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以上的学生在县城接受教育,县中如何走出“陷中”?

文摘   2024-10-25 07:02   云南  

县中,往往被称为县城中的“最高学府”,也是县域群众眼里的焦点学校。近年来,在升学竞争的舞台上,县中节节败退。超级中学如同一头头巨兽,凭借雄厚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大肆 “掐尖” 招生。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些超级中学,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挤入其中。


县中的高考成绩逐渐下滑,重点高校的录取人数锐减,一本上线率也令人堪忧。老师失去动力,学生失去榜样,家长失去希望,“县中塌陷” 如同一片阴霾,悄然笼罩在教育的天空之上。


但是,无论县中教育面临多少困境,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探索突围之路——它关系着县乡孩子能否得到公平的成长环境、能否有同等的机会和出路。


县中教育崩塌的原因


1
优质生源流失


(1)超级中学的冲击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超级中学凭借其优越的办学条件、充足的教育资源以及灵活的招生手段,吸引了大量优质生源。例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这些超级中学凭借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广泛的社会声誉,吸引了大量优质生源。它们通过全省范围内的掐尖招生,将原本属于县中的优秀学生纷纷收入囊中。


而且,各大超级中学各种吸引生源的手段层出不穷,如中考之前就在全市甚至全省范围内进行选拔性考试锁定优秀生源、根据考试成绩主动游说优秀学生家长、根据家庭情况承诺录取后免吃住、享受高额奖学金等优惠政策。这使得县中的优质生源被大量抽空,教学质量进一步受到影响。


(2)教育竞争层级上升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育竞争的层级不断上升。从过去的高中阶段竞争逐渐蔓延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在未来的升学竞争中占据优势,纷纷提前规划孩子的教育路径。


(3)家长择校观念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日益提高,择校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往那些被认为具有更好教育资源和更高升学率的学校。在一些地区,即使县中本身具备一定的教学实力,家长仍然选择让孩子离开县中,去竞争超级中学的学位。这种家长择校观念的转变,进一步加剧了县中生源的流失。



2
优质教师挥别县中


(1)招聘差距导致师资薄弱


在师资招聘环节,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重点中学往往能够面向全球各大名校吸纳博士等高学历人才,而欠发达地区县中应聘的教师大多来自普通高校,某些岗位甚至乏人问津。


(2)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县中原来培养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校长流失严重,他们往往流往发达地区中学或高薪的民办学校,而新教师又难以补充进来。这使得县中师资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窘况,留下来的教师相对缺乏教学活力和创新激情。


3
教学资源与管理困境


(1)行政事务挤压教学


大量非教学任务涌入校园,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影响着县域的教学质量。大量行政事务挤压着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不少学校为此甚至不得不占用文化课的时间完成任务,而因县域中小学本就师资流失严重,人手不足,这些工作只能由部分老师、学校中层干部身兼数职来完成,尤其是班主任不得不承担大量的工作。


在河南一所乡镇中学,一位班主任需要进行禁毒宣传,工作内容是帮全班50多名学生学习宣传视频,看完后再线上答题。这名班主任称,要考核答题的优秀率,让学生自己做不现实,也耽误时间,她就切换50多个账号帮学生完成禁毒答题,但题库里面总共有100多道题,根本记不住,做了3、4天也没有达到“优秀”,她也感到很无奈。而在湖南某学校,教师被要求承担收取医保的任务,教师去联系家长,家长对此极为反感,老师也十分委屈。


(2)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与城市中学相比,县中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无论是实验室设备、学科教具,还是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在一些地区,县中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更新和完善教学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经过主动“外流”和被动“掐尖”的双重筛选后,县里的优质生源基本被抽空,留下来的往往是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这也使许多县中被进一步“污名化”——学生也普遍认为自己成绩不行或家里没本事才选择县中就读,“塌陷”的不仅是县中的升学率,更是县域教育生态和人们的教育心态。



