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人物介绍信息
“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六十七八岁的腰。”这句略带调侃的话语,在当下这个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中,成为了不少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一系列曾被视为中老年的“专属疾病”,如今也逐渐“年轻化”。
2013年,在一个紧张而又忙碌的上午,医院的病房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而痛苦的呻吟声。
海米提作为实习医生,闻声赶去,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满脸痛苦,几乎无法站立。他扶着腰,每迈出一步,眉毛都会因为身体上的疼痛而扭曲在一起,额头上止不住地流冷汗……
经了解,这位患者患有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症,那种疼痛仿佛无数钢针在扎着他的神经。在骨科医生的治疗下,这位病人的痛苦被及时遏制在了手术台上。
一段时间后,当他再来复查时,行动和神色已与常人没有任何区别。
目睹了整个过程的海米提陷入了沉思……
成长记:学医前奏
1990年,海米提出生在新疆伊宁市,他的父母都是商人。六岁时,为了给他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父母带着他告别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搬到了乌鲁木齐。
从小到大,他都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海米提的父母也始终扮演着引导而非主导的角色,他们把决策权交给海米提,尊重他的每一个想法,并在关键时刻给予肯定与鼓励,父母开放包容的教育方式给海米提带来了很多的底气,也让他形成了开朗乐观、富有亲和力的性格。
尽管平日忙碌,但海米提的父母总是尽力为他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此外,他们也会抽出时间为他营造一个温暖且充满爱的家庭氛围,父母的风趣幽默让家中时常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在海米提的记忆中,父母一直都在为了家庭不断打拼,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
“他们虽然是整个市场里面年龄比较大的商人,但始终来得最早,关门最晚。”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海米提不仅深刻体会到了努力的重要性,更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汲取了奋斗的力量。
实际上,从小目睹父母做生意的海米提,在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中,对商业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他常常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身能力开创一家公司,在商业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高考获得优异成绩后,海米提仍想继续追寻自己企业家的梦想,便与父母一同商量。
父母对此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但出于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孩子的梦想可能是多变且不确定的,选择一个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或许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至于毕业后具体的职业走向,可以在孩子求学的过程中逐步明晰。
在深思熟虑之后,海米提做出了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决定 —— 在志愿表上填报石河子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
这个决定不仅是对自己未来规划的一次思考,还是对家人期望的回应,更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勇敢探寻。
我庆幸选择了医学这条路
2009年,海米提开启了他的医学之旅。
对于刚刚高中毕业且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的海米提来说,他并不想大学就前往离家很远的地方求学。因此,石河子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便成了他当时最好的选择。
初入校园,海米提心中还怀揣着毕业后从商的梦想,而临床医学专业,似乎只是他人生旅途中一个偶然的站点。回想起刚入学时的一堂心理课,老师曾向全班五十余名同学提问:“你们为何选择医学?”。
在海米提的记忆中,只有两位同学迅速且坚定地举起了手,表示他们自幼便怀揣着成为医生的梦想。而他自己与绝大多数同学一样,是在家庭期望、外界影响等多重因素交织下,踏上了这条医学之路。
在填报医学专业之前,海米提从未想象过自己将来成为医生的模样。甚至在学医的头两年里,他也未曾预料到自己会如此坚定地选择这个职业,并在未来的日子里,沿着这条道路越走越远。
起初,医学专业的复杂性让海米提倍感压力,“那时候,我们医学专业的宿舍楼里,熬夜是很常见的事,尤其是考试前的最后两周。但后来,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压力。”
众所周知,医学专业的学习强度是很大的。在医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生理生化,必有一‘挂’”,意思是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这两门学科有一定难度,知识点也较为琐碎,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而到了考试周,医学生熬夜备考更是家常便饭。
医学课程既包含需要深入理解的科目,也不乏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那些厚度堪比字典的教科书有时也几乎需要全文背诵。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他逐渐适应,也学会了在压力中寻找平衡。
在如此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下,海米提并没有一直埋头苦读,而是选择通过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旅游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于是,从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唇枪舌剑,到班级管理中琐碎的日常事务;从足球场上的尽情驰骋,到游泳馆中的奋力拼搏,每一次尝试都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迷茫到坚定
