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岁月的画卷上轻轻勾勒出一抹抹金黄与深红,交织成情感的载体、思想的火花。
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中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夏天的明媚渐渐褪去,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像是秋日低语,提醒着人们季节的更迭。
本期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适合在秋日阅读的书籍。
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份由书籍与秋天共同编织的梦幻之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品味季节的韵味,让心灵在秋日的暖阳下自由翱翔。
察秋物,保童心
《在秋天》
凯文·汉克斯【著】
劳拉·德罗兹克 【绘】
“当你发烧时,你的敏感度会增加,身体仿佛从熟悉的世界里抽离出来,这个世界突然压迫着你,变得引人注目,并非直接散发敌意,而是一种陌生感。”
《在秋天》是一个父亲写给自己还未出生的孩子的一本书。
这本从口香糖到星星的个人百科全书,出自当代文学大师、观察与内省的天才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克瑙斯高每一天都会写一篇文章,以精确而浓烈的笔触,讲述这个物质与自然的世界。
太阳、黄蜂、水母、眼睛、虱子一一所有日常事物都可以成为他的艺术素材,他借用这些向女儿展示这个世界有多么广阔、奇妙和充满未知。
他还和女儿分享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我并不是突然茅塞顿开,而是渐渐地开始明白鸟类迁徙的含义。
鸟类迁徙意味着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飞过千山万水,意味着世界并不是无穷无尽,而是有界限的,不论是故乡或新家,它们去的从不是抽象的地方,而是具体的存在。”
在克瑙斯高的眼中,每个人都有独有的眼眸,这个世界在等着我们探索,每一瞥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每一次呼吸都满载着生命的韵律。
在秋天,我们一起看《在秋天》,用真挚的感情追随与确认生命的意义,用好奇的态度充实生活的边角吧。
用心感受生活,收集只属于你的色彩与声音,我们都能编织成一幅幅独一无二的记忆画卷。
赏秋景,留真情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得秋味。”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8月写下了《故都的秋》这篇散文。
他细腻地捕捉了秋的情调,将那份清新淡雅与哀婉苍凉巧妙融合,既有着时代风貌的鲜明印记,又洋溢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让读者回味无穷,遐想连篇。
郁达夫以故都之秋为镜,映照出对往昔时光的温柔怀想,那是一种对过往云烟的深深眷恋,也是对生命流转中无常之美的深刻体悟。
他在散文《故都的秋》写道: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里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郁达夫的创作不拘一格,独树一帜,被旁人视为“毫无深意”的平凡日常中,他却总能挖掘出生活的真谛与人性的光辉;于“琐言碎语”间,织就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情感画卷。
这样的风格,恰似山间清泉,虽不张扬,却清澈见底。
于这金秋时节,与郁达夫并肩漫步于故都的斑斓画卷中,不仅共赏秋之韵致,更可一同沉浸于那份超脱尘嚣、纯粹无瑕的情感深海,实为一场心灵之旅的绝佳邂逅。
留秋日,味意义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所谓好运,所谓幸福,显然不是一种客观的程序,而完全是心灵的感受,是强烈的幸福感罢了。幸福感,对了。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对了。那只是舒适只是平庸,不是好运不是幸福,这下对了。”
故都的秋,适合去地坛公园,秋风轻拂故都时,它亦成了灵魂的栖息地。
步入其间,恍若穿越时空,与史铁生并肩于落叶纷飞中,共度这秋日的静谧时光。
1969年,史铁生以知青之身,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征途,投身于“插队”的广阔天地之中。
岁月流转至197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寒霜侵袭,将他年轻的生命禁锢于轮椅之上,无奈之下,他携着病躯返归京城。
面对双腿瘫痪的残酷现实,工作无觅,前路茫茫,仿佛一夜之间,世界对他关闭了所有的门扉,万物皆遁入无形。
正是在这人生的至暗时刻,史铁生仿佛被命运牵引,以一种不屈的姿态,“踱入”了古老而沉静的地坛。那一刻,地坛不再是简单的地理坐标,而是成为了他灵魂的避风港,精神的栖息地。
自那日起,直至撰写此篇散文的悠悠十五载,地坛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未曾长久地离开过这片给予他无尽思考与慰藉的圣地,二者之间,悄然结下了跨越时光、深邃而绵长的不解之缘。
于是,他悟得生命之本质,原是一场不完美的旅程,其价值,正蕴藏于个体对命运不公的抉择与抗争之中。因此他开始在抗争中寻得价值,在不圆满中拥抱完整。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史铁生以一份难能可贵的平实与冷静,辅以温情脉脉的笔触,将这千古命题娓娓道来,既入云端之高远,又探地底之幽微。
他的话语,如同春日细雨,悄无声息间滋润心田,让每一个平凡的灵魂都能感受到生命那份沉甸甸的重量与熠熠生辉的光彩,进而触碰到一种既贴近生活本质又超脱世俗理解的至高境界。
