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管理沙龙丨行有所依,心有所向

文摘   财经   2025-01-15 19:31   北京  

在2024年,颠覆性技术带来巨大变革,深刻重塑了商业格局。在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时代,领导者面临着选择航道的关键抉择:如何在动荡中找到明确方向,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成为企业的核心问题。

为实现突破和可持续增长,企业需回归价值创造,坚守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强大的领导力、前瞻性管理视角和战略指引,将是引领成功的关键。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未来管理沙龙”新年场邀请资深学者与企业管理实践者,围绕经济趋势、企业文化、全球化与本地化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活动发布《未来管理趋势年度报告2025》,结合《哈佛商业评论》独到视角,预测未来管理趋势,为企业提供前瞻性决策支持。

Part 01

主题演讲


重建经济判断力,辨别宏观风险


管清友

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近年来,中美关系变得愈加复杂,这种大国博弈使得我们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判和风险识别能力面临严峻挑战。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源于经济与贸易领域,还可能来自科技、社会规则甚至价值观的深刻变革,仿佛我们正面临一场“换题考试”。如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鹅》中所述,极端事件可能带来投资机会,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剧变更像是一场淘汰赛,尤其是在我们尚未为未来科技竞争做好充分准备时——如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领域。因此,今天的努力可能无法弥补未来的差距。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和国家必须清晰认识到,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能颠覆我们固有的规则与逻辑。要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不仅要在现有领域保持优势,还需在规则未重写之前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剧变时代,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具备清晰认知并做好充分准备。

短期内,2025年的国际环境可能较为可控。最坏情况下,关税等政策性冲击已被提前预期,且预计将在下半年生效,对经济的影响将滞后。此外,特朗普近期的相对友好信号——如希望中国协助解决乌克兰危机并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就职典礼——至少提供了缓和的合作窗口。

国内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期间的政策真空期,导致市场情绪出现失望。尽管政策调整已在进行中,但缺乏连续性沟通使市场感到被忽视,导致波动加剧。资本市场期待持续的关注与呵护,而非仅依赖短期刺激。以2025年“保5%”的GDP增长目标为例,它不仅是年度目标,更是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任务。因此,政策需要前瞻性,而非仅仅应对当前挑战。目前,政策信号传递不够明确,资本市场特别期待更强的政策刺激,而不仅是小规模的补贴措施。

债券市场的表现相对突出。2024年底,市场曾预计2025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1.8%-2.0%之间,但很快跌破1.7%。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并显示短期内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日本,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对宏观经济前景的忧虑。

未来1-2年,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促进消费、提高收入和完善社保体系。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压力的必然选择,更是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日本过去30年的经验警示我们,缺乏结构性改革,经济升级将难以实现。同时,资本市场的管理方式也需根本性转变,通过持续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信心管理,注入市场活力。

尽管前方充满挑战,我们仍需保持耐心与清醒。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中,虽然大事难为,但细微之处往往藏有突破机遇。我们应聚焦深耕细作,在理性与韧性的指引下,寻找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复苏贡献力量。



价值筑基,生根企业文化


刘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管理系教授

企业文化常常被视为一种无形力量,虽然难以量化,却深刻影响着组织的方方面面。根据埃德加·沙因的理论,企业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外显层面(如LOGO、组织结构、制度流程)、价值观层面(如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最深层的文化假设与信念层面。最底层的文化假设塑造了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深远影响企业决策,并在无形中推动或制约战略的执行。

通过比亚迪和金匠公司在巴西的“劳工人权”事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企业文化的深层影响。巴西劳工部指责金匠公司在比亚迪工厂存在严重的劳动条件问题,而比亚迪和金匠将此归咎于文化差异和误解,强调细节问题,如工人自愿交出护照。这样的回应未能直接回应巴西劳工部列出的违法事实,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情感性词汇上,未能提供实质性解决方案。这一反应方式看似为情感对立的回应,而非实际问题的解决,反映了企业文化中深层价值观和危机应对模式。