在踏上医学之路的最初几年,他时常羡慕那些课程相对轻松的其他专业的朋友,并且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价值和成就感缺乏深切的体会,有时甚至会抱怨人生只有一次,生活没必要弄得如此疲惫。
然而,一次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观念……
某一天的深夜,海米提家的宁静被打破。他的父亲在家休息时,突然感到胸前剧痛,面色苍白。意识到情况严重后,海米提和家人连忙将父亲送往医院急诊室。经医生诊断,父亲为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凶险。
那一刻,恐惧和不安如潮水般将海米提淹没,但他明白此刻必须坚强。手术室的门缓缓关闭,仿佛时间都被凝固。海米提与家人在室外焦急地等待,每一秒都如同度日如年般漫长。
在紧张而漫长的手术过后,手术室的门再次打开,医生告知家属手术成功。在这个生死攸关的夜晚,手术台上的每一位医生都倾注了全部的专注和技能,及时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也是在那一天,海米提才切实感受到了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意义。
大三那年,在医院见习的经历进一步坚定了海米提对医生职业选择的信念。看到一位位病人在带教导师的治疗下好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哪怕他并未直接参与治疗,但他的内心仍旧被一个个治愈的案例触动着、满足着。
大四见习那年,海米提在石河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场手术——膝关节手术。当时作为学生,他并未感觉到太大的压力,只是身穿白大褂,与同学们静静地站在老师身旁,那时的他只觉得这一切既新奇又有趣。
在这场手术中,他主要负责抬腿等辅助工作,以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手术。他亲眼见证了那些复杂的关节、肌肉和血管被一一显露出来的过程,那一刻,他眼前都是红色。
为了充分打开关节间隙,他需要配合主刀医生不停地朝不同方向摆动患者的腿部。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抬腿的情况下,海米提的身体也逐渐感到疲惫。
那是他第一次接触骨科手术,尽管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但这让他明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拥有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以外,良好的体力和持久的耐力也必不可少。
见习以后,海米提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决心,他渴望能够像那些医生一样,在生死边缘和病痛面前,成为患者最坚实的依靠。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一名在病人眼中“可靠”的医生,他决定读研深造。
高压环境成就了严谨的我
2014年,海米提考入天津医科大学,成为了硕士研究生。与高考完后的迷茫心境截然不同的是,受到在骨科见习经历的深刻影响,研究生阶段的海米提心里早已有了清晰的目标:继续攻读自己感兴趣的骨科方向的硕士学位。
然而真正的挑战来自学习和实践的双重压力。作为天津市首批专硕合并规培的学生,海米提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忙碌。
在工作日,他需要在医院接受规范化的培训,掌握手术技巧并管理病人;而到了周末,他又得投入到实验当中,实验结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这也使得海米提在研究过程中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同时,他还要为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考试做充分准备。
他坦言:“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如果考不及格,那么三年努力将付诸东流,不能顺利毕业。”
为了缓解压力,海米提会在空闲时间出去运动,旅游或和朋友们聚餐聊聊天,然后再继续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
他遇到问题时很喜欢和导师沟通,他的导师也给予了他很多帮助。那段日子,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和工作中。
2016年,海米提首次参加全国骨科年会,由于本科期间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术会议,这次的会议对他来说十分难得。在会上,他遇见了国内骨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聆听了他们精彩的讨论与分享。
了解到这些顶尖专家依然在不断精进技术、更新理念,这让他深刻认识到,医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学科。
“那次会议对我影响很大,我意识到医生不仅要做好临床工作,还要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关注科研动态,积极阅读文献和资料,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同时,他也梦想着自己以后也能在会议上分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
2018年,他协助完成了巴基斯坦军队卫生部部长代表团访津活动的陪同翻译工作。谈及这段经历,他觉得既有趣又难忘。由于巴基斯坦人的英语带有一定的口音,当专业陪同翻译人员在某些专业术语上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他便主动陪同,协助解决问题。
“我在本科的时候有几个关系好的巴基斯坦朋友,我跟他们经常用英语聊天,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他们的口音。了解到这场活动的陪同翻译遇到些小状况时,我便主动为其提供帮助。”
在与专业翻译人员的默契配合下,活动最终圆满结束。这也让海米提意识到:人生中的每一次经历和积累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硕士毕业后,面对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海米提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然而,首次考博成绩并不理想。
幸运的是,当时的他在天津获得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机会,但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继续追求学术梦想,还是回家帮助父母分担家庭责任。
