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作者 | 朱华雷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巨丰投顾”)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特定客户参考。因本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巨丰投顾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根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26年达到104.71亿元;2029年达到750亿元,占世界总量的32.7%;到2035年,市场规模更有望达3000亿元。GGII预测,人形机器人到2026年全球市场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
政策支持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2021年7月,《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发展基于5G技术的服务机器人,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2022年6月,《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升级创新扫地机器人等新兴小家电、白酒酿造机器人等产品。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整机实现批量生产,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2024年4月18日,上海闵行区·大零号湾科创大厦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界瞩目的焦点,超1000名嘉宾和观众参加峰会。4月23日,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2024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生态大会举办,启动北京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数据集建设,成立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
2030年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有望达约200万台,对应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伴随特斯拉Opimus落地,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步入量产元年,其应用场景有望经历“特斯拉引领在特定领域工厂应用一制造业开始全面渗透铺开-成熟后走进千家万户”三个阶段。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发展加速期
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来看,可以分为上游零部件和软件系统供应商,包括电机、关节、传感器、控制器、操作系统等;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商,负责将各个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机器人产品,并进行测试和质检;下游:人形机器人的终端应用市场,包括医疗、教育、救灾救援、公共安全、生产制造、家庭陪护等多个领域。
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在算法、软件、硬件等层面进行大量测试,而针对特定场景的测试的准备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若能以仿真软件对人形机器人的测试过程进行模拟,或将有效降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成本,加快技术迭代,从而加速人形机器人的落地与商业化。
传统机器人的控制算法需要对任务过程做较为细致的分析,随后以具体命令的方式驱动机器人完成任务,因此难以适应部分复杂场景和动作。而端到端模型的优势在于更接近于人类的思考过程,或将有效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泛化性和通用能力。此外,人形机器人的控制模型可以依靠人的运动捕捉等途径采集训练数据集,较传统机器人更容易获取足够的训练数据。
随着更多企业切入到人形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的更新迭代和降本进程将有望进一步加快,而适应更多应用场景的人形产品或将被推出。因此,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速度已呈现加快迹象,产业链相关企业将逐步进入受益阶段。
板块投资机会
目前,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在逐渐成长和发展,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人民币。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20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显著扩张。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投资机会方面,建议关注受益于行业未来大规模应用的产业链潜在核心标的和已经或有望进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