《我与地坛》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它连接着每一个在生命旅途中寻觅意义的心灵,引领着我们共同踏上这场关于存在、关于价值、关于爱与勇气的深刻探索之旅。
念秋情,思哲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1981年创作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该作品通过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深切回忆,展现了母爱的真挚、细腻、深沉和伟大。
全书语言朴实却情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巧的结构,一点点触动人心,又产生共鸣。
史铁生自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而母亲则默默地忍受,以慈善、宽容的心关爱并照顾他。
在母亲病重的情况下,她仍然鼓励儿子好好活着,直到她突然离世,留给儿子无尽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依然要勇敢地活下去,这也是母亲生前对他的期望。
这部作品不仅是史铁生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同所有读者的一次心灵共振,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生活真正的价值。
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和生命哲理。
秋光中,忆童年
《城南旧事》
【中国台湾】林海音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城南旧事》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以作者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创作背景,通过主人公英子的童稚视角,展现了北京南城的风光和民俗。
书中不仅有对北京地标建筑的描写,如景山前街、西单牌楼、十七孔桥、北京城墙、四合院等,还有对老北京旧日民俗的记录,如骑驴的出行方式、赏枫叶的秋日消遣、吃牛羊肉的季节变换等,通过生动而真实的文字展现给读者。
此外,林海音在书中也展现了北京南城的市井化、平民化与生活化形象,与富丽堂皇的“贵族化北京”和贫民化的“胡同北京”形成鲜明对比。
她通过乡愁乡思和精神还乡的方式,刻意呈现了一种纯净化的老北京日常生活诗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北京城南空间,成为独属于儿童世界的世外桃源。
《城南旧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连接作者童年与北京这座城市的纽带,展现出极其深刻的文化乡愁。
秋日很短,一生很长
《秋》
【英】Ali Smith(阿莉·史密斯)
“树木渐渐袒露出结构。空气中嗅得到火的气味。所有的灵魂都在外游荡,四处劫掠。但是有玫瑰,还有玫瑰,在这片潮湿阴冷的天地间,在一棵看起来已经枯死的灌木上,还有一朵盛开的玫瑰。”
2017年,英国作家阿莉·史密斯的小说《秋》入围布克奖短名单,登上当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榜首,并在《卫报》于2019年评选出的“二十一世纪百佳图书”榜单中位列第八名。
《秋》是阿莉·史密斯“季节四部曲”的第一部,创作于2016年,正值英国脱欧时期。
小说通过两位主人公年轻的大学艺术史教师伊丽莎白和她的邻居好友丹尼尔的视角,探讨了个人记忆、艺术、时间以及社会变迁等主题。
丹尼尔是一位曾经与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治丑闻中的模特克里斯汀·基勒有过交往的老人,而伊丽莎白则是在少女时期与他成为朋友的大学教师。
通过丹尼尔濒死的梦境和伊丽莎白的回忆交织,展现了英国社会的生活图景,同时也反映了脱欧时期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作者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将实验性质的叙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结合,创造了一个开放且充满丰富声音和文字游戏的文学作品。
《秋》不仅是对女性艺术家生命故事的叙述,也是对更广泛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反思。
本书采用了极其新颖的意识流风格,需要读者沉浸其中,跟随作者的笔触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穿梭,体验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金黄的落叶,湛蓝的天空;秋风渐起,四季更迭。即使在秋日的暖阳中,我们也依稀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悲凉与哀伤,但希望你在翻开书页的那一刻,能漫步于梦幻与现实的边缘,感受灵魂的轻盈与自由。
在这短暂而宝贵的阅读时光里,如同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不仅治愈了过往的伤痕,更在字里行间寻觅到了新生的力量。
好啦,本期“秋日书单”就分享到这里了,是否有你心仪的书籍呢?如果没有,也期待你能留下自己的私藏书单。希望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总有一些想象可以飘在空中抓不住、看不到,却慰藉你我的身心。
-END-
—设置“我从新疆来”为星标—
—点击跳转“我从新疆来”各平台—
主 编:阿布德吾力、刘美仪
副 主 编:艾孜则、许露琪、穆尼热
版 块:聊撩好书、疆来电台
版 主:穆巴热克、米合阿热依
作 者:孜尔克亚、张文燕
校 对:阿吉古丽
主 播:潘诗樵
排 版:热则耶·伊敏
后 台:杨若淇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