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极简整理

文化   2024-11-06 19:28   山东  



内容均收集于全历史软件仅供个人查阅使用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国号为大清国,对外自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由满人建立的一个帝国、也是最后一个专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其最早前身为1616年努尔哈赤在满洲建立的后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改定国号为“大清”,1644年借协助明朝军队平定民变的名义进军中原,彻底消灭明朝后统治整个中国,直至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清太祖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

庙号:太祖

政权:后金

年号:天命(1616年 - 1626年)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即汗位,建立后金政权后所使用的年号,共11年。

谥号:如下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康熙元年加谥)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崇德元年初谥)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高皇帝(雍正元年加谥)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乾隆元年加谥)

即位:1616年02月17日

退位:1626年09月30日


努尔哈赤(1559年02月21日-1626年0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尔哈赤是塔克世的嫡长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


清成宗(追谥)爱新觉罗·多尔衮

庙号:成宗(顺治七年追封,顺治八年取消)

谥号:如下

如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顺治七年追谥,顺治八年取消)

(乾隆四十三年追谥)

主要成就:征战漠南蒙古与李氏朝鲜,率军入关、统一全国。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多尔衮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十二月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庙号:太宗

年号:如下

天聪(1627年 - 1636年三月)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个年号。后金(清朝的前身)使用这个年号共10年。

崇德(1636年-1643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此年号共八年。崇德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即位:1626年10月20日

退位:1643年09月21日


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年号天聪、崇德,庙号清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年号天聪。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汉人范文程),立百官。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摄政。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庙号:世祖

年号:顺治(1644年 - 1661年)为中国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顺治年间属清朝早期,国内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谥号: 如下

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顺治十八年初谥)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雍正元年加谥)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乾隆元年加谥)

即位:1643年

退位:1661年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庙号:圣祖

年号:康熙(1662年 - 1722年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为安宁;熙,即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清朝使用该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政治上采用中央集权,注重修养生息。

谥号: 如下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六十一年初谥)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乾隆元年加谥)

即位:1661年02月05日

退位:1722年12月20日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爱新觉罗氏,名玄烨,汗号“恩赫阿木古朗汗”。年号“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一年农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时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圣祖仁皇帝”,葬于景陵。


康熙帝在位时间(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合计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玄烨8岁登基,14岁亲政。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康熙帝标榜仁政,但是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九子夺嫡,后四子继位为雍正帝),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庙号:世宗

年号:雍正1722年 - 1735年)清朝清世宗年号。清圣祖玄烨之子胤禛于1722年继承皇位,翌年改用此号,到1735年退位,共13年。康熙病死后,时为和硕雍亲王的皇四子胤禛在其舅舅理籓院尚书、步军统领佟佳·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帮助下,取得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是为雍正帝,雍正王朝正式开启。雍正一词,除取其名“禛”之谐音外,亦有正统、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间夺位的谣言。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务,任用贤才,励精图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谥号:如下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雍正十三年初谥)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嘉庆四年加谥)

即位:1722年12月27日

退位:1735年10月8日


雍正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爱新觉罗氏,讳胤禛,镶黄旗满洲人,汗号“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年号“雍正”。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于1722年12月27日登基,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设军机处加强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打击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庙号:高宗  

年号:乾隆(1736年 - 1795年)为满洲清朝第六位(入关后第四位)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乾隆为尊敬其祖父康熙,在位60年后让位嘉庆。

谥号:如下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初谥)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嘉庆二十五年加谥)

即位:1735年10月18日

退位:1796年2月9日


乾隆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爱新觉罗氏,名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1735年10月18日—1796年2月9日在位,年号“乾隆”。西藏方面尊其为“文殊皇帝”。庙号高宗,谥号简称纯皇帝,葬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满洲镶黄旗人,为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时。登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寿八十八岁(虚岁八十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合共64年)。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庙号:仁宗

年号:嘉庆1796年 - 1820年)为满洲清朝第七位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岁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1795年10月3日,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立爱新觉罗·颙琰为皇太子,并下令从1796年2月9日开始改用“嘉庆”年号。

谥号:如下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嘉庆二十五年初谥)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三十年加谥)

即位:1796年2月9日

退位:1820年9月2日


嘉庆帝(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高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庙号:宣宗

