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名中医,为什么都喜欢用黄芪?

健康   健康   2024-11-13 07:20   北京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黄芪”这味药。


曾经有人对全国330位“国家级名中医”进行问卷调查,有139位名中医都说:“黄芪是他们临床最擅长应用,也应用率最高的药物,列居第1位”。

1920年冬,胡适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合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协和医院不治。后请来了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才转危为安,而陆仲安早就因为善用黄芪得名“陆黄芪”。


为什么黄芪能被如此重用呢?


黄芪入脾肺经

黄芪有“补气第一药”之称,入脾经。我们身体的很多毛病就是从脾虚开始的,黄芪搞定了脾这个“后天之本”,治病养生自然纲举目张了。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脾属于土,肺属于金,土是生金的。对于容易感冒的孩子,中医不会围绕肺文章,而一定是提前健脾,通过健脾减少呼吸道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土生金”,即通过健脾益肺。


不只是孩子,“培土生金”在成年人身上同样适用。如果特别容易感冒、过敏时,中医常常会开“玉屏风散”,该方只有三味药,其中两味都是健脾的,分别是黄芪、白术,而且黄芪除了入脾经,还入肺经兼顾了护卫身体屏障的作用。


人参、黄芪有何区别?

可能有人会问了:人参也是补气的,与黄芪有什么区别?


中医有句话叫“人参津亏,黄芪水泛”,意思是,人参适合治疗津液亏虚的气虚,因为人参气阴双补,运动、爬山时嘴里含一片人参,不仅能增加气力,而且还能缓解口渴;

如果用黄芪,则可能导致上火,因为黄芪没有滋阴作用,它治疗的是“水泛”,通过温燥之性把身体里多余的水“蒸”干。


所以,干瘦、有皱纹、干瘪瘪的气虚的人,吃人参不用担心补气的同时伤阴,而“湿胖”、身体软软的、像灌了水的皮囊,则适合用黄芪,就像朱丹溪所说“黄芪补元气,肥白而多汗者为宜”。

就此,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判断指标。如果满足上述这些问题中的2-3个,就属于“黄芪体质”了。


1、肌肉松软不紧,而不是壮实或形体消瘦者
2、汗多,神疲
3、腹围大于或等于胸围,身材呈梨形或呈向心性肥胖
4、腹部很软,按压腹部时抵抗力很弱,平躺时腹部的赘肉向两边下垂
5、小腿肌肉松软但皮下脂肪丰厚,踝关节处容易水肿,穿有袜子可见明显勒痕
6、头大脸阔,缺乏光泽,脸部肌肉松驰,上眼睑肌松驰下坠最为多见和先见
7、舌质胖、大、软、淡、嫩、湿润、边有齿印、津液饱满


西洋参+黄芪

不上火更补气

中医拿黄芪入药,厨师却拿黄芪入膳,和羊肉搭配一起煮,就是香味扑鼻的“黄芪牛肉汤”。除此之外,黄芪还可以代茶饮,开水冲泡后当茶喝,一般每天10克左右。


不过需要注意,黄芪偏燥,容易上火,最好搭配凉性的药物同用,而且这个药物不能过于寒凉,否则还会折伤阳气。所以,西洋参成了黄芪的“绝配”。

为什么是西洋参呢?

首先,西洋参是人参里唯一一个凉性的参,补气而不上火,甚至还能去火;其次,与黄芪合用,二者的温热寒凉之性互相制约,还给补气加了磅。


补气是为了更好地把身体的库存“变现”,阴血就是身体的“库存”,补阴血的药物可以增加“库存”,所以用补气的黄芪配上补阴血的黄精、枸杞,既补了阴血,又点阴为阳,等于给身体做熟了一顿现成的“营养餐”,无需再动用原有的“库存”,就可以在“现金”充足,满血复活了。




END


||策划编辑:十五

||图片来自网络,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如有疑问,可点击这里向我咨询

||音频电台等服务,请移步微信公众号菜单栏

有用请给我在看!

健康新佟学
18年的学医从医经历,16年的医疗新闻记者生涯,8年的电视网络健康节目主编兼主持人身份。我理解医学知识,直击医疗现场,结交医学专家......与我一起关注你的健康,关心你的饮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