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机械化部队的“全能厨房”:KP-3系列野战炊事车

科技   2025-01-31 09:04   广东  

部队的吃饭问题比装备技术水平是否领先的问题更加重要,如果部队长期吃不上热饭菜,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令人倍感意外的是,通常被认为不怎么重视军人福利的苏军却在“二战”爆发前研制出了一款具有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可以用卡车直接牵引,以汽车正常行军速度跟随机械化和坦克部队行动的野战炊事车——要知道在“二战”期间,除了摩托化程度较高的西方盟国部队之外,大多数参战国所装备的野战炊事设备都是基于骡马化部队的运输条件设计的,换而言之,苏军的这一款野战炊事车要比纳粹德军的“炖菜大炮”领先一个时代。

20世纪30年代,苏军开始大量装备BT系列快速坦克,这类坦克的作战方式类似于骑兵,可以在公路上高速长途行军,进行纵深作战。在装备BT坦克的同时,苏军高层也在考虑如何解决纵深作战期间的伙食问题——长驱直入的机械化部队在短时间内可以依靠携带的干粮生存,或是就地取食,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设法提升后勤保障单位的机动性,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机械化部队,及时为他们提供热食。

BT系列坦克的公路速度可以达到70km/h的水平。

KP-3型野战炊事车(KP-3意为三锅式野战炊事车)就是在这一新要求下专门为机械化部队打造的——徒步步兵和骑兵部队的辎重单位普遍装备马车,军用马车的行进速度与马匹步行的速度大致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对步兵和骑兵的炊事车进行升级,原来的钢圈木车轮完全可以适应。

常见的苏军野战炊事车大部分仍装备钢圈木车轮。

同期的德军也在对野战炊事单位进行摩托化改造,德国人并没有重新设计一款新的野战炊事车,而是为现有的野战炊事车安装带有橡胶轮胎的车轮,或是将它们直接推上卡车,固定在卡车货斗里——后者并不是一种战地应急措施,而是在手册上有明确记载的标准操作。

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Hf.13型大型野战炊事车,它是1908年投产的Hf.11型的改进版本。

摩托化牵引型Hf.13,换用了可以适应卡车牵引的底盘、车轮和车轴。

把Hf.13装到卡车上就形成了机动野战厨房。

20世纪20-30年代间,为了替换已经严重老化的沙俄时期野战炊事车,苏军设计和装备了一批新型野战炊事车。它们大多与德国的同类相似,是体积紧凑的单锅型号,也存在少数的双锅型号,如2KO型。在这一时期,苏军官兵的热食主要是红菜汤和稀粥,同时供应茶水。如果使用单锅型野战炊事车烹饪的话,就需要等到前一种食物发放完毕后才能制作另一种食物,或是利用两辆车同时烹饪(但不一定总能凑到两辆)。而双锅型可以同时制作汤和粥,节省了每餐的烹饪和发放时间。

2KO野战炊事车采用双锅设计。

尼厂Niwerk
尼厂Niwerk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