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爆冷?来看看早开始狂奔的韩女文学吧!

文化   2024-10-19 14:12   新疆  


“韩女文学”(韩国女性文学的简称)这一称谓,在近年来的互联网浪潮中,已悄然崛起为一个极具分量的文化标签。


这一群体勇敢地跨越了长久以来束缚女性的传统藩篱与规训,她们拒绝被既定的框架所定义,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表达、反叛精神以及勃勃生命力,崭露头角并在网络世界中活跃起来。


特别是近年来,韩国女作家群体犹如异军突起,她们以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掀起了一场文学流派的新旋风。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国作家韩江,“以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



“韩江是谁?”


每当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轻轻落在某位文学巨匠的肩头,那一刻,不仅是文坛的盛事,更是全民阅读的狂欢序曲,也代表着这位作家即将“出圈”。


韩江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其父韩胜源也是上世纪70年代韩国文坛的重要人物,这为她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然而,她也深知文学是一条充满挑战和困难的道路,需要个人以独特的方式去探索和追求。


因此,她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个人的色彩和风格,充满了独特的思考和感悟。


在女性主义思潮的推动下,韩江的作品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她的《素食者》在2021年经历再版之后,连续数周稳居豆瓣“小说一周热门榜”的榜首位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


《素食者》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刻画了一位深陷绝望的女性角色选择成为素食者这一行为,隐喻性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疏离与反抗。


今天这一期,“我从新疆来”聊撩好书版块的全体成员,向广大读者朋友们精心推荐一系列“韩女文学”的杰出代表书籍。


我们将以不同主题切面,特别挑选了那些能够深刻反映女性内心世界、探讨性别议题,以及展现女性坚韧不拔精神的经典之作,通过这些作品,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韩女文学”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所在。



1

反思暴力:@白丽娜


《素食者》


作者:韩江

推荐语:“读韩江的文字感觉像是你轻轻用手去揭开覆盖在女性身上的一层纱。”



“我的手腕并无大碍,一点也不痛,痛的是我的心,好像有什么东西塞在了胸口。那是什么,我也不得而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在那里了。现在即使不穿胸罩,我也能感觉到那里有一块东西。不管我怎么深呼吸,都觉得胸口很闷。”


读韩江的文字感觉像是你轻轻用手去揭开覆盖在女性身上的一层纱。


她用独特的女性细腻视角勾勒了梦境和现实相交织的图像,用《素食者》中主人公英惠丈夫和姐夫的视角来表现出了无数东亚女性的生存困境:在父权制下的家庭、婚姻、生育所加给女性的重重束缚。


相比于欧美女性,东亚女性的情绪和受迫时的反应更加隐忍,韩江笔下的英惠因为家庭和婚姻中习惯性地受到漠视和关于吃肉的荒诞诡异的梦境,而选择了吃素。


实际上相对于英惠家庭中吃肉的丈夫和强迫她吃肉的父亲,拒绝吃肉和选择吃素食本身是一种女性反抗父权的隐喻和象征,象征着她不再忍受漠视,通过成为素食者的方式摆脱父权制社会的既定秩序。


同时,韩江在书中很喜欢使用自然的意象:花朵、树木与女性的身体,实际上是一个有关女性自我探索和发现,以及建构主体性的过程:英惠在抗拒吃肉的过程中同意姐夫对她的身体凝视,并且在身体上绘出了许多花朵,这实际上暗示着英惠终于获得了自己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同意权。


精妙的心理剖析和转换不断的叙述视角,不断让我感受到独属于韩江的文字魅力,感受到东亚女性文学含蓄隐忍而又锋利的风格。


而当《素食者》获得诺奖时,意味着女性不断在获得属于第一性的话语权,正如韩江在文中所写:“我变得如此锋利,难道是为了刺穿什么吗?”