他曾一度犹豫是否应该放弃学业,返乡以助父母一臂之力减轻他们负担。但在这关键时刻,海米提的父母展现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建议海米提再给自己一年时间,全力以赴地备考。
在父母无私的支持与自己对学术梦想的坚持下,海米提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全身心投入第二年的考博准备中。
在第一次考博失败后,海米提面对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尽管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英语分数线设定为48分,看似不高的门槛,却成为众多考生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也让海米提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为了在第二年能够实现分数的进一步提升,他的生活变得异常简单,几乎在自习室和家之间两点一线地穿梭。他的手机不再是娱乐的工具,而是被海量复习资料填满。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坚持与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次,他成功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同样的院校,同样的导师,这一次他成功了。
2019年9月,海米提从天津来到成都,开启了他的博士生活。在博士第一年,海米提担任科室住院总医师。
住院总医师通常需遵循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全天候在病区或附近待命,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与人们口中的“996工作制”相比,“住院总”的工作不仅时间花费较长,而且任务也更具挑战性与不确定性。
那段时间,海米提在急诊室抢救了很多病人,也深刻体会到了医生所肩负的责任与压力以及人生的冷暖百态。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海米提也从未放弃过对科研的追求。他巧妙地在临床工作与博士学业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将两者同步推进,互不耽误。
在此期间,他也多次参与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以全英文进行发言,慢慢变得自信从容。2020年,他在颈椎外科中青年医师论坛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摘要奖”。
2021年,他成为北美脊柱协会的会员,并在巴黎举行的“世界脊柱大会”上发表了演讲。同年,他也在上海顺利完成了博士课题的最后一部分研究。他的文章陆续被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实用新型专利也开始获得授权。
2022年,他顺利通过博士毕业答辩,为这段医学之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真正成为医生的我
完成学业后,海米提来到西安工作。
一方面,考虑到长期定居与工作的现实因素,他认为自己可以快速适应西安这一西北地区的环境;另一方面,当时的他也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被引进至被誉为“全国三大骨科中心之一”的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成为其中一员。
从医学生到真正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忙碌成了他生活的常态。每天早上八点左右,海米提就已抵达医院,投入到工作中。交接班、查房、手术、值班、门诊等一系列常规工作让他每天都忙忙碌碌地穿梭在医院。
虽然很辛苦,但当他看见患者的笑容,感受到自己在进步时,他都会倍感珍惜,心满意足。
在如此忙碌的临床工作中,海米提继续投入科研,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为他深知,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掌握更前沿的技术,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希望。
2024年3月,他前往新加坡,参加了颈椎外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会议之一 CSRS - AP 年会,并进行发言,深入学习了颈椎病的手术理念与创新前沿技术,为日后的医疗实践积极蓄力。
“沟通,是医患之间宝贵的桥梁。”在工作中,海米提始终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每一次术前谈话,他都力求做到细致入微,不仅详细地为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过程,还会将可能遇到的风险与挑战一一列举。
用最清晰、简洁的话语,将复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更易于让病人及家属理解的表达,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最适合病患的选择。
当然,患者们也将医生的付出看在眼里,走进海米提医生的办公室,可以看到一面面锦旗,它们无声地传达着患者对海米提医生和他的组长朱金文副主任医师的感激之情。每一面锦旗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海米提也总会感慨道:“救死扶伤本就是医生的职责,我们只是在履行自己的使命。但更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远离疾病,那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海米提没有选择休息,而是继续在专业领域进行学习与积累。与此同时,他也会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以及实用的脊柱健康知识,将这些宝贵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能让大家更加重视脊柱健康。他也会耐心地回复网友们的留言和问题,与网友们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脊柱健康的话题。
因为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多一点关注和重视,就能有效减少脊柱疾病的发生,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
-END-
—设置“我从新疆来”为星标—
—点击跳转“我从新疆来”各平台—
主 编:阿布德吾力、刘美仪
副 主 编:艾孜则、许露琪、穆尼热
版 块:疆来人物、疆来电台
版 主:许露琪、米合热阿依
采 访:依力米努尔
作 者:热依莎、依力米努尔
校 对:阿迪莱
主 播:苏巴提·希艾力
排 版:秦佳音
后 台:秦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