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学后的第三周,逐渐热闹起来了:
参加各类的招生展会;
宣传造势开招生群的;
悄咪咪收集和悄咪咪选拔的;
......
纵观这几年的招生,相比往年,除了传统的三板斧“上堆、走量、定向”外,“套路”多了不少。
先说常规的“三板斧”。
【上堆】
初中择校介绍中,高频词是“子弟兵”、“一体化”、“直升”等....
所谓“上堆”,就是集中所有初中力量,共同“堆”到高中部去。
有两个前提:
1、高中足够强,如分数线、高考成绩等;
2、初中生源质和量至少占一样,最好两样都占。
一很关键,如果初中强、高中弱,初中生源留存的意愿就不高,容易造成对内留不住、对外补缺口的“困局”。
【走量】
“走量”即民间说的“海王”——“广撒网多捕鱼”。
“走量”主要体现在高密度的活动数量和活动人数。
活动数量多,一场不够就两场,两场不够就三场,主打的就是一个“填了就给”的思路。
比起精挑细选,“走量”的好处是,即便是有看漏眼的情况,也能打补丁——“下次再通知”或者“再参加再升级”。
既能圈粉,还能展示软实力,堪称plus版的“开放日”。
活动人数多,主打的是“来了就签”。但由于数量众多,心态的转变从最开始“被认可”的欣喜,到后面“人人有份”的麻木,判断不清自己的“真实实力”了。
——“能被通知,说明被认可了”
——“咦,怎么感觉人手一份了”
“走量”被吐槽主要是拉人抬轿,总有人觉得自己不是抬轿子的,而是在坐轿子上,越是这种心态,“走量”的效果就越明显,虽然口碑可能不太好,但是屡试不爽。
——“要是都来怎么办?”
——“不会都来的,我们计算过了。就算都来,我们也有办法”
【定向】
定向就是精准覆盖学校,像发个感谢信,给个“生源大户”的名头,后面生源输送自然有所倾斜。
以没有高中/高中较弱的初中为突破口,进行切入和抢占;
以区为单位,活动范围覆盖区内初中学校,进行专人联系、安排和维护;
打组合拳,全市范围内精准定位,只要是有机会切入的,通通圈起来,后面再了解意愿和进一步宣传;
......
“数据驱动”的还有数据定向,通过筛选每年“过线人数”、“送生人数”为基准,给予两项达标的初中更多倾斜。
“过线人数多”意味着能考进来的多,主打的是质量不错;
“送生人数多”意味着录取人数多,主打的是意愿倾斜度。
方法好是好,只是苦了一些新学校。没有数据参考,可能入不了法眼,更别说有什么倾斜了。
【“套路”】
说完了招生的策略,再讲讲“套路”。
套路也分类型的,有些是熟练掌握规则——
对政策的理解
同样是跨区域招生,有一板一眼,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也有灵活协调,五个萝卜三个坑的;
同样是招生宣传,有纯鼓励大家报考的玩法,也有喊出“XX分大胆报”的玩法;
驰名“双标”
考得好,恨不得什么数据都发不出来,包括区内其他学校;
考得不好,就以“主管部门要求,禁止以各种方式宣传学校高考成绩”为由,一句话都不提。
同样是开新校区,新老师多
别人开就说别去当“小白鼠”;
自己开就说新人源源不断,活力焕发;
有些比较上不了台面——
虚假宣传、货不对板
有宣传高三一模“虚高”的,带来了可观的报考热度。高考成绩出来“打回原形”,但由于时间差——中考志愿填报在前,高考出分在后,知道“翻车”也没办法了。
“货不对板”讲究的是来之前千好万好、通通答应,来了以后各种理由搪塞不兑现、“踢皮球”。
承诺大部分为口头,不落纸面,进来以后只能拉扯了,不敢硬钢是考虑要读三年,再强势也强势不过学校。
拉踩
拉踩讲究的是夸自己还得踩别人。
比如区前100人数占优,宣传时一页PPT恨不得讲半小时,暗搓搓提到比区内其他学校高多少个百分比,其他数据没优势时就简单带过。
如果“特色班”成绩好,就“田忌赛马”碰瓷整个学校。“我校XX特色班,高考成绩跟XX(上一档次学校)的整体差不多,与其去XX不受重视,不如来这里当宝”。
没有新校区的学校,在提到其他学校(开新校区),就说不要去给“新老师练手”的,要去就去师资稳定、结构固定的学校。
事实上所有的“老老师”都是从新老师过来的,新老师缺乏的是经验,但是教学观念先进,教学教研功底强,只要能适应新高考的教学和考试要求,那就是好老师。
充分发挥老中青三结合、“名师工作室”的优势,一些学科由新老师扛大旗也未尝不可。
有些特别上不了台面的——
打压
“不给成绩只给宽泛等级”、“学校二模难,考完哀嚎一片”,这些都是常规操作,毕竟没成绩、没排名,别说参加活动了,连自己能考哪都不知道。
“先给棒子再给枣子”更“高级”——出题极难,年级第一全科加起来不到670,然后说考出去有困难,不如留下来,学校不“嫌弃”成绩,再携手三年等。
要信了就上当了,等中考出分,会发现分数比那次成绩多个几十分,这时拍烂大腿也没用,尘埃落定了,只能乖乖“上船”。
诱骗
这个恶劣多了,连着几年都有这样的案例——
学生在家填好志愿,到校后学校的级长、班主任卡着截止的时间点前,轮番上阵、刚柔并济,最后交出了密码、改了志愿,等家长知道时,已经没办法修改了。
还有一些劝不动,把学生关起来,美其名曰“反省自己”,实则算“关禁闭”的做法,对家庭的伤害也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考报名时候,友善提醒“谨慎把账号密码给孩子”的原因,在家时一切可控,到校后就未必了。
【总结】
招生是一件重要且长期的事情,学校除了考虑短期效果外(高分生、分数线等),还需要考虑学校的口碑和对社会的影响。
尤其是近几年的做法,容易引发剧场效应(剧场效应:指由于个体成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引发其他成员效仿而导致集体秩序失衡,整体利益受损的现象),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招生是动态变化的,每一年的招生都跟打仗一样,有没有打漂亮,都要来年再战。对比十年前的学校数据和顺位,起起落落变化也不小。
千说万说,积极招生总归是好事,“不拘一格招人才”,总好过端着不肯下场、等着学生主动上门的(完)。
免责声明:
1、数据分析来源于个人判断、信息搜集;
2、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学校请勿对号入座;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