这种回应可能在国内引发共鸣,但却可能在国际化过程中埋下隐患。比亚迪的国际化战略陷入困境:若继续推进,企业形象及与巴西政府的关系可能受损,增加投资成本,甚至影响战略目标;若放缓推进,则可能失去先动者优势,全球化目标更加遥远。此时,比亚迪应进行战略复盘,确认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虽然国际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其面临的复杂挑战,如供应商选择、投资决策及政治博弈,必须在战略执行前充分考虑。

比亚迪的成本领先战略虽然使其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但在供应商关系管理上,过于侧重成本控制而忽视了长期合作的可持续性。这一策略虽在短期内成功,但在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许多中国企业在处理外部争议时,常将问题与国家和民族荣誉挂钩,但这种思维方式在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到,深层文化假设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常常影响战略实施。比亚迪的回应将员工问题与国家尊严捆绑,反而加剧了当地社会的反感。因此,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进行文化复盘,确保新战略能够获得文化层面的支持。尤其当战略与文化发生偏差时,潜藏的文化假设可能成为战略执行的障碍。

对于跨国企业,尤其是智能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公司,妥善处理与母国及东道国的关系至关重要。品牌定位应基于普世价值,而非单纯依赖民族视角。在获得母国政府支持时,必须谨慎宣传这种关系,避免激起东道国的安全忧虑或信任危机。总之,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依赖民族情感和国家情绪,审视并调整自身文化,确保战略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成功。



价值导向下的全球化与本地化平衡


阮芳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
全球资深合伙人

中国企业出海已近三十年,跨国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从传统行业巨头到创新型企业,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无论路径如何,最终目标一致——实现全球本地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市场战略和非市场战略的平衡至关重要。

早期,中国企业出海侧重市场战略,扩展市场份额、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然而,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出海不再仅仅是市场扩张,更是全球定位与长期战略布局。出海前,企业需要思考:海外市场是作为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创新中心,还是能力提升基地?

随着中国经济环境变化,双循环战略使非市场战略愈加重要。非市场战略涵盖政府关系、社会舆论、法律合规等多个方面,核心是如何在全球传递价值并实现本地化。这不仅关乎就业、税收和GDP,更涉及公司治理、文化融合和利益相关方合作。

全球不确定性加剧,企业需调整战略,增强风险韧性,融入非市场战略。非市场战略的起点是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通过合作、政策推动等方式实现目标。同时,企业需主动传播信息,塑造品牌形象,确保贡献获得广泛认可。

中国企业正在通过不同路径逐步实现国际化布局。例如通过销售扩展,逐步在全球设立研发与运营中心,或是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提升全球市场地位。但国际化战略不仅是市场扩展,更是文化与价值观的融合。

非市场战略的成功,依赖于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工会、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如今许多跨国公司便是通过本地化战略建立了稳固的非市场影响力。

中国企业出海时,需重视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应对政策与监管变化,更是国际竞争中的长期发展关键。通过与当地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解文化差异,推动国际化落地,企业才能成为全球本地化的成功典范。

中国企业的出海充满挑战与机遇。通过合理规划市场与非市场战略,并逐步实现本地化,企业将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的跨国企业全球化始于文化与人才的融合,企业深入理解并融入当地市场,才能在全球舞台立足。

Part 02

《未来管理趋势年度报告2025》发布


应对不确定性时代的企业管理策略


何刚
《财经》杂志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

很高兴在此发布我们团队历时近一年的调研成果——《未来管理趋势年度报告2025》。本报告聚焦未来管理趋势,尤其是企业在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如何应对变局与挑战。

2024年,全球经济呈现分化格局。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和越南,表现强劲,而发达经济体则面临增长放缓和高通胀压力。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时,产业链重构、本地化战略和区域化布局成为关键挑战,全球化进程遭遇波动,但并未完全逆转。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中美摩擦,预计2025年将更加严峻。

2025年,全球经济分化将加剧,新兴市场(印度、中国、越南)依旧是增长引擎,而发达国家能否在高利率环境下持续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技术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对传统行业带来更大挑战。全球化重构愈加复杂,本地化与区域化战略成为关键。绿色转型推动新能源和气候经济发展,企业面临在绿色与传统产业间找到平衡的双重压力。