办好县中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1
政策支持与保障是关键


(1)限制生源流失政策


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全面消除大班额等。


早在2020年以前,教育部就曾发出警惕之声:重视县中塌陷现象,严防超级中学掐尖。2021年12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公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举办附属中学的部属高校面向100个县托管100所县中等具体要求。


(2)教育帮扶政策


从中央到地方实施了一系列教育帮扶政策,如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城乡学校 “结对共建” 等。


自2022年,云南省探索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拿出500名专项事业编制用于教育对口帮扶。依托全省57所优质普通高中,每校派遣5到10名骨干教师,组团式对口帮扶全省27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中学,每3年为一个实施周期,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政策为县中教育提供了师资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支持。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020年,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22年,《云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印发,近两年来,云南省各地以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强化师资队伍、加强改革与创新等措施,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在加大基建投入、集团化办学、教育帮扶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各类具体措施下,云南各地城乡教育差距得到了有效缩减。


更多云南当地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举措,可以参见之前发的文章: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云南各地做了什么?



2
学校自身改革与发展是核心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注重教师的招聘和培养,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加入县中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发展,通过外部输血和内部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外部输血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即邀请名校教师团队等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到名校学习交流;内部造血则强调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如规范教研流程、搭建开放平台、建立培训课程体系等。


(2)优化教学管理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通过教学检查、教学评价等手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要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学校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课程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建设,在国标课程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在传统的基础课程之上,增加了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发展需求。同时加强教学检查、评价、诊疗等环节,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等。例如浙江长兴中学在新高考背景下,积极应对选科挑战,通过引导学生选科、合理安排走班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借鉴成功经验


1
云南县中突围策略


在云南县中发展路途中,会泽和镇雄闯出了两条具有云南特点、边疆特色的县中振兴新路径。


(1)会泽模式


2023年高考,会泽县的9000多考生,有3337人考上了一本,一本率35.9%,14人考入清华北大。过去10年里,会泽有接近200人被清北录取,尤其是2017年,全县有27人考入清华北大。会泽教育的特点还在于均衡,没有超级中学,全县七所高中,成绩相差不大,几乎每所学校都有清北生,更多孩子经由教育走出了大山。


  • 教育模式改革


会泽县早在 2002 年就进行了教育改革,取消了乡镇文化教育办公室,将财权和人事权收回县教育局。同时取消了教育机构的行政级别,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统一调配。


会泽县大力兴建学校,目前一共有七所高中,校舍大而新,设施齐备。并且采用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模式,七所中学生源没有高低之分,每年招生是滚动划片。这种模式激发了学校和教师的竞争活力,因为每所学校分到的生源大体相同,三年后成绩如何,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教育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 教师管理与发展


会泽教体局紧紧握住教师资源的分配权,在七所学校之间按需流动,并严格防止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教体局搭建了一个健康、均衡的教育机制,教体局直接根据学校情况,为每所学校设定自己的 KPI,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每所学校是拿着高考成绩跟教体局交差,不必盯着县里其他中学,而是跟整个云南省的考生竞争。同时,会泽县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培训、教研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这种模式为其他县中提供了在资源整合和均衡发展方面的借鉴经验。会泽作为资源极其有限的贫困县,探索出了一套县域中学教育模式,也因为这种成功,云南在全省推广“会泽模式”,超过20位校长和教育系统官员离开会泽,被输送到其他地州。这种模式,正在影响整个云南的教育生态。


会泽一中祭孔仪式


(2)镇雄方案


在滇东北,仅有7年办学历史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简称“镇雄中学”),通过合作办学,通过自身的教育探索,形成了县中振兴的“镇雄方案”。


近5年来,镇雄中学持续向清华、北大输送优秀学子37人,2000余人考入“双一流”“985”“211”等重点大学。镇雄中学的成功创办,引发巨大社会反响,成功实现优质生源从“向外跑”到“往回流”、合作主体从“上门找”到“找上门”的转变,成为了云南县中振兴的典型案例。


