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眩晕起病的小脑梗死,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健康   2024-11-04 17:02   浙江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小脑梗死是引起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脑梗死的发病率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 2%~3%,但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一旦病情恶化,可引起脑积水或脑干受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神经科和眩晕相关专业的医生有必要对小脑梗死有所了解和掌握。


 01 

小脑解剖


小脑位置


小脑位于颅后窝,在小脑幕下方,脑桥及延髓的背侧。上方借小脑幕与枕叶隔开,下方为小脑延髓池,腹侧为脑桥和延髓,其间为第四脑室(详见图 1)。其解剖位置决定了小脑梗死致病的危急性。


图 1. 小脑位置

小脑血供


小脑由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t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和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三对动脉供血,它们都是后循环的分支,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 (详见图 2~3)。

图 2. 椎基底动脉
图 3. 小脑血供
(PICA:小脑后下动脉 ;AICA:小脑前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

小脑动脉


表 1. 小脑动脉
(来源:作者提供)


 02 

小脑梗死:眩晕诊治绕不过去的坎?


小脑梗死是眩晕诊治当中绕不过去的坎,据统计有 11% 的小脑梗死患者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其中小脑后下动脉(PICA)内侧支供血的小结、小舌、扁桃体与小脑前下动脉的(AICA)供血的绒球是 ICVS 常见的病变部位,其中以小结病变引起的 ICVS 最为常见。

01、PICA 梗死引起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

1)小结损害可造成同侧前庭神经核失抑制、速度储存机制调控及空间定位功能异常,可以发现快相朝向病灶侧的水平自发眼震、倒错性摇头眼震、病理性眼偏斜反应及主观垂直视觉偏斜等体征。

2)小舌与扁桃体病变可以发现单向凝视诱发眼震与倒错性摇头眼震,小舌病变还可见异常的视动性眼震;而朝向病灶侧平稳跟踪受损可见于单侧扁桃体病变。

3)头脉冲试验是识别表现为「假性前庭神经炎」的 PICA 内侧支梗死最有效的床旁检查手段,其检查结果通常为阴性。

02、AICA 梗死引起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

1)小脑绒球、脑桥背外侧及内耳供血均源于 AICA,其供血区病灶可导致外周和中枢前庭结构受损。

2)AVS 合并听力损伤是 AICA 梗死最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前庭与耳蜗症状可先于脑桥-小脑症状出现,其机制可能是内耳、脑干前庭结构对缺血性损伤更加敏感。朝向病灶对侧的水平眼震是 AICA 梗死最常见自发眼震形式,部分患者可见类似于布龙眼震形式的变向性凝视诱发眼震。

3)需要警惕「头脉冲试验-眼震-反向偏斜(HINTS)三联征」可能无法有效识别 AICA 病变所致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绒球病变会使高频刺激下的水平 前庭-眼反射受到抑制,导致头脉冲试验结果呈阳性而易被误判为外周性病变。

因此,评估表现为 AVS 合并听力损伤的患者需要将「HINTS 三联征」与其他神经-耳科查体结果综合分析,如发现中枢性眼震形式的摇头眼震有助于临床定位。

03、小脑上动脉梗死引起的血管源性头晕/眩晕

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域通常不累及前庭结构,很少引起眩晕与眼震。有报道小脑上动脉内侧支梗死除了引起病灶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还可表现为扫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小脑顶核病灶致小脑上脚传出通路受抑制相关。


 04 

脑干综合征


小脑供血血管除了负责小脑的血供之外还负责部分脑干的供血,一旦血管堵塞常引起相关的脑干综合征,部分脑干综合征仍然以眩晕起病,具体如下: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 责任血管: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 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Horner 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


  • 责任血管: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 临床表现: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

脑桥背盖下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 syndrome)


  • 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 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损害);患侧面肌麻痹(面神经核损害);双眼患侧注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患侧 Horner 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患侧偏身共济失调(小脑中脚、小脑下脚、脊髓小脑前束损害)。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 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及大脑后动脉闭塞,供血区域包括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

  • 临床表现:病灶对侧偏盲或皮质盲(枕叶受累);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脑干损害);严重的记忆障碍;少数患者出现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以视幻觉为主,常白天消失,黄昏或晚上出现)及脑桥幻觉(罕见,主要为空间知觉障碍);可有意识障碍(双侧丘脑损害)。


小结

眩晕是小脑和脑干疾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尤其是孤立性眩晕更容易发生于小脑,小脑梗死在头颅 DWI 序列显影较晚时是眩晕相关专业医生最容易跳进去的「坑」,避开这些「坑」,需要我们熟悉小脑的血管供血和解剖生理病理学特点,并对神经耳科学有所掌握,同时予以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的查体,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丁香园用药助手
用药助手隶属于丁香园旗下,是为医药人士定制的「实用临床决策工具」,致力于辅助医药专业人员做出更规范、更安全的临床决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