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是中考填报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有些初中要求学生返校带上拟定的方案,距离中考填报不到一周,你准备好了吗?
志愿填报到底难不难?
只能说因人而异,有些人只需要填写几个志愿,轻松下车无压力,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家庭是排列组合弄了好久,结果还是“不合理”、“没梯度”、“天马行空”......
那志愿填报难在哪?罗老师带大家梳理一下~
【学校特别多】
根据《2024广州中考报考指南》的统计:
2024年共计80416个招生计划,相比23年增加了10107个计划。
以第三批为例,24年第三批次招生学校(含校区、班型)共有130所,相比23年增加23所学校(含校区、班型)。其中,公办高中91所、民办高中23所、中外合作办学16所。
这时候就复杂了:
1、要多看几年分数线
分数线不能只看一年,要多看几年比较准。于是三年到五年的分数线下啦,数据量大几百条了,而且还要对比每一年的梯度线。
除了头部的每年在梯度线上,区属没啥规律,区龙头有踩线的,有掉到第二梯度线的,更别说二三梯度线的学校,有学校三年分别落在三个不同梯度的,归类的时候无疑又增加了工作量;
2、实地考察不够
考虑到开放日是集中在4、5月的,中考第一批4个志愿,第二批3个志愿,第三批6个志愿,第三批6个志愿,顶格来看是19个志愿(实际上用不了那么多),每个周末去3所学校,也要一个半月;
更何况开放日是扎堆的,想去的学校如果一起开放,赶场赶不过来;遇到只有两个只开放一场开放日的学校,还得头痛一下,被迫二选一。所以如果有条件,初一初二还是多看看学校,避免到了初三太仓促。
3、学校的特色班多
每个班有不同的门槛,不同的成绩要求,甚至有学校出了多个层次的重点班,还有不同的名称,这就导致信息量更大了。
还有特色班名字重复的,或者名字接近的,分辨起来时间成本也很高,更别说有些学校每年的特色班设置是动态的,生源好就多几个,生源一般就少设几个。
还有学校原来的特色班A、B,后面新增特色班,原来的A成了B,原来的B特色班没了,要真没了解学校的情况,估计看得一愣一愣的;
4、外区、新学校了解有限
几乎每年都有不少新学校、新校区、新项目(公费班、综合高中),对家长来说,光了解前几所这个内容就够多,有些还会跟初中学校、民间的称呼混淆。
比如说想去二高的,结果走应元路去了;
比如说想去省实白云(东平新校区的,跑夏茅去了(初中民办);
比如说有广外、广外实验、广外外校,好不容易分清楚了,填志愿的时候系统上选的时候又傻眼了;
除了前几所外,对本区学校的了解也比较多,毕竟高中择校除了考虑省市属,就是本区的学校了,本区学校的了解主要来自周边的环境,比如说单位谁的/亲戚的小孩去了哪,上班的时候/出去玩的时候经过等等。
然而本区的学校分布也比较散,地方大的区更是如此,比如说培英鹤洞校区,说是在白云,其实跟在荔湾也没啥区别,而北边的六十五江高校区,都快到花都了,住在白云东边的,去这些学校都不近,反而是去七十五中近,而七十五是天河区的高中。
本区尚且如此,更别说对外区的学校了解,区属学校的反馈很多时候跟地域有关,基于生活圈几公里外会比较清楚。
【政策比较复杂】
录取批次有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梯度线有第一梯度线、第二梯度线、第三梯度线、第四梯度线....
很多家长会把这些混淆,另外关于录取规则的讲解这些,由于官方的文件是严谨的,所以在对外的文件当中,需要考虑表述的完整性,描述起来会很专业——这也意味着不太容易看懂。
另外政策的变化也是很多的:
1、批次改革
21年开始中考改革,改变了原来的批次,以至于21年经历过中考的家长,到了二胎中考,想抄作业的时候,发现貌似作业变样了。
像现在比较少人提的“提前批”、“指标到校”,其实就是21年之前的批次,“提前批”对应现在的“第三批”,“指标到校”对应现在的“第二批”。
2、划线变化
21年引入了梯度线的规则,一方面明确了高保线的算法,另一方面引入了第二梯度线,弥补了录取的空白(原来只有高保线和控制线,分别对应第一梯队线和第三梯度线)。
但是从21年到现在,第一梯度线的规则四年三个样,21年、22年为12%,23年为9%,24年为10%,每一次的调整都是针对当年的情况,而对于变化后的影响,家长们其实能够感知的也有限;
3、不同批次之间的串联
有些学校全在第一批招生;
有些学校在第一批、第三批招生;
有些学校在第一批、第四批招生;
有些学校在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招生;
有些学校招生计划未完成,不降分进入了补录;
......
