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做教改 蓄力赋能行远道
——温州首期小学科学“教改先锋”高端研修第二次活动
教改无涯,先锋有路
躬身入局,学习发展
2024年5月28日,温州市首期小学科学“教改先锋”高端研修第二次活动在温州市市府路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基于‘科学发现页’的展示与研讨”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和深入研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科学发现页”这一教学工具,推动小学科学课堂向“素养课堂”转型变革。
教学展示 精彩纷呈
温州市市府路小学的吴思思老师与三(9)班学生合作学习《地球——水的星球》一课。以为地球做一个立体完整的证件照为任务,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式,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获取信息和数据,概括地球海陆占比的特点,解释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升华了水对于地球系统的重要性。
温州市建设小学的夏祥德老师执教《日食》一课。夏老师带领孩子们从日食这一天文现象出发,引发孩子们对日食成因进行猜想。他引导孩子们分别从地球视角和太空视角观察日食,将地球上看到的日食现象和落在地球上的月影相互佐证。通过对日食的研究,进一步推想了月球轨道特点,激发孩子们对天体运动的关注和兴趣,指向宇宙核心概念。
瓯海区龙霞实验小学卢根笠老师带来的《点亮小灯泡》。本课以手电筒为什么会亮的真实问题为导入,学生观察小灯泡的结构,通过圈一圈、猜一猜,推测各部分的作用。同时卢老师创设了趣味横生的网球式任务活动,学生经历了独学,“单打”共学,“双打”共学,发现了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揭秘“点亮”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梳理一套类似学习的方法论。
议课改课 赋能成长
在精彩的研讨课后,“先锋”们躬身入局,就“科学发现页”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现场对课例进行了改进。他们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围绕“科学发现页”的设计理念、使用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课改建议。
紧接着,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王远老师针对课例做《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做中思”观察》的评课。王老师指出小学科学课堂的“做中思”分为三步走:行成于思,以思维引领科学实践;且行且思:全员全程深度探究;行后反思:研讨驱动思维迸发,在实践探究、研讨交流中达成“理”贯穿“趣”、“趣”助推“理”的发生,最终实现理趣共生的素养课堂。
观点报告 深入浅出
下午,分别由瓯海区实验小学的黄小飞老师、温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田精华老师带来的经验交流《小学生科学记录背后的思维表现研究》和《小学生科学“记后研”的实践探索》。
黄老师提出一份完整的科学活动记录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的过程;得出的结论,自我评价等。其次,从再现思维的角度看,需要记录学生原来的想法和探究之后的想法。从证据的角度看,需要记录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和现象。黄老师还强调了“科学记录册”是孩子们自己的科学书,它不仅是思维的深化,还是证据的获得,更是评价的依据。
田老师以王国维人生三境界幽默风趣地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感悟,以一年级的《植物》单元为例,创设了四个与植物息息相关的场景:晨间博物、阳台绿植、天空农场、自然田野。田老师化身为田野先生,同孩子们一起走近自然、走进自然,让每个孩子都真切地感受自然科学所带来的魅力。
在讲座环节,瑞安市滨海实验小学的吴一锚带来题为《小学生科学记录与研讨的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吴老师分析了科学记录单的使用现状:要求不具体,内容不细致,结构不完整,缺失思维逻辑。他提出科学“记录—研讨”的思路是:基于学习目标,确定设计要求;分析非概念学情,确定记录形式;基于概念建构需求,确定记录内容。吴老师结合丰富的课例,诠释了设计记录单的思路。
交流总结 共研成长
最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陈锋老师围绕《基于“科学发现页”的展示和研讨》,从设计“科学发现页”的路径,全班展示与分层研讨,成长五环与群策群力三个方面对课例进行了点评与指导。陈老师表示:各位先锋教师既要成长目标高远,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既要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科学教学的边界,又要注重细节,精心雕琢每一节课;既要关注个体的独立思考,鼓励每个孩子勇敢探索,又要注重团队协作,群策群力,共同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提升了小学科学先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改理念,创立了“成长五环”的机制,为持续发展,携手同行,为打造真正素养导向的高质量课堂而奋斗。
供稿 | 陈蒙蒙 陈芳芳
摄影 | 吴 芳
编辑 | 陈蒙蒙
审核 | 陈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