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学会怎样“骂学生”了吗?

文摘   2024-11-02 10:04   云南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所谓“不听话”的学生,对于这些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有“问题”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我们的确需要“骂醒”他们。但是,在骂之前,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者,我们应该要思考并明确两个问题:为何要“骂”?怎样“骂”?


为何要“骂”?


01
“骂”是为了帮助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长,而“骂”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走向正确的道路。在关键时刻,“骂”可以作为一种强烈的提醒,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02
“骂”是表达关心


在学生犯错误时,适当的“骂”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这种关心不是溺爱,而是一种严肃的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错误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03
“骂”是履行职责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犯错时,适当的“骂”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只有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04
“骂”不是为了发泄


虽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感到愤怒,但“骂”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发泄情绪。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性的方式去引导学生。


05
“骂”不是为了激发矛盾


“骂”的目的不是与学生产生矛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如果学生情绪激动,要适当调整语气和方式,避免矛盾激化。


所以,在“骂”学生时,我们要注意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在公共场合让学生难堪。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针对他们本人。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期望。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批评,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关注点是他们行为的错误,而不是他们的人品。



怎样“骂”?


01
要有情感表达与同理心


举例来说,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老师可以这样做:“我知道手机对你来说很有吸引力,我也理解你可能在那刻觉得难以抗拒。但你想过吗,当你沉迷于手机时,你正在失去学习的机会,失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机会。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批评是出于对你未来的考虑,而不是要惩罚你。”


通过这样的表达,教师既体现了同理心,也传达了对学生的期望和关心,这样的批评更容易打动学生,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02
要有正面引导与鼓励


批评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出错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并鼓励他们做得更好。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应该结合正面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看到改进的可能性。


例如,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受到批评,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我注意到你最近几次作业都没有按时完成,这让我有些担心。我相信这并不是你的本意,你一定有你的难处。但是,作业是帮助你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我想和你一起找出原因,并制定一个计划,帮助你克服这个困难。你愿意和我一起努力吗?”


这样的批评不仅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还提供了改正错误的途径,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03
要有个性化批评与持续关注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兴趣和问题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批评,并在之后持续关注学生的改进情况。


比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打断他人发言而受到批评,我们可以这样做:“我知道你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很好。但是,当你打断别人时,这不仅影响到别人的发言,也会让你的同学们感到不被尊重。我想提醒你注意这一点。我会观察你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的表现,如果你能够改正这个习惯,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通过这样个性化的批评,我们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指导,同时通过持续关注,表达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和期待。


总之,学会“骂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发泄情绪或指责,而是要将其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合理、有策略地运用。这样的批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还能促进他们积极改正,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我们的教育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是一种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往期精彩    

wangqi

●  资料包领取 | 学校安全工具包

  资料包领取 |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践指南

  班主任管理学生的 10大禁忌

●  班主任带班就两个字——“守”和“定”,如何做?

●  班主任班级管理秘籍:“勤、严、细、实” ,成就非凡班级!

●  生源较差班级,教师如何抓教学成绩?

●  云南地州教育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 玉溪篇


来源 | 陈锡的锡言锡语,作者:陈锡
编辑 | 新世纪
交流咨询 | 吴永春博士  13888641952(微信同号)
投稿方式 |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吴永春博士微信投稿
版权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后台留言联系。

云南校长界
云南校长界整合国内专业、权威的教育智库资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提供教育规划、教育评估、学校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