搞清楚这些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不同批次一志愿不是同一个学校的时候;
4、投档规则和分数线呈现
比如说分数线,同样是675,有录到1志愿的,有录到2志愿的,还有录到六志愿的,有些家长快到填志愿了,还看不懂分数线;
比如说外区的投档规则,其实官方从来就没有什么“本区线”,官方公布的是户籍生分数线,而这个户籍生最低分数,就看录取的最后一名是否外区,如是,户籍线、外区线重合,如否则分开划线;
比如说断档,某些学校最低分数线636分,但是却录到二志愿,原因就是一志愿的635没有人报,实际上一志愿635也可以,但是由于这个空缺,导致分数线看起来对不上;
比如说加分的规则,涉及到加分,特长、自招、名额分配不能用,统招能用,而同分优先录取,则体现在同分序号上,并不是真的“优先录取”,而是序号靠前;
【获取信息渠道有限】
家长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三个:
1、官方的渠道
官方的包括但不限于中招网、学校官网、学校的对外媒体、纸媒等。
这些渠道的内容主要是官方的数据,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各批次的数据,比如说整体的录取情况,比如说学校的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
2、民间的渠道
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身边人考上以后的反馈(在读、毕业生等),一个是自媒体。
前者会有比较多细节,但是跟个人经历(是否重点班、当年的生源情况、个人感受)等比较大的关联,可以作为参考,但不是全部;后者由于没有注明时间,也没有鉴定的途径,有时候会出现信息滞后(比如说旧闻新发)、信息错误(个人杜撰)等情况;
还有就是各个学校受邀到各类平台的直播,相较于官媒,这种直播会呈现更多的信息,比如说“高考成绩”、“录取去向”、“特色班型”等,由于学校众多,家长们需要通过多场直播甚至回放来了解学校。
事实上很多东西是固定的,比如说分数线、特色班等,但是涉及到高考等数据,除非学校主动讲,否则是没办法了解到的,毕竟“上级主管部门严禁公布”这个理由非常充分。
【成绩限制发挥】
相信这是大部分家长考虑的问题,成绩不稳定怎么办,尤其是一次好一次差的学生,还有那种平时不错,一到大型考试(联考)就紧张、发挥失常的学生。
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按照一模来估分,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如果按照平均排名来算,考好了这个估分太多,考差了这个估分又太高,也是很头痛的。
分数就跟买房的预算一样,预算(中考分)无限高,那么市区大房子(择校+择班)不在话下,现实是往往预算有限,想去市区,只能老破小(市属平行班),想要大房子,只能去郊区(区属重点班),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反复纠结,反复计算,试图在这种找到一个“性价比最高”的 方案。
就像家长问得最多的,“我这个分数什么建议”,如果你说“建议提分,选择会多很多”,往往会得到“有头发边个想做癞痢”这样的回答。
【太多对比挑花眼】
如果说这不懂那不懂的家长,难填在于太多未知数,那么这也懂那也懂的家长也有烦恼,就是太注重细节。
他们往往会搜集很多信息,甚至去附近踩点,了解放学后的情况。但是知道的越多,需要对比的越多,就越难做选择:
特控率要对比,特色班高考要对比;
手机管理要对比,社团活动也要对比;
就连晚自习上一节还是上两节也要对比;
想去A又觉得竞争激烈;
想去B又觉得远,陪读不方便;
想去C又了解到活动不多,不想光读书;
想去D又感觉没双休,时间安排不够自由灵活;
......
于是填报志愿那张纸,在第三批一志愿卡住了,持续纠结,毫无进展。
【最后的总结】
罗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个思路:
1、多次成绩完成中考估分
如果多次考试(尤其是九下,是联考更加)排名稳定,那么按照一模来估分比较合理;
如果多次考试排名不稳定,以大型考试的为准,结合排名套一个范围,用这个范围的下限或者稍微高点去做选择;
2、用分数锁定学校范围
根据估出来的分数,划线到2023年是什么梯度。
然后找到对应梯度线的学校,按照距离、高考、分数等顺序进行排序,特殊情况的可以加上民办、外区增加范围;
同时结合《2024广州中考报考指南》的内容筛选批次和学校,P114~P121是第三批,P122~P125是第四批。
3、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的特色班及门槛、高考成绩、招生计划及宿位、校园环境及硬件、选修课及培优计划等,按照自己侧重的方面去评分。
对于评分较高、意向比较高的学校,做深度的梳理,了解学校的动态,比如说是否有批次上的变化,是否有招生计划上的变化,对外宣传的频率,开放日的信息反馈等,通过这些了解学校的热度。
4、结合录取规则、批次排列组合
根据梯度线去划定范围,从范围内选择学校,每个梯度线一所学校,然后结合踩线的情况挑选一些踩线的学校。
此外,每一批的作用在于承接,第二批接第一批,第三批接第二批,第四批接第三批;批次内的志愿也是互相承接的作用,这样环环相扣,实现了“有梯度、有保护”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实践一下——
第一步:越秀区某考生,通过一模、集团考、九上区统考定位,自己估分725~735分;
第二步:根据这个成绩,套到2023年的分数线,除开头部的省实、广附,其他学校都能覆盖,考虑到想走读,于是初定了执信本部,往下选择了离家近的十六中、育才、十六中水荫等学校,也选择了越秀区的第四批唯一公办高中——十三中作为保底。
第三步:通过官媒、讲座、开放日等渠道了解高考、特色班、选科分班规则、晚自习时间、校园环境等,进行对比和排序;
第四步:最后拟定了“第三批执信+十六中+育才+水荫,第四批十三中”这么个方案,结合过去几年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的录取,发现没有大问题后进行了定稿。
特别声明:案例仅为说明,并非个人推荐和广告,请勿对号入座,直接抄作业~
-End-
推荐阅读——
神仙打架:前八所特色班、高考成绩、蹭饭地图参考,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