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4届广州高三零模的话题很火,对于孩子高中在读的家长来说是一个参考,对于孩子初中在读面临选择的家长来说是一种对比。
开头先说一下零模是什么?
零模是广州高中第一次联考。上高中以后,市属学校要么联考,要么自主命题,区属则是参加区统考。在高三之前,没有全市横向PK的机会。
高中前两年的联考——
【市属】
三校联考(广附、铁一、广外);
四校联考(华附、省实、广雅、深中);
五校联考(省实、二中、执信、广雅、六中);
【区属】
各区区属联考,如越秀区统考、天河区统考。
所以零模相当于全市高中第一次大练兵,都拉出来横向做对比,自然关注度也高。
接下来讲讲一些数据和指标的意义,跟紧罗sir,发车了~
【划线】
首先是一张关于零模的划线表格,能看懂多少?
来源:高考直通车
有家长会问,这四条线怎么划出来的?
答案是按照过往生源情况,按比例划分的。广州生源整体比较稳定,但是每年生源之间略有不同,数据仅供参考;
又有家长会问,这四条线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是四条线对应的档次——
I线对应985院校(华工);
II线对应211院校(华师);
III线对应特控线(即原来的一本线、重本线、高优线);
IV线对应本科线(即本科公办和民办的统称,也就是之前的本A+本B);
还有家长会问,高考怎么有日语?
高考区别于中考的是,中考只考英语,高考的科目叫外语,可以是英语,也可以是日语。
又有家长问了,高考总分是多少?考几科?
高考的科目、分值、命题、分数计算见下表,满分是750。
表格上的科目多,是因为选物理的,可能是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物生地、物生政、物地政这些组合之一(有一些组合是不合理的,主流是前三个),在统计总分的时候,选了物理的不管怎么选科,最后都是一起参与排名的。
此外表格上的分数分布是一个参考,比如说I线的594,就是各科分布下来大概是这样的分值,整体是这样,个体上可能有差异。
还有家长问赋分制的,这个有点复杂。
简单说是正态分布,所在的比例越小,算出来的分数越高,这个跟试题难度、样本总量什么的相关。
【数学】
网上能看到很多分析,比如说关于数学的,全市平均分是62.39分。这个得分按照数学满分来算,得分率只有40%多一点,这在初中是很难想象的,但是高中很常见。
来源:高考直通车
家长们结合一下物理类四条线就能看个大概。
I线594,对应得分率约80%(数学102);
II线572,对应得分率约76%(数学95);
III线501,对应得分率约67%(数学77);
IV线381,对应得分率约51%(数学48);
结论是高中难度上去了,尤其是在数学这个科目。为什么说数学重要,下面这个表详细说明了。
物理类总分在660以上的,数学平均分138.75;
物理类总分在650~660的,数学平均分138.91;
物理类总分在640~650的,数学平均分133.28;
...
历史类同理
简单理解就是:数学高分,总分不一定高;总分高分,数学一定高。
来源:高考直通车
然后是市属九校的数学成绩。
物理类拔尖分为135以上,历史类拔尖分为120分以上。
针对物理类的做了一个细分。这里说个“冷知识”,高校(大学)给物理类的招生计划比历史类的招生计划多很多,同一所大学,物理类的排名要求,普遍要比历史类的排名低。
所以广州绝大多数学校都是物理类为主的,全市物理和历史考生的对比,大概是七三开。
说回数学,比如说140+人数,全市共有34人达到这个分数,然后对应到每个学校多少人达到。其他分数段同理~
这里面是按照参考人数来排序的,同体量可以看人数和比例,不同体量的先看人数再看比例。
比如说SS跟EZ体量接近,110+、100+的人数和比例都高一些;
但是换个学校对比,比如说跟TYYX,SS的110+人数271人,这个人数比TYYX全校物理类人数都多了,再看比例也是超出不少。
【高分段】
全市物理类高分段的榜单,已经更新到第三版了。
家长可能没什么概念哈。简单说一下(每年情况有变化,对应不一定精确,主要是为了区分和说明):
市100名,大概对应复旦;
市200名,大概对应中科大;
市300名,大概对应人民大学;
市400名,大概对应北航;
市500名,大概对应哈工大深圳;
除了看人数,也看比例(这版的人数跟数学成绩的人数有差异);此外,HF有提前保送和去少年班的,加上竞赛生刚回归,本次数据也有失真。
竞赛生的回归,家长可能不太好理解,拿网传的广附前30为例,2班是大奥班,本次前30的分布如下:
前5名,全是2班的;
前10名,2班有8人;
前20名,2班有11人;
前30名,2班有17人。
为什么说HF特殊,就在于竞赛生是竞赛能打,综合更能打,以上个月的某校讲座所讲为例,2023年高考物理类裸分(即拼高考分)能上清北的,HF的人数(8人),等于其他几所学校人数之和。
还有家长问零模准不准的,只能说每次都是一个定位,随着复习的轮数增加,学生个体之间还会有变化,离高考越近,数据越接近实际。
加上每个学校复习节奏和策略不同,即便到了一模,到高考出来还有提升,以22年高考特控率为例,区龙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总结】
简单来说,就2个结论。
1、零模有对比、有参考,后面看市一模的数据,会更准确。
头部看前100~500,实际上就是各个学校最Top班级的PK;
中间的看I、II线,对应985和211的情况,中下的看III线的特控率(冷知识,头部学校的特控率大多在90%以上,甚至有接近100%的)。
整体上大差不差,具体到个人可能还会有变化,有零模一模低迷,高考逆袭收到惊喜的,也有零模、一模起飞,高考一蹶不振的。所以还是看最后一次成绩的。
2、非在读家长不要轻易带入,比如说直接看人数、比例来选学校。
大家需要清楚知道,参与这次零模的是2021年招收的生源,跟22、23以及今年的24没有关系。
正所谓“学校的过去来不及参与,未来的辉煌由你书写”,所以更多的是关注入学这一届的情况,比如说招生的力度、高一高二的联考、高分段录取情况等,而不是仅仅看分数线(分数线只代表最后一名的成绩)。
之所以弱化比例,只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体量相差太大的对比问题,另一个是同比例下,招生增加,高分段并不会同比例增加。
正所谓高进高出,结束不久的2023年,哪几个高中录取750以上的人数最多呢?
做个调查,看看你的数据敏感度,后台回复“答案”就能看到正确答案,先投票再回复,更有参与感——
免责声明:
1、数据来源于网络,如有误差,以官方公布为准;;
2、以上内容来自谨代表个人观点,仅作讨论不做引导;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