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治疗方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这种疗法通过提取患者的T细胞并进行基因改造,针对性地摧毁异常B细胞。这一疗法曾在小鼠红斑狼疮实验中显示出显著效果。谢特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挽救像Thu-Thao这样的患者。经过对患者状况的详细了解,马肯森也认同尝试这一疗法的必要性,并批准了治疗计划。
治疗过程开始于为期三天的化疗,用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为改造后的T细胞腾出空间。随后,这些T细胞被注射回患者体内。尽管治疗存在潜在风险,Thu-Thao仅表现出轻微的发热和疲劳。三年后,她完全停止了红斑狼疮药物治疗,身体状况良好,甚至开始攻读医学技术学位。
这一成果为医疗界注入了新的希望。随后,埃尔朗根的团队扩展了CAR-T疗法的应用范围,逐步治疗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为止,该团队已治疗了40多名患者,其中一部分是临床试验的参与者,治疗效果普遍良好。
德国的成功经验震动了国际医学界。B细胞异常被认为是包括多发性硬化症、硬皮病和重症肌无力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而现有的免疫抑制疗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一些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企业开始大规模投资CAR-T疗法的研究,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哥伦比亚大学的艾米·佩恩指出,该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她和团队的研究推动了CAR-T疗法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而斯坦福大学的杰弗里·邓恩也对这一领域充满信心,他的团队近期刚完成了一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成功治疗。
尽管CAR-T疗法的潜力引人注目,但挑战依然存在。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厘清,而患者体内复杂的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预料之外的并发症。不过,对于许多缺乏其他选择的患者而言,这一疗法带来了新的希望。
CAR-T 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CAR-T 细胞疗法展现了更广泛的作用潜力。Mackensen 表示,经过改造的细胞似乎具有更强的组织迁移能力。这些细胞通常靶向 CD19 蛋白,这种蛋白质在 B 细胞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表达。
Mackensen 和 Schett 认为,这些差异,特别是工程细胞的迁移能力,可能解释了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告的惊人结果。研究描述了 15 名患有狼疮、硬皮病或肌炎的患者在接受 CAR-T 治疗后 4 至 29 个月的情况。结果显示,没有患者病情因治疗恶化,所有狼疮患者均达到了完全缓解状态。尽管其他一些患者仍有轻微症状,但所有人都停止了免疫抑制剂治疗,且未出现病情反弹。
对此,罗彻斯特大学风湿病学家约翰·鲁尼评论道,这一疗效是真实的,并非随机现象或安慰剂效应。
同一时期,Kyverna 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巨额资金,这一消息进一步支持了领域的信心。在临床一线,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风湿病学家与肾病学家正在为狼疮性肾炎的 CAR-T 试验物色合适的患者。尽管患者招募工作充满挑战,但医生们依然抱有热情。理想的候选人需要具备病情稳定但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的特点,同时能够耐受治疗过程。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最近启动了一项针对硬皮病的 CAR-T 试验。这种疾病会导致结缔组织硬化,包括内脏器官的内壁,病情复杂。她表示,试验申请者众多,但符合条件的患者仍然难以满足所有试验需求。部分试验设置了严格的筛选标准,例如要求肾脏功能受损但不至于需要透析的患者。对于严重的肾损伤,即使 CAR-T 疗法平息了免疫反应,恢复仍充满不确定性。
一年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位患者成为试验的首例参与者。这名年轻患者 Tanner Sviben 自青少年起就被诊断为狼疮,并长期接受各种治疗。在得知德国患者的案例后,他对 CAR-T 产生了兴趣。尽管起初感到紧张,他希望借此机会减少甚至完全摆脱药物依赖,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他经历了化疗以及 CAR-T 细胞注入。治疗期间,他一边在病房休养,一边继续完成大学课程作业,包括撰写与 CAR-T 疗法相关的演讲。治疗后,医生密切监测其病情,关注潜在的严重副作用。
潜在风险的应对
CAR-T 治疗初期曾引发一些严重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在癌症治疗中,这种疗法可能导致高烧、低血压、呼吸困难,甚至严重的器官衰竭和死亡。然而,随着医疗团队逐渐掌握用药策略,副作用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即便如此,这些风险仍令从事风湿病领域的医生对 CAR-T 持谨慎态度。
治疗前的化疗也可能带来长期风险,例如不孕。Ghosh 指出,肿瘤学领域更倾向于接受较高风险,而风湿病领域对此更加保守。尽管如此,CAR-T 疗法仍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新疗法,为那些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CAR-T 疗法的潜力与挑战
尽管目前接受 CAR-T 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仅有数十例,但相关安全性和疗效的初步数据令人鼓舞。至今仅报告了一例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且已成功治愈;尚无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报道。这可能归因于 B 细胞数量的差异。与血癌患者相比,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体内 B 细胞数量少得多,因此激活的 T 细胞较少,释放的细胞因子也相应减少。