当我们越来越敢于直面女性的困境、敢于诉说女性的话语、展示女性的视角、敢于成为“阁楼上的疯女人”时,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2

社会观察:@热孜宛


《你的夏天还好吗?》


作者:金爱烂

推荐语:“让读者在每一页中感受到青春的脉动,唤起心底的感动与回忆,值得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细细品味。”



这是一部足够吸引人的青春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年轻人特有的生活状态及成长烦恼。


在充满希望与迷茫的夏季,书中的角色们就像我们身边朋友的影子,他们面对爱情、友情和人生选择,努力寻找自我与追逐梦想。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作者呈现了青春岁月的甜蜜与苦涩,如初恋的悸动和毕业时的离别,令人感动与共鸣。


小说探讨了成长所带来的困惑和不安,这种对青春的真实刻画让读者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唤起对过去年轻岁月的回忆。


书中所传达的温暖友情、对梦想的执着和勇敢追爱的情感,都是珍贵的记忆碎片。作者的细腻描写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气息与对它的向往。



3

自我觉醒:@依丽努尔


《明亮的夜晚》


作者:崔恩荣

推荐语:“读她的文字时就如她所描述的一样,你会有种一双特别温暖的手将你受伤的心脏取出来的感觉。”



“世界上最重的罪就是作为女人出生,作为女人活下去。”


女性的一生:孩童时期不许爬树、不许大大咧咧;青春时期不许张扬个性、不许留短发;学生时期只配夸努力,学文被说是合适,学理被说是不理智;成年时期结婚生子为义务,在家庭中的付出被隐形,在社会的作用被抹去……



对以上感到厌倦、感到愤怒的你,需要来一本崔恩荣的书。


读她的文字时如她所描述的一样,你会感受到一双特别温暖的手将你受伤的心脏取出来,用温水洗干净,用毛巾擦干水汽,凉到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直到心脏被晾干了,变得软软的,重新散发出好闻的香气时,再把它重新装回胸腔。


《明亮的夜晚》讲述了主人公智妍和曾祖母、祖母、母亲,四代女性的故事。


四位女性在不同时代背负着不同使命,怀揣着生而为女的同种命运,沿着一条不知终点的小道,彼此搀扶,走过了悠悠岁月。



在战争的硝烟、贫穷的枷锁、背叛的刺痛以及失去亲人的无尽哀伤中,这些女性仿佛置身于人生的风暴之眼,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洗礼。


然而,正是在这些看似无法承受的黑暗时刻,她们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力量。


尽管面临着种种磨难,她们却从未被击倒。相反,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她们身边总有其他女性伸出援手,用坚定而慷慨的姿态给予她们搀扶。


这些女性之间的互助,如同温暖的光芒,穿透了漫长黑夜的阴霾,照亮了彼此前行的道路。



而以后女孩们的夜晚,都是明亮的夜晚。



4

母女关系:@迪里拜尔


《关于女儿》


作者:金惠珍

推荐语:“这本书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展现了母女关系、社会现实以及人性的复杂。”



首先,《关于女儿》的故事极具张力。它围绕一位母亲和她的同性恋女儿展开,通过母亲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女儿在追求自我与爱情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也看到了母亲在传统观念与对女儿的爱之间的挣扎。


这种真实而又复杂的情感冲突,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矛盾与和解。



其次,金惠珍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解剖”了社会的种种问题。


书中不仅探讨了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还涉及养老、社会福利等诸多现实议题。她以冷静的叙述和深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社会的反思,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角落。


再者,这本书的人物刻画极为生动。母亲的无奈、女儿的勇敢、周围人的偏见,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冷漠,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最后,《关于女儿》是一本充满爱与希望的书。



尽管母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她们之间的爱始终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这本书让我们相信,爱可以跨越一切障碍,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总之,《关于女儿》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动人的情感故事。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关心社会现实的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和感动。


赶快拿起这本书,一起走进金惠珍为我们创造的这个充满爱与挣扎的世界吧!



