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目前完全不存在拖拉机工业……现决定组织生产基础类型的拖拉机,即功率为16-30马力的通用拖拉机,以及主要用于军事用途的大马力履带式拖拉机。”
——1922年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组织共和国拖拉机生产的工作报告》
20世纪20年代初,为了满足农业部门的机械化作业需求,以及工业和军事部门的牵引需求。苏联当局从德国汉诺马格公司(Hanomag)少量引进了WD-25和WD-50轻重两款履带拖拉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苏联人认为较为重型的WD-50更适合国情。在1921年,苏联最高经济委员会还认为国产拖拉机是一个“柏拉图式的会议主题”,但仅仅过了一年之后,这项工作就已经进行到了落实阶段。
德国辛斯海姆汽车与技术技术博物馆收藏的汉诺马格WD-50实车。
汉诺马格WD-50在当时属于军民两用的先进拖拉机机型。配备了50马力的直列四缸四冲程汽油机,气缸两两一组封装在独立的分体式铸造缸体内部,缸体和汽缸盖为一体化结构,不可分拆,总体设计水平领先于时代。该拖拉机采取了发动机前置,驱动轮后置的常见布局。发动机在最前面,中间是驾驶台,油箱布置在驾驶台后面。
履带为拖拉机常用的复合式,即在链轨上再另外装设接地板的结构。每侧行走装置有负重轮六个,托带轮3个,每组悬架支撑两个负重轮和一个托带轮,每侧共有3组,减震元件为弹簧。
汉诺马格WD-50总体布置示意图。
“社员”拖拉机量产型线图,其外观和德国原版区别很大,例如发动机舱长度和油箱底座。
苏联相关部门认为汉诺马格WD-50的发动机功率大于英美同类产品(霍特等),其传动机构自带取力器,可以驱动各种动力装置。履带采用冲压工艺成型,步距(两个销钉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履带接地面积较大,控制了对地压强,提高了通过性,而履带板自带的防滑筋可以有效保证牵引力输出。在经过多次讨论之后,苏联当局决定仿制生产这种履带拖拉机,生产任务由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