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6月2日更新,于是他来了。
免责声明:
文中列举的学校仅为方便展示,并非学校推荐、志愿方案推荐,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参考、对比、选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如有照抄,请记住这句话:“条路自己行,扑街唔好喊”。
为了方便理解,每个类型都取了通俗易懂的名称,土得自然、清新——
1、稳如白云山
这个类型主要是针对那些不纠结、不想到处跑的家长,本着能“不浪就不浪,能稳就稳”的原则,在志愿的设计中,看中了就下手,比较经典的填法。
优点是简单够用,缺点是放弃了一些的“择校空间”。
举例:
执信+培正+育才+17
2、双重保险型
这个类型主要是针对“梯度优先”的原则,在志愿的设计中,选择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叠加,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
优点是热门与冷门结合,总有一个能行;缺点是万一失手太厉害,可能因为志愿序号滑档,或者出现志愿不够用的尴尬情况。
举个例子:
省实+七中+培正+育才+省实越秀+17
3、烧鹅斩件型
大家都知道烧鹅可以要整只,也可以上庄、下庄选择。一些区属学校,采用的留人政策,针对二志愿进行了承诺:保班型或者加分参与分班、有条件的BL。
这两者是可以不同时选择的。大部分人是选择了上庄,也有人选择了整只的,丰俭由人。需要注意的是,非提前约定的,直接照抄可没有这支歌仔唱。
优点是择校、择班都能要,缺点是没达到条件,可能就要下庄啃三年或者继续奋斗,在后面争取机会。
举个例子:
广雅+16中+16水荫
4、胆生毛型
胆生毛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只填一个志愿,等补录的,敢采用这种方式填报的,要么大牛,要么大傻。另一种,属于有条件限制的“胆生毛”。
本质上还是采用梯度优先的原则,然后考虑到9%的情况,把所有区龙头甚至市属学校都填一遍,只要自己过第一梯度线,而学校不过线即可下车。
优点是只要达到预期,最差最差也是区龙头,缺点是万一真的失手太厉害,那就第四批或者补录见了。
举个例子:
华附+白铁+广中+七中+16+玉岩
也有一些会把最后一个学校改为民办,如广外外校,加多一个小保险,避免滑档。
5、先公后民型
除老三区外,每个区的区属高中数量有限。有些宿舍环境一般、有些高考成绩让人不满意,还有一些交通不方便+没住宿,跑外区吧,可能还不如选个好点的民办。
由于第三批的民办数量有限,所以主力是放在第三批的3志愿以后,以及第四批的1、2志愿。
优点是环境不错、食宿OK、生源整齐,缺点就是对比起1175一学期的公办学费,5W起步的民办的确贵了很多。
举个例子:
天执+真光+广外外校或者第三批天执+真光+一中,第四批广州理工。
同样的思路还可以应用于国际部当中,往年没进中招系统的时候,有着较高的自主选择权,进入系统后,都是看分数话事,加上又是第一年,所以建议尽可能一二志愿填报,保底可以选择人多的国际学校(看清楚学费哦,都是六位数一年的)。
6、父母省心型
众所周知,除了市招,还有省招,还有隔壁深圳的省班(不看中考分、不注册即可)。
两家省招,只需要填写最多两个志愿即可,最省心的第三批一个志愿就够了。深中则更简单,只要不注册即可,录取通知书都会给到。
优点是省心,缺点就是失去了填报志愿的乐趣(这算哪门子乐趣)。
7、老师操心型
每年都有家长,问完志愿以后,第二天反馈,老师说要填满,这样才不会滑档。于是乎,“够用就行”、“不想去的学校不填”,反而成了老师口中的“不标准”。
优点:实有书读,不用担心滑档;
缺点:填到后面下不去手,选个郊区公办也就算了,第四批那些学校听都没听过,也要塞得满满当当,用不上也好,自己放心;
举个例子:
三中+省实越秀+17+白云中学+彭加木纪念中学+洛溪新城中学
建议:
1、够用就行,有用一两个也行,无用十个也没用;
2、注意不要前挡后,批次之间、志愿之间是互相承接的关系;
3、有些志愿就是拿来浪费的,真正有用的4个左右,不用太刻意;
4、捡漏的机会是有的,但是没办法保证自己就是能捡漏的那个人,分数才是王道;
填完志愿的你们,选了什么型?
还没开始动手的你们,又会选什么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