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温州小学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倡导的教师要锤炼“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写课”六课技艺。如果说备课是教学的“最初一公里”,那么写课则是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这里说的“写课”是指把自己做的教育教学工作“写出来”,可以是写家常课反思、写校本课程、写课题论文、写案例随笔、写教师发展、写学生成长,把教学经验转化为文字影响力,走向“做写相通”,迈向职业幸福。
本期推送市新锐教师--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教育格言:思为镜,常拭常明;心向阳,自省自新。
透视课堂,洞见未来
记得刚入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我时常陷入迷茫。每一天似乎都有着无数个“惊喜”和“意外”在等待着我去应对。一开始,我的反思就像是一本故事集,是用文字堆满的课堂经历。第一次公开课,反复修改的教案,反复雕琢的活动,反复尝试的课堂,原来反思可以有这么多内容……逐渐地,我的反思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课堂实践的记述,而是开始了多向的延伸,我开始深入思考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更加敏锐的捕捉学生的反应,还有对于课堂管理的深入探索…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记录和珍藏。这些思考实践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通过不断的积累和串连,逐渐形成了我对教学的深刻理解。从最初站上讲台时的青涩与懵懂,到如今能够较为自信地上好每一节课,这一路走来,我学会了如何在教学中留下思考的足迹。让每一次课堂都成为我成长的见证,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探险,学生每一次的发言,每一个困惑的眼神,都为我提供了在细节中寻找成长契机的可能;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让我能够汲取智慧的灵感,不断拓宽我的教学视野;教学的点滴记录,实实在在地留下了我的成长和变化。每当翻看这些记录,我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上的进步与不足,同时也提醒了我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一课一思,到一课多思,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上课,每一次磨课……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教育之路需脚踏实地,每一步都算数;教学之艺在精益求精,唯实践方能出真知。”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风好帆正悬,我们正当时!
做思共生,教学相长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邂逅,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的旅途。在我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我一直有做教学反思的习惯,以反思作为我上“好”课的灯塔,促进我和学生共同成长。那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刚从教时,我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课堂流程的记录和总结,没有明确的反思目的和对于“教学是否有效”的思考,处于单纯浅层的顺利上完课的阶段,直到某次公开课。
那是我执教不久后的一次校级课堂教学评比,课题是《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的同课异构。赛课前我赶紧回顾了一下自己初次教授这节课时的教学流程和课后反思,竟然发现我的教学反思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有用信息,这时我才发现虽然我都是在课堂教学之后及时完成教学反思,但反思的思却根本没有体现出来,导致我只能凭借着课堂流程的记录再去找问题,记忆点和思想流非常缺失,相当于没有做好教学反思。后来经过我的重新思考,我围绕“反冲力”这一核心知识点,设计了帮助气球固定运动的架子,作为学生掌握反冲力方向的脚手架,自认为比较合适地完成了本节课内容。课后专家老师问我们学生学了这节课的增量是什么?虽然设计了脚手架帮助学生,但学生真的掌握反冲力的方向了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又有了新的体悟和思考,既然已经给他们设计了脚手架,我是否应该继续深入下去,同时结合其他老师的优秀设计点,对自己在教学实践做出的行为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再次进行改进。好的教学反思不应是一次性的任务,在课堂教学评比之后,我又利用其他班级实施了我新的改进策略,继续观察学生的变化和反应,通过后续的教学实践检验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对教学反思进行再反思,不断地进行课堂跟踪与反思迭代,达到做思共生,最后将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完善整理成一篇较为理想的教学反思,让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成长,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写好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促进教学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教师可以逐渐成长为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赵亚婷:温州市中通实验学校,一级教师,温州市新锐教师。从教以来,多次进行公开课展示与交流,撰写的项目化案例、教学设计、素养作业等多次获市区级奖项。
教育格言:教育的成长=经验+反思。
拓宽视角,常思常新
如何让自己更快地成长呢?相信这是每一个刚走上讲台的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我选择了一条普通又朴实的一条道路,即多听课,听优秀教师们的课,听网络上的优课资源……在实践一段时间后,我审视自己的课堂,成长并不显著。问题出在哪里呢?一番思考后才明白,原来听课不仅于数量,更在于总结、借鉴和反思。
带着这样的领悟,我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最初,我只关心课堂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而如今,在诸多次评课、磨课过程中,有优秀的教育前辈引领着研讨,让我对教学反思的角度又多了那么一点点。反思核心问题,循循善诱。教师之为教,在于相机诱导,核心关键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推动思维进阶。反思导学单,以学生为主体。导学单是学生已知、所学和思考的呈现,反思导学内容的设计,实现从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的转变。反思材料,在“材料事故”上做减法。教师应该在课前多实验,改进材料、教具,规避课堂上因材料不当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目标,在“态度责任”维度做加法。在课堂上,“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目标的达成往往被视为每节课最重要的任务,“态度责任”目标则一笔带过,其实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是学生立足社会、面向未来所必备的,更需重视。就这样,拓宽反思的视角,让我常有收获。
教学不反思,问题会反复。教学勤反思,主题成序列,常思常新常进步。
供 稿 | 彭周芝、叶静、陈强、赵亚婷
编 辑 | 刘约翰
审 核 | 陈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