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愿填报的四个建议

文摘   教育   2023-05-21 14:05   广东  

    

    5月中名额分配摇号结果出来以后,志愿填报的需求逐步多了,学校、官方都积极下场,做了线上的巡展、名校长专场,开放日也达到了巅峰,仅5月20日当天开放的学校就有十几、二十所,有些东西还是免不了要提醒一下的。


    1、屁股决定脑袋

    每年开放日出现问的最多就是这个:


    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XX分以上大胆报”,靠谱点的换个说法“一模有XX分机会很大”。


    包括很多“鸡头凤尾”对比的问题也是这样,头部学校会告诉你:

    “昆仑山上的小草也是在昆仑山上”;

    “不要以后想起高中生活,只有XX学校重点班这一个回忆”;


    然后这些区龙会告诉你:

    “我们有XX班,集中培养,高考成绩很好”;

    “XX班有最好的师资,最好的同学,最好的氛围”


    如果两者的招生办角色互换,他们自然而言就会用上对方的话术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站的角度不同,给出来的建议自然也不一样,“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已经很好了,总不能头部的学校建议“去下一级的学校看看”,区龙头说“你们冲不上市属再来我这”,这多少有点不现实。


    所以基本的判断还是要有的,去听讲座、去参加开放日主要的目的无非“实地探校”、“跟志愿者侧面打听”、“了解学校理念、领导风格、师资情况”、“核心数据”.......


    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判断,简单做个“SWOT”分析,而不是照单全收,说啥信啥。


    2、分数决定选择

    我经常跟家长们开玩笑说,“志愿不好填,主要原因是想法太多,分数却不多”。


    2022年第三批分数线节选


    由于梯度线优先的规则,第一梯度线上的考生往往有着更多的选择和方案,而第二梯度线附近的考生往往选择很少,这个就是由分数决定的。


    举个例子:

    估分在735的天河考生,有几种选择:

    比如说经典模式:前几所+天中+113+89,这种方案就特别稳,梯度比较分明;


    那还有点想法也可以:前几所+广中+天中+113+89,这种方案也没问题,考虑二志愿广中可能会出现踩线高分,只要能过第一梯度线,前三个志愿也能下车;


    还有一些更疯狂的想法,比如说把区龙头甚至市属也填上,赌总有不过线的,也不是不行,就是万一不过线就到第四批了。这里就不推荐了~


    当然了也别抄作业,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有些人需要住宿,有些人希望走读,有些要离家近,有些读国际部.....


   大部分考生的分数,都集中在择校or择班的情况下,就跟买房子一样,预算有限,是郊区大房子住得舒服但配套不齐全,还是市区老破小但生活便利,就看自己更倾向哪个和有哪方面的需求了。


        ......

 

    3、怎么选都是对的

        罗sir一直强调的是,填志愿需要家庭共同做决定。小朋友容易受到身边的环境、网络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学校,只想要去某个学校。考虑到对学校的了解、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再加上“海签”的影响,会产生“通知我了说明水平达到了,为什么不给报”的想法。


        关于这块其实拆解下来就几步:

    •     客观评价小朋友的预估分(多次考试,尤其是大型考试);

    •     对比预估分和目标学校往年分数的匹配程度(想去的学校,估算下来总得有那么几次能过线吧?);


      • 第三批的一志愿很重要,因为往上是决定了第二批的下限,往下是决定了后面的学校,还有就是能接受的保底学校,很多家长说保底学校下不去手,这是正常的,保底学校就跟保险一样,希望用不上,但是真到了那一步还是有点作用的;

        家庭沟通真的很重要,怕父母全做主,毕竟读书的是孩子,不能强势让他不管好坏全接受;也怕全交给孩子决定的,风险意识没有那么强


        去年跟一个家长说“如果冲掉到XX学校能否接受”,家长犹豫了,改了一个求稳的方案,但孩子说可以接受。经不住软磨硬泡,最后还是冲了,滑到保底学校以后孩子又表示不能接受,家长找过来诉苦,但也于事无补。


        4、第二批很关键


        第二批很关键,占了整个招生计划的40%左右。除开那些竞争很激烈,多少名额都不够分的初中学校,对大部分人而言,名额分配很值得研究一下,尤其是对区属的填报。


        首先市属不容易分到,然后竞争也激烈,区属一定能分到(人特别少除外),而且数量“大方很多”。


    然后是需要做一些数据的统计,这个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进行:

    • 最近几次小朋友的排名情况,看看前面有多少人;

    • 剔除掉一些不参与名额分配竞争的选手(非户籍、人籍不一致);

    • 头部孩子的签约情况(特长生、签约学校等),一般签约要求三批一志愿报同一个学校;

    • 意向调查,统计头部孩子的报考意向学校。有些学校会做,让大家错开来填报,学校没组织的那就自己组织,能有多少数据算多少数据

    

   最后举个例子:

    某初中分到A高中(市属)2个,B高中(市属)2个,C高中(区属龙头)11个,D高中(区属重点)23个。


    阿强综合排名11,如果没做调查,一般会直接填报C高中作为第一志愿;


    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前十非户籍1人,已经签约市属3人,实际竞争人数是6人,算上阿强7人竞争4个市属名额,有机会;


    然后又发现根据一模预测,过第一梯度线的人数是14,这时候阿强可以采取“一志愿A/B,二志愿C”的策略,即便是A或B高中竞争不过,仍然不影响C高中的二志愿录取(梯度优先)。


    建议:

    距离6.1~6.5还有不到一周多的时间,除了了解学校外,需要做最多的就是沟通。

    1.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决策;

    2. 对成绩做客观的评估和对比;

    3. 确定能接受的上限、下限学校;

    4. 结合家庭需求进行评估和选择;

    5. 制定至少两套方案,列出优缺点;


    至于什么冲保稳这些说法,多少有些old school。完全冲、特别求稳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答案,只要批次之间能互相承接、同批次志愿之间梯度求稳,能满足需求的方案,就是好方案~


(完)

评校
致力于学校点评、数据分析,交个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