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农村和打馕小哥送一天外卖是什么体验?
在新疆莎车县孜热普夏提乡9村,我们见到了一位“斜杠青年”——阿布杜凯尤木。上午他是打馕师傅,中午就摇身一变成为外卖小哥。
不过说来奇怪,他卖馕,一个馕只卖1块钱;送外卖,还经常不要配送费;甚至是村里的很多老人都会亲切地叫他儿子。
一大早,阿布杜凯尤木和他弟弟开始在馕坑边忙碌。听说他们一天能打近1000个馕。
才新婚不久的他,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决定上午和下午打馕、中午和晚饭点送外卖。
我们到达时,阿布杜凯尤木正忙着送外卖。大约15分钟后,他骑电动车回到打馕的地方。
停车、摘头盔下车、迅速地洗手、换上围裙、奔向和面的案板,整个流程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和额外的寒暄,他脑海里似乎有一个走动精准的时钟和规划表。
我们趁着阿布杜凯尤木揉面团的功夫与他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交谈,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他身上的突出特质:少言寡语但行动力极强。
这位有些腼腆的大哥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故事,但在与我们对话中,他却从未停止过手中的活计。仅仅七八分钟的交流过去,他手下已经诞生了近百个白白胖胖的面团。
这一特质与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对他的描述十分吻合:“虽然阿布杜凯尤木看起来很老实、不太爱说话,但每次创业培训结束后,他总是能带着自己的新想法找到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这些互动,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和积极上进精神。”
随着午饭时间的临近,阿布杜凯尤木正准备给一位奶奶送去外卖,我们也有机会跟随体验他半天的工作日常。
这份外卖并非通过常规的订餐软件下单,而是奶奶的子女特别委托阿布杜凯尤木的长期订单。奶奶的子女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而她自己因腿脚不便,大多时间需要卧床。
因此,阿布杜凯尤木便成了她餐食的定时送达者。
除了准时送餐,他还会经常帮助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她的子女。
久而久之,奶奶看到他时也会亲切地称他为ohlum(意为“儿子”),仿佛他也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
当我们准备离开奶奶的家时,阿布杜凯尤木似乎有意放慢了自己的“快节奏”,他是最后一个走出门来的,临走前还主动与奶奶寒暄叮嘱了一番体己话。
最后才轻轻地关好院子的门,确保奶奶不受外界干扰。这一切完成后,他才恢复正常速度,迅速骑上电动车,赶回馕坑继续他的打馕工作。
再回来时,打馕已经进入最后一个步骤——把面团送入炙热的馕坑,等待炭火为其渡上金黄的色泽,激发出芝麻的香味。这一过程需要付出的体力并不比送外卖少。
在这一步骤中,阿布杜凯尤木需要半个身子探入温度还没那么高的馕坑,为面团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将其贴在馕坑壁上,在炎热的夏季,这一个动作他要重复上千次。
在第一批馕快烤好时,阿布杜凯尤木接到了第二个订单,他需要给附近的一个小超市和小卖部各送20个馕。
没有太多停留,阿布杜凯尤木把叉馕的工作留给弟弟,自己快速解下围裙,洗了个手就开始打包早上已经烤好的馕。
在配送过程中,他告诉我们,自从开始送外卖,他的馕店生意也越来越好。
因为很多老乡都是干农活的,体力付出大,一份外卖吃不饱,两份外卖的支出又超标了,所以经常会在让他带餐的同时买上几个他打的馕,组合着吃不仅能饱腹,性价比还很高。
“这个村里的几乎所有人都吃过我打的馕。”当阿布杜凯尤木说出这句话时,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自己工作的自豪和喜悦感。
送完这单外卖回来的路上,阿布杜凯尤木又接到了新的订单。如果说前两单外卖还是属于比较友好的村中心区域,那么第三单外卖配送地点已经算得上是“村郊”。
大半段路程都是崎岖的土路,路的两旁是田地,种着各种农作物。
“这条路真的太颠簸了,我感觉下半身已经不属于我了。”在第三单外卖送达时,我们团队主要参与体验的阿布主编对着镜头留下了这样一句感想。
在经历了十多分钟“屁股开花”“头撞车顶”的路程后,我们抵达了最终的地点。下单的大哥是在附近种地的农民,他这次买了一箱水和一些食物。
放眼望去,这位大哥的住所四周都被农田包围。他说如果自己去村里买东西,可能半天都得耗费在路上了,所以也会经常在阿布杜凯尤木这里“下单”,需要什么东西都能很及时地送过来,这也大大方便了他的生活。
与这位大哥告别后,我们再次跟随阿布杜凯尤木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回去的路上,雪菊开得正旺,我们看向前路的余光都被染成了橙黄色。
如果说,来之前对在乡村送外卖这个工作我们是觉得新奇,有趣。那么,在跟着阿布杜凯尤木大哥一起体验了打馕、送外卖这一系列过程后,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温度与它要承受的“不易”。
由于是在乡村地区,道路条件较差,颠簸不平,尘土飞扬,我们在送餐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紧跟在大车后面,忍受着沙尘的侵袭,“吃土”是常态。
阿布杜凯尤木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可能看起来艰苦了点儿,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尤其是那些远距离的配送,他每天要送二三十家,其中很多都是孤寡老人或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
作为村里的唯一外卖员,他不仅肩负着自己家庭的重任,也逐渐成为村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传递着善意与温暖。
回到打馕的地方,一上午的打馕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阿布杜凯尤木从弟弟手上接过叉子,边将馕坑中最后几个金灿灿的馕带出馕坑,边告诉我们,在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他拓展了这份送外卖的业务,让家里的日子变好了起来,未来,他还想在村里再开一家饭馆,并把送外卖的业务拓展到邻村,在帮助更多人的同时和家人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从他的眼神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尊严与力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在馕坑升腾的热气中,我们也看到了他背后正在装修的餐厅,那雪白的墙面与金色的装饰边似乎也在预示着他们的未来——一个个面团在他们手中变成金黄香脆的馕;一份份美味的饭菜也将随着馕的香味飘向远方,阿布杜凯尤木一家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END-
联合出品
—设置“我从新疆来”为星标—
—点击跳转“我从新疆来”各平台—
主 编:阿布德吾力、刘美仪
副 主 编:艾孜则、许露琪、穆尼热
版 块:疆来人物、疆来电台
版 主:许露琪、米合热阿依
采 访:阿布德吾力
作 者:许露琪
摄 影:Saye
校 对:努斯热提古丽
排 版:凯丽比努尔
主 播:潘诗樵
后 台:麦迪娜依、秦佳音
图片来源:萨耶、许露琪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