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的咨询量暴增,以至于没啥时间写东西,这周最多的就是模拟志愿填报(上交学校),所以借着这个时间点,跟大家聊聊,主要是思路为主,每个人想去的学校、考虑的保底都不尽相同,没办法抄作业,有思路就好过两眼一抓瞎,“病急乱投医”,去报XXX的高价“一对一指导”。
官方温馨提示
1、梯度线不是指定的
官方从来都没有规定,某个学校需要在哪个梯度,所有的分数线都是录取的结果体现。
过往的成绩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比如说前几所稳定在线上,比如说区龙头稳定在第一梯度线附近。
21年引入新的批次、明确划线规则以后,有2021、2022年的数据可以参考,对比一下就很明显了。以天河区为例:
“2021年天河区录取情况——
第一梯度线(690分)上1家:天外691;
第二梯度线(650分)上2家:广中683、天中662;
第三梯度线(610分)上3家:一一三中643,八十九中610、奥中610;
第四梯度线(570分)上1家:七十五中593;”
“2022年天河区录取情况——
第一梯度线(710分)上2家:天外722、广中710;
第二梯度线(670分)上4家:一一三中670,八十九中670、奥中670;
第三梯度线(630分)上1家:七十五中630;”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几个:增加的中考人数、整体的试题难度、 “冲”志愿的心态等。整体分数提升,第二批的完成率大幅提高(控制线不高),减少了回流给第三批;第三批名额减少了,加上梯度线过线人数多、冲的人也多,于是失手的也多了。
最后由上到下进行挤压,去不了前几所的分流去了广中、天中,广中、天中满了以后继续失手的就去了后面的学校......
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要只参考一年的数据,要看两年,21年作为首届改革的分数,区属学校之间的梯度分布,参考性也是很足的。
2、看志愿也看分数
经常听到家长们说,“XX学校说他们不收二志愿,多高分都不行”,要么就想换成一志愿,要么就想换别的学校。
关于这个问题,老粉们应该在分数线拆解的文章里面都学过了。核心思想就是“录取分数线就是录取结果的体现”。
举个例子:
华附能不能二志愿?不能!
为什么?因为过了第一梯度线710,这是优先度最高的线;
那么天中能不能二志愿?能!但是分数要过第一梯度线;
为什么?因为没过第一梯度线710,先看分数,再看志愿;
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都遵循的规律就是:
同梯度,志愿优先。一志愿满了,二志愿就没机会了,比如说再高分也不能二志愿报华附;
不同梯度,梯度优先。比如说天中的录取顺序是,710以上一志愿、二志愿...六志愿,招生计划都没完成,然后再从709~670的一志愿开始录取,直到录到707招生计划完成;
同梯度同志愿,分数优先。同样是报华附一志愿,742>741,这个大家都懂的;
同梯度同志愿同分数,同分序号优先。同分是会出现多人的情况的,比如说700分500人,那么就按照是否有优先录取、三科、单科成绩等进行排序,把同分的500人区分开来。录取的时候先看分数,同分再看序号;
3、不要为小概率的事件太发愁
罗sir一直强调的是,抓大放小,大指的是志愿之间的梯度(注意:不是分差)、批次之间的承接是否做好,毕竟有四个批次,每个批次里面还分项目和志愿,这时候对于家长来讲,哪些可以填、适合填,对应的规则是什么,是否会出现前挡后,是否会出现承接不住的情况,都需要进行认真思考。
那小概率的事情是什么呢?
比如说,看到加分的、优先录取的,就担心自己分数够了,输给了运气(同分序号不够),一般来说,除非运气特别不好外,其他的录不上都是因为分数不够;
再比如说,本来已经定好方案了,看到所谓的什么“热度榜单”,自己想去的学校排在前几名,又开始胡思乱想了。这个样本的搜集,是否足够数量(是否至少占比10%)、是否有代表性(非中心城区参与多少)、估分是否准确(让家长自行估分),就已经有待考究了。好学校都是热门的,选定了就报,因为热门就不报,那个个热门咋办?
还比如说,明明估分在740+,却在纠结保底学校怎么选,是花都新华比较稳,还是增城高级比较接得住。虽然失手也是中考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是失手30+分以上的,就已经很少了,更别说失手70甚至100分以上的情况,涂错答题卡都不一定能失手那么多,可能少考一门才行。
4、签约是福利也是羁绊
市属学校一般是三批一贯制(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一志愿填报),大方一点的会开放第二批(毕竟人少不是每个初中都能分到);
区属学校一般是三批一贯制(区龙头),也有一些允许“备选”(但是要求一志愿填报指定级别学校才行),二志愿再选择。
由于每个初中的竞争情况不一样,有些传统的牛校,本身第二批就竞争激烈,你要限制就限制呗,不心疼;有些学校,只要符合“成绩、人数、人品”的其中一项或者多项,其实要放弃第二批自主权,还是很肉疼的。
这时候还是要权衡一下了,就是分析对比一下是否有必要,为了XX班放弃一些选择。如果目标一致,非XX不可的,那就闭眼选择;如果分析以后自己很有机会,放弃很可惜,那可以考虑适当“毁约”,反正一学期以后都要选科分班的,自己进去以后还有机会。
分析的话,无非就是看看自己的年级排名(一个区间),估计自己的分数,然后看看比自己靠前的学生,讨论哪些学校比较多,然后看看自己学校分到的情况。此外,一些高分段的孩子,还有机会赢家通杀,选完市属再选市属,或者区龙头。
举个例子,A初中分到10个市属,小明两次大型考试在3~5名。经过数据对比发现,年级前8名才有机会达到9%(第一梯度线),这时候小明可以通过梯度优先的规则,先选1个热门的市属,再选2个靠后的市属或者1个市属1个区龙头,只要正常发挥,一志愿抢不到,二三志愿自己仍然有梯度优先的优势。
预告一下:明天(6月2日)会有同一个分数段,不同择校需求的方案的变形(同一个分数,根据需求,有多个不同的方案),主要还是看思路,别想着抄作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