  • 合作办学


2014年,镇雄县引进优质办学资源,与云南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县委、县政府划拨县城南部新区630多亩土地、按照省级一级完中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云南师范大学输入先进管理经验,提供教师培训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创新教育模式


组建专家团队、招募青年教师、硬件配备、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理念创新、实施课堂改革……镇雄中学胡克州校长带领教学专家团队一起,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策略,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起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驾驭式自主德育、驾驭式自主管理有机统一的驾驭式自主教育理论体系和操作系统,建立起教学质量提升体系,为学校构建起从教育硬件到教学理念的“四梁八柱”。


镇雄中学


2
浙江长兴中学经验


长兴中学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地处太湖西岸,在面临生源被超级中学 “虹吸” 困境以及新高考挑战时,积极探索改革之路,形成了县中振兴的“长兴经验”。


2005年后,长兴中学的高考成绩逐渐走高。作为一所县中,这所中学中考录取分数比市内最好的中学要低20分左右,每一级招收800人左右,一本人数多年超600人。哪怕是在新高考改革后,其成绩也是持续增长,每年能培养出4位左右的清北学子,甚至是湖州市乃至浙江省的前几名。


  • 教学改革


通过集体备课和有效课堂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和水平,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2008 年后,学校开始推行集体备课制,以学科为单位统一备课,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制定严格制度,校领导参与督促。每个课题组每周要进行至少一次集体备课,每次由两名老师分别担任主备和辅备,所有老师都要发表意见。


同时,推行 “有效课堂” 改革,将 45 分钟讲授改为 30 分钟讲授 + 15 分钟活动或练习,提升课堂效率,制定严格听课计划。


  • 教师管理


针对选科导致文科老师忙、物理化学老师闲的问题,学校通过转岗、支援等方式安置老师。同时,加速文科老师引进,县委县政府支持,2015 -2017 年引进 34 名新教师。


  • 应对新高考的举措


在应对新高考选科问题上,通过多次 “预选” 了解学生心仪组合,提出 “有限度的走班” 方案,在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以组合的方式尽量减少走班,班级规模不局限于40人,且合理安排课程,避免了因选科带来的教学管理混乱。比如如果有90人选政史地,就组成2个班,有38个人选化政地、45人选生政地,也能单独组班。那些科目重合度有限的班级,则尽量在行政班的基础上走班。


正式的选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头年9月高一学生入学到次年9月升入高二,学生要做多项性格和职业倾向测试,中间还有来自高校的专家做多次的讲座辅导。后期,学校更是加入了不同科目专业和成绩的宣讲。


长兴中学的校内排球赛


县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单元,县中教育是县域发展的精神寄托与希望所在。县中一旦“塌陷”,不仅会影响到县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会加速人口外流和乡村空心化。


因此,重振县中,是提高县域教育质量、推动县域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多方施策,才可能遏制“县中塌陷”的趋势。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所说:“好的教育生态,不应是一个学校站起来,一片学校倒下去,而应是百花齐放。”我们既要看到那些飞高飞远的“金凤凰”,也要保障更广大地区、更多普通学子获得“人人皆享”的优质教育的可能。






往期精彩    

wangqi

●  资料包领取 | 学校安全工具包

  资料包领取 |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践指南

  班主任管理学生的 10大禁忌

●  教育领域“形式主义”的12种表现,严重拖累教育

●  班主任班级管理秘籍:“勤、严、细、实” ,成就非凡班级!

●  生源较差班级,教师如何抓教学成绩?

●  云南地州教育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 玉溪篇


编辑 | 新世纪(综合自南方都市报、新华社、新华网、半月谈、光明网、人物、云南省教育厅、云南日报、三联生活周刊)

交流咨询 | 吴永春博士  13888641952(微信同号)
投稿方式 |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吴永春博士微信投稿
版权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后台留言联系。

云南校长界
云南校长界整合国内专业、权威的教育智库资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提供教育规划、教育评估、学校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