预测:2025年将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渡期

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速可能降至4.5%左右,出口压力加大。企业需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应对技术变革、绿色转型和全球战略调整带来的挑战。以下是我们调研中识别的6大关键管理趋势:

趋势1. 辨别宏观风险

54%的受访者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精准判断宏观经济风险与机遇的能力。

趋势2. 平衡全球与本地

66%的受访者强调,企业在全球视野与本地化落地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趋势3. 打造成长系统

66%的受访者指出,企业需重视长期稳定增长,避免短期内的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不稳定性。

趋势4. AI改变决策

72%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正从提高生产效率转变为高层决策的关键驱动力,重塑企业管理模式。

趋势5. 数据驱动与共创引领未来营销

未来营销将由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与共同创造转变,品牌角色将从控制者转变为促进者和协作者。

趋势6. 生根企业文化

46%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成功的基石,然而不当的文化可能会阻碍战略执行。

除了当前趋势外,企业还需关注正在孕育的未来变革议题:

• AI与新质生产力的重塑

AI将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重塑传统产业和工作方式。

• 人机协作的继续深化

人类与机器的协作将愈加紧密,AI将在各领域助力决策与创造。

• 全球化管理的一体化

跨国企业需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全球资源与运营,管理将更加统一与协同。

• 基于实践的精确管理

企业管理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的决策与实际结果,提升管理精度与效能。

• 多代共事的新共识挑战

不同代际员工共事将面临文化与工作方式的挑战,代际沟通与协作成为企业新课题。
这五大议题不仅是2025年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随着这些趋势逐步深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继续关注并分享更多洞察与实践经验。希望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共同探索前瞻性与实用性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管理变革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Part 03

管理思享对话——圆桌讨论


“当我们谈论价值时,

我们在谈论什么?”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首图从左至右依次是:

刘   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出品人、总经理

魏子杰,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应惟伟,泰康保险集团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李   强,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战略副总裁兼中国首席市场营销官

赵   雷,郎酒销售公司战略推进部副总经理



刘霄:企业价值通常与市值、收入和利润相关,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价值”远不止这些。我们讨论的价值,是决定企业发展高度与持续性的核心因素,直接影响这些财务指标的表现。请四位嘉宾分享他们对“企业价值”的理解及其核心含义。

➤魏子杰:龙源碳资产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作为能源领域的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我们的企业价值体现在创新管理、风险管控及低碳发展的综合能力上。国家能源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煤炭和火力发电企业,承担着推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责任。

因此,创新能力是我们企业价值的核心,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创新的关键。通过数字化转型,我们在火电碳排放数据管理和碳交易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我们加强了数据溯源及准确性校验机制,以应对碳市场履约和能源安全保供的双重挑战。

同时,我们注重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福祉的提升,全面推动企业价值的增长。综上所述,企业价值不仅仅是财务指标的体现,更涵盖了创新、风险管控和低碳贡献等关键维度,共同塑造了我们的竞争力。

应惟伟:泰康保险集团连续七年荣登《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从一家传统的寿险公司,发展成为涵盖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的大健康产业头部企业。在我看来,企业价值的核心不只是财务表现,而是通过敏锐洞察消费者需求,来创新产品和服务。

这一点虽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极为复杂,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在持续变化,企业若能持续洞察并创新,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例如,泰康在18年前进入养老行业,这是对长寿时代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回应。消费者不仅希望保险保障,还希望得到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正是基于对这种需求的洞察,泰康在传统寿险的“负债端”和“资产端”结构中,引入“医养康宁”的“服务端”,打造“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的新寿险模式。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养老和健康的多样化需求,也为传统寿险和养老产业带来新的价值,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李强:作为一家多元化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的业务聚焦自动化、航空航天和能源转型方向,覆盖行业十分广泛。早在上世纪30年代,霍尼韦尔就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把在中国合规经营视为我们的责任。对于企业价值,霍尼韦尔不仅关注财务指标,更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客户价值: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我们帮助本土及国际客户应对挑战,客户的成功即是我们的成功。