年号:道光1821年2月3日 - 850年2月25日)是清朝第八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清文宗即位沿用道光年号(1850年3月9日——1851年1月31日),次年改元咸丰。旻宁在位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谥号:如下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道光三十年初谥)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咸丰十一年加谥)

即位:1820年10月3日

退位:1850年2月26日


道光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爱新觉罗氏;未即位时讳绵宁,即位后为避讳而改作旻宁;汗号“托尔格勒特汗”,年号“道光”;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道光帝乃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在位于1820年至1850年,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自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以及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道光帝即位时正值鸦片泛滥,为挽救国家财政危机,他主张禁烟,多次下诏禁鸦片进口,禁止自种自制。之后鸦片战争爆发,由于道光帝战守无策,时和时战,再加上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清朝战败于英国,并与英人签订近代中国的首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及开放五口通商。道光年间,推行多项改革措施,如漕粮海运、改纲盐法为票盐法、允许开采矿产等。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庙号:文宗  

年号咸丰(1851年2月1日 - 1861年8月22日)为清朝第九位、清军入关后第七位皇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的年号,后来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沿用,直至改元。

清文宗自咸丰元年正月初一日(1851年2月1日)使用该年号,直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文宗驾崩,前后共十一年。道光、咸丰两朝常合称为道咸。

谥号:如下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咸丰十一年初谥)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光绪元年加谥)

即位:1850年3月9日

退位:1861年8月22日


咸丰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爱新觉罗氏,讳奕詝;汗号“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年号“咸丰”。咸丰帝乃道光帝第四子,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诞于北京圆明园澄静斋,养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开启了洋务运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于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清定陵,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庙号:穆宗

年号:如下

祺祥(1861年七月-十二月)是清穆宗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年号,来自《宋史·乐志》:不涸不童,诞降祺祥。不过未及改元即被取消。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清文宗)在热河承德去世,儿子载淳在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辅佐下登基,9月3日改元祺祥。11月2日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或杀或贬,从此两宫垂帘,在11月7日下诏,翌年改元为同治,祺祥年号废除。

同治(1862年 - 1874年)为满清入关后第八位皇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学家一般认为两宫太后废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词,是要代表两位太后与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认为,“同治”是呼应清兵入关,入主中原的顺治,等“同”顺“治”。表达了中兴帝国的意愿。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即位:1861年11月11日

退位:1875年01月12日


同治帝(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庙号:德宗

年号:光绪(1875年 - 1908年)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载湉的年号,前后三十四年。同治、光绪两朝,常被合称为同光,如同光体、同光中兴。

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在位期间始终使用“光绪”年号,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即位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驾崩,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1908年12月2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溥仪即位,沿用“光绪”年号至1909年1月21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次日1909年1月22日为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日。

谥号: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即位:1875年2月25日

退位:1908年11月14日


光绪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他,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

年号:宣统(1909年-1912年2月)为清朝第十二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统”。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清政府代表经过南北议和后,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递送了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并于2月12日以太后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根据优待条例,“宣统”年号停止使用。


宣统帝(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字耀之,号浩然,英语名称“亨利”(Henry);汗号“哈瓦图猷斯汗”,西藏方面尊为“文殊皇帝”,年号“宣统”,后世通称“宣统皇帝”。


溥仪正式登基宣统皇帝时年仅3岁,其实权由父亲摄政王载沣掌握。辛亥革命以后,溥仪被袁世凯强逼退位,故亦有“清逊帝”或“清废帝”之称。1917年,溥仪被张勋,陈宝琛,王士珍,陈光远,康有为,刘廷琛,沈曾植和劳乃宣各人的支持和帮助下,以谋求短暂复辟但最终失败。1934年,溥仪在日本支持和帮助下登基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故又得名“康德皇帝”。


溥仪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大清帝国第十二任和最后一任皇帝,即“清末帝”,被国际普遍承认的“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亦是全世界唯一一位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當下書房
为振兴强盛国家而读书,为救度利益一切众生而读书;我读,你也读。努力读本科书、努力读课外书,无论任何年龄也不停读书,这是容易取得成功及无负此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自己而读书是小乘,为国家而读书是中乘,为众生而读书是大乘。#常观世音微语录#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