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神经血管改变和认知功能障碍:一项流行病学、病理生物学和治疗的综述

学术   2024-09-03 17:20   北京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近期在线刊登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潘晓东教授团队题为“Hypotension with neurovascular changes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 epidemiological, pathobiological, and treatment review”的综述,该文总结了低血压相关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物学和治疗的文献,提出了当前尚未解决的相关问题,为低血压导致相关认知障碍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今后的认知障碍疾病风险因素和病因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认知障碍疾病和痴呆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前中国60岁以上痴呆患者约1507万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约3877万人。而低血压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低血压反复、持续影响大脑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导致微循环稀疏和功能障碍以及神经血管功能失连接,损害了大脑血液供应和清除有害物质的能力,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低血压也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促进神经炎症,破坏神经髓鞘生成,同时导致淀粉样蛋白 (amyloid-β,Aβ)的沉积和清除障碍、促进AD的发生发展。


尽管当前关于低血压与认知功能及痴呆症的关联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大多数研究结果支持低血压是认知障碍及AD的危险因素。考虑到低血压对认知功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确定疾病进展的早期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头颅MRI是低血压相关脑病的主要成像方式,低血压引起的脑损伤的典型特征是不断进展的白质高信号、脑微观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与认知功能的恶化明显相关。多项研究指出低血压患者白质(例如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丘脑前辐射、前辐射冠和外囊白质完整性异常等)和灰质结构异常(例如杏仁核、丘脑、壳核和海马的萎缩),尤其是参与中枢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关键脑区。低血压患者皮层电活动的异常也反映了潜在的认知功能障碍。关联性负变(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作为皮质活动减少的一个指标,已被证明与注意力相关。研究发现低血压患者存在CNV的异常,异常的CNV与低血压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有关。这些提示低血压可能是大脑潜在神经病理改变的早期征兆。


大脑保持高度依赖持续、充足的血液供应,以维持足够的营养输送和及时的代谢废物的清除。由于衰老或低血压的影响,大脑自动调节机制受到抑制,这使得当全身血压低于足够灌注维持的临界阈值时,大脑更容易受到缺血带来的脑损伤。研究发现部分药物可增加低血压状态的脑血流量,且脑血流量的增加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这些发现提示:改善低血压患者的脑灌注水平可能改善认知功能。除了低血压引起的脑血管改变外,研究还集中于低血压对神经变性病理的影响,低血压可能因灌注不足,导致小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清除Aβ或tau或突触修剪的能力下降以及有害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的增加,促进了AD病理的进展导致认知功能的恶化。


研究早已证明了发作性脑灌注不足是AD的重要致病机制。低血压引起脑缺血,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升高,增加了大脑中Aβ水平,Aβ清除和沉积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引起长期慢性炎症,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引发脑血管收缩,加重脑灌注不足,形成恶性循环。过度沉积的Aβ可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和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PKC)激活GSK-3β,导致tau蛋白的持续过度磷酸化和积累,导致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最终导致认知障碍的发生。


▲图1:低血压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结  语  


血压长期降低或反复降低对脑血管系统和脑实质存在深刻的影响,会导致低血压患者痴呆风险的增加。低血压引起的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和治疗策略、适当的血压管理能否降低认知障碍相关风险等问题值得持续关注并有待进一步研究。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来管理低血压引起的脑损伤和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包括针对脑血流量调节或AD病理的大脑清除途径等。通过综合评估疾病的早期标志物、脑灌注、血管和代谢合并症以及人口和遗传因素的个性化精准医疗,可能是预防低血压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的关键。


作|者|介|绍

      通信作者:潘晓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省康复医学会认知障碍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秘书;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和行为神经病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焦虑抑郁-睡眠相关认知谱系病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中心负责人)及省部级重大课题。

发表SCI论文4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包括Mol Neurodegener、GLIA、Phytomedicine、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Eur J Med Chem、J Med Chem、Exp Neurol等;主编《神经科查体及常用量表速查手册》及《实用神经变性疾病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青年科技奖及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第一作者:程颖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病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阿尔茨海默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等杂志发表4篇SCI论文。

END


供稿|程颖喆

编辑|高婷

审核|季媛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CMJ1887
中华医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半月刊,开放获取,SCI收录,2023年影响因子(IF):7.5,Q1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