社会责任: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长期践行者,霍尼韦尔也在中国积极践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截至目前,霍尼韦尔在中国的绿色工厂总数已经达到6座,并正有序推进多家工厂的“绿色工厂”认证工作。

员工价值:我们注重企业文化,推崇包容性、平等和多元化,员工的贡献不仅为公司创造价值,也为他们自身带来成长和成就感。

这些是我们对企业价值的理解:不仅是财务成果,更是对客户、社会和员工的持续贡献。

赵雷:郎酒是一个传统消费品品牌,近年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强劲增长。目前,郎酒年营收超2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两万人。

首先,郎酒致力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重点在于酿造高品质的酒,构建品牌与消费者的深厚关系,同时赋予白酒文化和社交价值。其次,我们也非常重视与合作伙伴的价值共创,通过奖励上游供应商、保障下游渠道商盈利,力求为合作伙伴创造共赢局面。

郎酒还注重员工成长,确保员工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价值。作为企业,郎酒不断创造自身价值,自2002年迈入发展新时期以来,累计向国家上缴税收超300亿元,通过自身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业、服务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郎酒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带动6万多人脱贫,郎酒坚信,通过价值创造,不仅为消费者、员工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大价值,也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刘霄:作为碳资产管理公司,且为国家能源集团提供服务,尤其在碳减排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能否简要介绍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发挥的作用和机制?

魏子杰:国家能源集团已将超过160家火电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年排放量约占全国碳市场总量的六分之一。我们为集团旗下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的碳资产管理服务,并通过推动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在碳核算方面,我们针对数据溯源难、流程不易管控等问题,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研发了“碳盘查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管控,已成功应用两年,有效提升了现场工作效率。

在碳交易方面,我们建设了碳资产交易平台,实现交易策略自动匹配与风控自动化,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与碳资产价值。

在减排项目开发方面,我们积极开发国内外自愿减排项目,推动海上风电、林业碳汇CCER项目及地方碳普惠项目,帮助企业低成本履约。

在碳足迹核算方面,我们参与煤电及煤炭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的制定,试点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同时,加强与研究机构、高校的合作,开展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研究,推动低碳技术应用。

尽管碳市场面临流动性不足,随着市场扩容和技术进步,市场将逐步成熟。我们不仅为集团提供优质服务,还积极帮助同行适应市场变化,支持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实现。

刘霄:泰康涉足养老行业,实际上重新定义了保险与养老的双重概念,燕园的实践也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你认为泰康的价值提升主要来自于双翼齐飞,还是养老市场会成为未来更大的发展方向?

应惟伟:我们推出的“新寿险”模式并非简单的两翼齐飞,而是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创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财富管理。传统寿险侧重保险+投资,但随着“长寿时代”到来——我们将其概括为“百岁人生,人人长期带病生存”,单纯的人寿保险已无法满足需求。人们需要在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方面获得更多支持,确保老年生活质量。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需要资金,所以符合长寿时代的筹资方式也成为消费者的需求。泰康基于这样的洞察,打造长寿闭环、健康闭环和财富闭环,分别满足消费者在长寿时代下的养老、健康和筹资需求。

“新寿险”不仅提升了传统寿险的价值,还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升级。寿险是典型的耐心资本,非常契合养老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泰康进入养老行业后,通过大规模布局,显著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因此,通过洞察消费者需求并创新商业模式,泰康为寿险和养老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推动了两个领域的共同发展。

刘霄:作为技术领先的全球500强公司,你能否分享一下,企业应重点关注哪些技术创新,以最大化提升自身价值?

李强:创新是我们业务的核心,尤其在从工业自动化向工业自主化转型的过程中,客户价值的识别至关重要。亨利·福特曾说,如果问人们需要什么,他们会要求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汽车。如今,许多公司仍在追求“更快的马”,而不是站在自身优势上,创新地为客户提供更具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全球500强高科技公司,霍尼韦尔不仅是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也是六西格玛和精益管理的开创者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们便开始推广六西格玛方法。如今,我们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厂,结合精益工具,为中国客户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和方法论,帮助他们优化流程、提高质量和产量。这种创新,虽然尚无前例,但其潜力巨大。

创新途中,我们不要畏惧错误,要勇于尝试。即使十次尝试中只有一两次成功,也能为客户和公司带来全新价值。这是我们的一条经验法则。

刘霄:赵总刚才提到公司价值包括自身、社会、合作伙伴、员工和消费者的利益,这些是否会产生矛盾?如何平衡?例如,市场竞争压力大时,如何处理与供应商的利益分配?

