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苏援,按说应该没什么问题,因为“西北大联合”的计划莫斯科是同意的。九一八事变前,南京政府支持张学良收回中东铁路,得罪了斯大林。苏联不但因此发动对东北的武力进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中东铁路事件,而且与中国断交,不遗余力颠覆南京政府。1936年4月,共产国际为中共代表团制定工作计划时,明确规定近期以争取东北军、晋军与红军停战为主,以后则要争取“组织抗日联军,以西北为中心”建立“反蒋统一战线”。这就是毛策划“西北大联合”的灵感来源。直到1936年7月,共产国际还给中共中央下令:“应设法取得与东北军共同进行抗日的发动,但对张学良必须格外小心,因为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张学良很可能会背叛我们。”
但随着发动两广事变的陈济棠迅速土崩瓦解,斯大林意识到了蒋介石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东北地区从来是沙俄和日本争夺的重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独霸了全东北,激化了苏日矛盾,苏联开始寻求改善中苏关系。1935年10月间,蒋介石向苏联大使提议两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两个月后,苏联政府明确表示,愿意与南京政府讨论军事互助问题。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日本政府也对中国提出了著名的“广田三原则”,即:
1,中国停止抗日活动,抛弃依赖英美政策,与日本合作。
2,中国承认伪满洲国,借以促进华北与“满洲”的经济文化关系。
3,中国与日本合作,共同“防俄”“防共”。
日本希望以此来对冲中苏的军事互助条约,拉拢中国政府亲日势力,甚至蒋介石本人。
对于中国国内的抗日势力,张学良的态度是最坚决的,毕竟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东北又被日本人占领,他和日本人的冲突是无法妥协的。
蒋虽然也抗日,但从孙中山开始的同盟会,到后来的国民党,都与日本有很深的渊源,包括蒋介石自己。并且南京政府内的亲日势力不小。也就是南京政府是有可能被日本拉拢的。
至于其他军阀势力,比如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他们是有日本支持的。但两广事变如今已被蒋介石平息。
所以斯大林对于要争取和扶持的中国抗日势力,就是在蒋介石和张学良中二选一。张学良抗日坚决,但实力有限。特别是他原来准备联合的两广势力已经失败。靠张学良来领导中国抗日不太现实,他没有这个实力和号召力,并且还会引发中国的内战。
南京政府是中国现在唯一的合法政府,蒋介石的实力和号召力在中国是最强的,由蒋来领导中国抗日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如今蒋介石已经向苏联表示愿意停止剿共,联共抗日。支持蒋介石抗日最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但张学良可以作为防止蒋介石倒向日本的一个筹码,如果蒋介石倒向日本,苏联可以支持张学良对抗蒋介石。
苏联的意图,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清楚,而对于张学良来说,他觉得,在老蒋治下他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不但再无往日风光,军队还有在剿共内战中耗光的现实危险,而一旦靠上苏联,他就能当上西北王,重温“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东北王风光。若苏联能如同援助孙中山、冯玉祥、盛世才那样援助他,飞机大炮滚滚而来,则他便如毛所言“立于不败之地”:退可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籍苏联强大武力自保,令中国政府莫可奈何;进可以作为苏联代理人东进开疆拓土,席卷华北乃至江南。若有可能,还可以与苏军共同向日本人开战,收复东北,统一全国,风风光光地当一回青史留名的“民族英雄”。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依靠苏联。如今自己正处西北,又和苏联在中国的独家代理中共合作,正所谓天赐良机,过了这座村,再没有这个店,放弃这个机会,一辈子都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