然而,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潜在的神经系统风险依然让医生和研究者谨慎对待。例如,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的患者通常被排除在试验之外,而针对多发性硬化症的 CAR-T 试验也在极为谨慎地推进。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湿病学主任 Peter Merkel 强调,尽管这些试验前景光明,但仍需严密关注患者的安全性。
德国团队的突破与启示
德国研究团队在埃尔兰根以同情用药方式治疗了不符合试验条件的患者,包括严重神经系统受累的狼疮患者和儿童。尽管结果尚未正式公布,团队表示患者情况良好,且并发症可控且暂时性。研究者 Schett 认为,这为 CAR-T 的灵活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患者体验与疗效观察
20 岁患者 Tanner Sviben 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试验的参与者之一。他在治疗后经历了高烧和发冷,但整体副作用可控。治疗 8 个月后,他的症状显著改善,正在逐步减少药物使用。他对疗效持谨慎乐观态度,称治疗使他能够回归正常生活。
尽管初期疗效显著,但关于 CAR-T 疗法的持久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德国团队的早期观察显示,治疗后新生成的 B 细胞不再产生自身抗体,这种“重置”现象可能解释了疗法的长效性。然而,这种重置是否永久仍不明确。
复发风险与长期前景
复发风险是 CAR-T 疗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在某些患者中,疗法的益处可能仅持续数月。例如,一名肌炎患者在治疗 16 个月后复发,而第二次 CAR-T 输注未能改善病情。一名狼疮患者在治疗 5 个月后复发,导致相关公司股价波动。这些情况表明,对于部分患者而言,疗效可能难以持久,仍需辅助治疗或进一步优化方案。
未来展望
随着疗法从早期实验扩展到更多中心和患者群体,复制德国团队的显著疗效可能面临更多变数。Cabaletta Bio 的首席医疗官 David Chang 指出,初期试验挑选了最适合的患者,而未来疗法的普及将需要接受更广泛的治疗目标,例如通过最低剂量药物维持症状缓解。
尽管面临挑战,CAR-T 疗法已展现出改变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格局的潜力。从技术进步到患者选择,从风险控制到疗效持久性,未来研究和应用的每一步都将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希望。
CAR-T 疗法的扩展与挑战
CAR-T 疗法在血癌领域的成功让人们对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充满期待。然而,若该疗法被证明具有广泛的变革性,医疗体系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扩展的瓶颈
需求的激增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数量远远超过血癌患者。在美国,血癌每年的新发病例约为 20 万,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则超过这一数字的百倍。即使只有一部分患者适合 CAR-T 疗法,也会对医疗资源形成前所未有的需求。复杂的个性化制备流程
CAR-T 是一种个性化疗法。每位患者的 T 细胞需经过采集、基因改造、扩增及质量控制,这一过程需数周时间,并在无菌环境下完成。目前,这种制备流程主要在大型学术医疗中心完成,难以快速扩展。高昂的成本
CAR-T 的制备和治疗费用对癌症治疗已是一大挑战,每次治疗高达数十万美元。对于人数众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群体,这样的费用几乎无法承受。医疗人员短缺
细胞治疗的专业人员已经供不应求。如果 CAR-T 疗法扩展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现有的医疗人力和基础设施难以应对。
可能的解决方案
转向门诊治疗
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在探索在门诊环境中实施 CAR-T 疗法,这一改变将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的占用。开发“现成的” CAR-T 产品
“现成的”CAR-T 产品不再需要为每位患者个性化改造细胞,而是可使用通用的 T 细胞。近期发表在《细胞》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三名患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在接受这种疗法后病情缓解,但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测试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改进细胞采集与生产流程
Kyverna 正在探索通过标准献血来采集 T 细胞,从而简化目前耗时的血液过滤流程。与此同时,其他公司和机构也在尝试优化细胞制备和基因改造技术,以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降低治疗成本
现有 CAR-T 疗法的高成本对癌症患者来说已经勉强可行,但对于数量庞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则显得过于昂贵。研发更高效的生产方式,以及更可负担的治疗模式,是实现广泛应用的关键。
患者的希望与现实
尽管挑战重重,患者对 CAR-T 疗法的期待却难以忽视。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忍受现有疗法的副作用和疗效局限,渴望一种真正减轻疾病负担的治疗方式。然而,专家如 DeQuattro 和 Coppock 也提醒,CAR-T 疗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疗效、安全性和可及性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未来在临床中的地位。
正如 Coppock 所说,这些患者“想尝试一些比现有疗法更好的疗法”,希望从疾病的重负中解脱出来。CAR-T 的未来发展,不仅是技术突破的旅程,也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的过程。
- 转载须知 -
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喜欢就点个 在看 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