赵雷:确实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曾面临过类似挑战。走不同的路往往意味着更艰难的过程,但作为一家在竞争激烈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坚定走自己的路。

例如,你提到的上游和下游合作伙伴利益问题,最初我们也曾思考过这一点。后来我们意识到,商业向善和关注他人价值,即采取利他思维和长期主义,实际上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大的回报。

在我们所在的行业,利润通常较为薄弱,尤其是大品牌的利润空间极小。互联网企业往往通过价格竞争进一步压缩利润。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坚信,保护合作伙伴利益,帮助他们获得更多价值,将带来更强的忠诚度和合作动力,最终也会促进企业品牌的持续发展。

虽然这条路艰难,但通过这些年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我们已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连续16年位列世界品牌评比白酒行业前三名。我们相信,这种价值观和理念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刘霄:是否存在一个恒定的企业价值,能够穿越所有的经济周期和不确定的变化?如果有,这样的企业价值是什么?

魏子杰:企业应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前瞻性战略,保持敏捷性,应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挑战。首先,明确并强化核心价值,定期审视与更新,确保与市场和社会趋势保持一致。其次,做好前瞻性预测,密切关注全球经济、政策和技术动态,特别是与碳排放和环保相关的政策与技术,利用先进分析工具做出科学判断,制定灵活且具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最后,企业需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全面转型,为社会技术进步和企业长期价值创造提供动力。

龙源碳资产公司始终致力于维护碳市场的公平与健康发展,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准确、完整,支持国家“双碳”战略,积极适应并融入国家与集团战略,加强科技研发,推动创新,促进行业发展,为碳市场平稳运行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应惟伟:首先不存在这样恒定的企业价值,但是指导企业的价值观可以相对稳定。以泰康为例,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源于我们寿险业务的本质。这一价值观并未随市场变化而轻易调整,哪怕面对客户需求的变化,我们的战略和产品会做出调整,但这一价值观将长期指导我们的发展,也希望我们的客户,以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流光溢彩的生命旅程。

李强:关于企业价值观,我认为它包含不变和可变两部分。不变的部分是普适的核心价值,比如诚信、安全和健康,这是公司始终坚持的原则。而可变的部分则体现在不同文化、地区和公司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动态变化。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节奏,平衡多元化与敏捷性。因此,企业价值观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赵雷:关于恒定与不确定,我认为人和事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演化,尤其在传统产业中。确定性体现在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行业竞争和向优秀企业聚焦的趋势也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坚信通过极致的品质和品牌,让消费者无法拒绝。郎酒多年来的持续投资和发展,不仅实现了国内领先地位,还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和亚洲市场,取得了良好增长。

我们还深知,“吨位决定地位”,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储备是保证高品质酒的重要基础。我们通过投资建立了世界级酒庄——郎酒庄园,第二座龙马酒庄计划在2026年开门迎客,还有峨眉山高桥威士忌酒庄也在同步建设。郎酒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也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酱香与兼香酒的名酒企业。这些成就都源自我们对品质的坚持,以及作为创新和诚信的象征,服务消费者美好生活的使命。
2025年,「哈佛商业评论-未来管理沙龙」活动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呈现,敬请大家关注和分享。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精彩瞬间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RECOMMENDATION

划重点,这是2025年你必须要知道的八大管理趋势


当AI对抗人类创意:谁将主宰创造力的未来?


未来管理沙龙丨我 我们 机器人


内容来源:「未来管理」项目组





点 在看 让管理新知传的更远

哈佛商业评论Lab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Lab平台,关注全球商业生活的创新与实践,高质量阅读陪伴未来管理者持续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