有着强大的韧性、充沛的活力、广阔的空间,为从事实体经济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时代机遇。辛勤耕耘、努力奋斗,一定会持续赢得可观的回报和收获。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过去,也必将能够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