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合成增加引发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神经毒性|Cell Stem Cell

文摘   2024-10-30 12:35   江苏  

多发性硬化症 (MS) 影响全球280万患者,是一种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自身免疫脱髓鞘疾病。尤其是在疾病晚期阶段的进行性MS (PMS) 中,神经元持续丧失导致神经系统残疾不断积累。尽管多年来研究揭示了部分免疫相关和非免疫相关的病理机制,PMS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开发新型疗法来减缓神经退化进展。
PMS与经典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痴呆症)存在许多共同的病理特征,年龄是PMS进展的主要风险因素。MS患者的大脑衰老特征比健康人群或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更明显。细胞和机体的生物衰老会导致稳态丧失并改变细胞功能。针对MS患者的尸检病理分析显示,在大脑内发现了大量衰老细胞。细胞衰老可能引发代谢变化并导致病理状态转变,例如星形胶质细胞簇内的细胞状态不成熟,类似于放射状胶质样神经干细胞 (RG样NSC),这些主要位于慢性活动性病变中,并可能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加剧慢性炎症,从而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持续进展。
MS患者的代谢失调已在红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被发现。这些代谢特征包括葡萄糖和能量通路、氨基酸代谢及脂质形成与分解的不平衡。脂质代谢在NSC稳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细胞衰老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SASP) 的主要调节因子。
重编程技术能将体细胞逆转为多能状态(iPSC)或直接转化为其他细胞类型,已被广泛用于建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体外模型。研究显示,PMS患者的iPSC-NSC具有衰老特征,包括一种能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分化的SASP。为了更准确地模拟PMS患者的衰老特征,研究者从患者和健康对照中生成了诱导型神经干细胞 (iNSC)。研究发现,脂质滴 (LD) 的积聚是PMS iNSC的主要病理特征,其源于依赖HMGCR活性的胆固醇合成。使用HMGCR抑制剂(如辛伐他汀)可在iNSC中调控神经毒性SASP。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Stefano Pluchino课题组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creased cholesterol synthesis drives neurotoxicity in patient stem cell-derived model of multiple sclerosi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揭示了在PMS中支持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高代谢状态如何在转录上调控iNSC中的神经毒性SASP。这表明NSC代谢可能在PMS的神经退化和残疾进展中发挥作用,为未来的神经保护疗法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直接重编程技术建立了一种创新的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干细胞模型。通过从进行性MS(PMS)患者体内直接生成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我们保留了衰老相关的表观遗传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来自PMS患者的iPS-NSC和iNSC中,衰老标志物显著上调,这一发现与以往研究相符,并支持全基因组关联数据,即基因变异可能与细胞衰老、线粒体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相关。
我们的研究表明,衰老的PMS iNSC维持着高代谢状态,这与糖酵解、氧化磷酸化增加、脂质积累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的上调相关。在MS患者的红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也观察到类似的代谢特征,暗示这些代谢改变可能推动了脂质积累和神经毒性SASP的形成。在PMS病变中,衰老的富脂RG样/NSC可能通过其神经毒性SASP加剧神经退行性和疾病进展。
脂质组学分析显示,PMS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胆固醇和脂肪酸水平变化可作为疾病活动和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脑脊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与不良临床和MRI结果相关,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我们发现,辛伐他汀(SV)治疗可重编程富脂PMS iNSC的代谢状态,对照组细胞则不受影响,暗示SV可能靶向中枢神经系统中高脂质合成代谢细胞,如RG样细胞/NSC和星形胶质细胞。
此外,我们多组学整合研究发现了一种胆固醇依赖的转录因子(TF)共调控分泌特征,进一步验证了SV对胆固醇代谢和SASP的调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SV治疗的效果并非直接消除衰老状态,而是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来减轻神经毒性。
我们的研究也揭示,PMS iNSC的分泌组中ECM和Ephrin分子增加。TIMP1、MMP等参与ECM重塑的蛋白质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微环境功能障碍。MS病变中Ephrin及其受体的表达增加,被认为与慢性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变有关。
总之,我们的数据支持利用直接重编程技术揭示PMS中的衰老相关细胞病理机制。这一方法揭示了患者干细胞中的内在功能障碍,为批判性评估MS中的自体干细胞疗法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强调了重新评估其治疗应用的必要性。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4.09.014



- 转载须知 -


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喜欢就点个 在看 吧 : )



X Omics
生物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完美碰撞,激发出探索世界的全新视角,让我们一起探索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合作交流:xomics1@gmail.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