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应是学生热爱和向往的乐园。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呢?以下是一些策略。
给学生一个
自由与安全感的空间
学生对自由与安全感有强烈需求,为此,学校应提供相应保障。
设立校园法庭,当学生遇到不公平、不合理事件时,可提供申诉通道,让学生感受校园的平等与公正,同时这也有助于发现问题并改进,让学生的情绪通过校园法庭得到缓解,避免学生因情绪问题导致不良后果。
设置校园求助卡:每个教室门口都有全校各位管理者的电话及办公室位置,方便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随时联系,寻找到对应能解决问题的人。
开展“校长有约”访谈:每个月一次,校长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提出对学校教学、活动、设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促进学校不断改进,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设立校园意见箱:学生可以匿名或实名投递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定期收集并给予反馈。
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学生在问卷中表达对各位老师的真实感受与评价,帮助老师了解自身教学风格及与学生相处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更好地关心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更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
设立学习互助小组: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学习、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职的心理专业老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共性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接受学生的心理预约,只要学生觉得情绪不好时,都可以预约心理老师聊一聊,老师会认真倾听,缓解情绪,给出一些方法和策略。班级里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给需要关心的重点学生设置一个秘密伙伴,重视学生身心健康。
设计学生成长手册:让学生像写日记一样,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反思、计划等。老师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学生的现状及现时的情绪状态,以便及时提供帮助。
营造优美的环境
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校园应干净卫生、整洁清爽、崇尚自然、温馨美丽、令人赏心悦目。可种植花草树木,增添绿色景观;设置休闲区域,供学生休息和交流;建设文化墙、雕塑等,展示学校特色和文化。例如,在校园内种植各种花卉,让学生在美丽环境中感受自然美好。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应注重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注重校园环境美化和设施完善,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建筑、景观和文化设施,如建设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和活动场所。
精神文化建设: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校训、校歌、校史等形式,传承和弘扬学校的精神文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和可操作性,让师生在遵守制度的同时,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尊重。
打造生动有效的课堂
在学校里,师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共同度过的。一个生动而有效的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爱上学校。
课堂应归还、解放、开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老师应避免满堂灌、满堂练、满堂动的教学方式,减少束缚和控制,避免盲目照搬模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信任、尊重、智慧、激情、快乐和幸福。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实践和创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从而获得成长和进步。这种成长和进步会让学生感到自信和满足,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此外,可将课堂搬到操场、田间地头、大自然等,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真正的课堂应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设置多样化课程,包括学术课程、艺术课程、体育课程、实践课程等。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开设烹饪课程,让学生学习烹饪技巧,提高生活技能,在实践中体验乐趣。
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学生发展特长、增长见识、增进友谊、涵养心智、感悟生命精彩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这些积极的体验能够让学生爱上学校,将学校视为自己成长的乐园。
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体育、科技等社团,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他们可以一起讨论、合作、学习,互相支持和鼓励,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和温暖。
学生社团不应只是学科的延伸,应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学会制定规则、激发团队成员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举办各类特色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科技竞赛等。从学生需求出发,精心策划每月的主题节特色活动,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点缀紧张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生活。
例如阅读节,有图书漂流、新书发布会、课本剧表演、故事妈妈进校园、书刊跳蚤市场等活动,校园大道上摆满各式各样的书刊杂志,淘书赠书,其乐无穷。
拥有学生喜欢的老师
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学生喜不喜欢学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他喜欢的老师。
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灵魂的慰藉者和精神的引领人。因此,老师要有学识,教好书,具有人格魅力,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老师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学生共同成长。
老师要爱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公正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尊重意味着从孩子的内在需求出发,了解和接纳孩子的个性,实现师生人格平等,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们的观点。
此外,老师还要尊重孩子的“慢”,有“未来”意识,有耐心等待,关注“这一个”学生,有“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胸怀。老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被喜欢,至少要表现出喜欢的样子,这是教育的需要。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老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爱学习、爱学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各种情感渴望,老师要像知心朋友般去理解他们。当学生进步时给予真诚赞美,失落时给予温暖鼓励。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感受到被在乎,这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使学生真心喜欢老师,进而更热爱学校生活。
比如,当学生想去春游但因政策原因无法出行时,老师可以悄悄准备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草地音乐会。又比如,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可以给予特殊的奖励,如在办公室吃火锅等。
职业体验,
寻找学习的意义
学生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对未来缺乏明确方向和目标,不清楚自己将来想从事何种职业。因此,开展职业体验项目非常重要。通过职业体验,学生能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更好地规划未来,寻找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热爱学校。
全面职业调查:进行家长职业调查和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调查。
举办职业讲坛:邀请社会人士来校进行职业讲坛,介绍学生感兴趣的职业。
组织职业体验:组织学生跟岗家长一天,了解家长的工作,形成调查报告和心得,同时去社会中寻找职业进行体验。
引导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在职业体验后完成一项作业 —— 给自己做详细的职业规划,根据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资格反推现在需要对学习状况进行哪些改善。
设置 “一起做事” 岗位:将学校的事设计成实践岗位,让学生自主选择申报,通过岗位实践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同理心,加深对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感情。
增强仪式感
仪式感能够赋予学校生活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温暖、回忆和成长的地方。通过精心设计的仪式,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投入感,从而更加热爱学校。
入学仪式:为新生举办隆重的入学典礼。如校长和老师亲自迎接,为学生佩戴校徽,介绍学校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从踏入校园起就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期待。
节日和纪念日活动: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举办特色活动,为学生校园生活增添绚丽色彩。例如,教师节组织学生亲手制作贺卡、写感谢信,表达感恩之情;开展 “我心中的好老师” 演讲比赛,增进师生感情。国庆节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邀请老战士讲述革命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成长节点仪式:为学生的成长节点打造专属仪式。如为学生举办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等,见证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日常教学活动仪式:如在课堂上,为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表扬和奖励,如颁发小奖状、设置荣誉榜等。
充满自由与安全,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课堂生动有效,社团活动丰富多样,老师关爱学生,仪式感十足——这样的校园,怎能不让人向往、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 加强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可能会面临哪些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