5

女性困境:@麦尔亚木


《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赵南柱

推荐语:“让我们一起通过这本书,去照见那些被忽视、被压抑的女性声音,去为性别平等、为女性的幸福和自由而努力。”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书海中,有一本书,它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刻画了一位普通韩国女性的生活历程,她就是金智英,一个1982年出生的女孩。


这部作品细腻地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金智英在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不公。


赵南柱以时间为轴,将金智英的人生分为几个阶段,从出生到上小学、中学、大学,再到毕业进入职场,最后结婚成为全职母亲。


每一个阶段,金智英都遭遇了不同的困境和挑战,这些困境和挑战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更是当代韩国女性普遍面临的。


金智英的故事,就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出了韩国中年女性的内心痛处。


她从小就被区别对待,家里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她和姐姐只能共用一间房。


童年里,被灌输着文静的形象,负担起家务的重任,还要学会谦让,将珍宝留给弟弟收藏;


职场上,即便汗水与努力交织成河,晋升与加薪的光环却常常偏爱男性的肩膀;


步入婚姻,化身为妻子、母亲、儿媳的多重角色,却唯独在“自我”的舞台上,缺失了那份应有的光芒……


赵南柱的笔触真实而细腻,她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将金智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6

过劳时代:@李冰姿


《9号的工作》


作者:金惠珍

推荐语:“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让每一份努力都闪耀价值。不再盲目追随,而是勇敢追寻内心的声音,活出真正的自我。”



“他所了解的生活全部,仅限于那个平凡无奇的家庭:在那里诞生,成长,然后仿照自己曾经的成长轨迹,构建起一个相似的家庭。日复一日,他在固定的时间踏入职场,为自己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承担起责任。


然而,当书籍的最后一页轻轻合上,内心却像被重锤击中,防线瞬间崩溃。


9号,自踏入社会起便在电信公司默默耕耘,身为技工的他,对公司的信任坚定不移,对工作的执着从未改变。他深信,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不懈的努力,定能为妻儿创造一个安宁的生活港湾。


然而,这一切的信念,在公司要求他主动离职的那一刻,开始摇摇欲坠。没有一份工作,足以承载一个人的全部。”


这是写在首页上的话语,也是被时代裹挟的万千社畜的心声。



我们不愿再做格子间里麻木的上班族,不愿成为地铁上失魂落魄的身影,不愿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仅仅寄售于大数据和PPT图表之上。


觉醒总是伴随着剧痛,但我们普通人并非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宏大的叙事中,努力成为一个具体而真实的人。


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让每一份努力都闪耀价值。不再盲目追随,而是勇敢追寻内心的声音,活出真正的自我。


我也曾与9号同事有过一段共同的工作经历: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大部分时间都在虚度,但这种状态对人的消耗,却比任何繁忙的工作都要严重。


那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段工作经历,明明没有什么实质性工作要做,但每天早上一想到要上班就痛苦得无法起床。


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我恐怕也会走向9号同事那样的结局。


幸运的是,我至少还有选择的权利。我深知,我不想仅仅做一个工具,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如果我们不得不打工,那至少应该守护好自己的姓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我们可以努力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寻找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让自己在工作中也能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还是应该追求一个更加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最后我们想说:


“韩女文学”,既是名词,亦深刻描绘了一种只属于女性的处境。


在现实与幻想的激烈交锋中,女性作家们凭借鲜活的生活素材、个性化的亲身经历与真挚的情感流露,与世俗眼光、固有偏见展开了无声的较量,为读者在阅读之旅中寻得共鸣与内心的力量源泉。


那些被触动、被揭示、被共情的瞬间,是翻阅这些作品之人频繁提及的心灵触动。


她们笔下的文字,是否也曾悄然勾勒出你我心中的过往与当下?是否在字里行间,找到了那份属于你的、我的故事呢?


-END-

设置“我从新疆来”为星标

点击跳转“我从新疆来”各平台

 


主      编:阿布德吾力、刘美仪

副  主 编:艾孜则、许露琪、穆尼热

版      块:聊撩好书

版      主:穆巴热克

作      者:穆巴热克、全体好书成员

校      对:穆耶塞尔

排      版:秦佳音

后      台:沈菲凡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从新疆来
新疆很远,新疆人很近。 我从新疆来,为你讲述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曾出品央视纪录片《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新疆滋味》及同名书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