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开盘后,海昌股价迅速下跌,盘中一度跌超30%;11月21日,公司报0.51港元/股,涨幅12.09%;仅一天后,其股价再次下跌34.6%,股价跌近本月冰点。
近年来,尽管海昌尝试通过轻资产模式进行变革,并引入了奥特曼等知名IP,但从经营状况来看,这些努力对公司业绩的提升仍然有限。同时受员工溺水事件、“机器鱼假鲸鲨”等事件舆论影响,海昌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01
挥之不去的债务压力
海昌是内地首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主题公园运营商,公司成立于2011年,于201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现代化海洋主题公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并在大连、郑州等多个城市布局运营。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2024年11月18日,海昌开盘后股价迅速下跌,盘中一度跌超30%。这源于公司收到的一笔逾期贷款催收通知。
公告显示,这笔银行催收的逾期贷款,涉及5000万元的贷款本金和1380万元利息。对此,公司方面表示,正尽最大努力筹措资金以结清未偿还款项,并寻求新的再融资机会。
11月20日晚间,一则重要公告令其股价迅速回升。公告称一家基金计划认购海昌发行的1亿美元可转换债券。业内分析,这一潜在的融资动作不仅将为海昌带来急需的资金,并引入新的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然而这剂“强心针”效果并未持续保持,次日其股价重新跌至30%以上,海昌方面对此暂无回应。
最近三年,海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走高,分别为67.31%(2021年)、73.79%(2022年)、78.14%(2023年),2024年上半年负债率进一步升至197.5%,流动及非流动负债达87.3亿元。据公司半年报,预期地方政府将提供其2.15亿元的补贴。
从市场消息上看,海昌近日还陷入“卖身传闻”。近段时间以来,屡屡有传闻称公司将私有化,或称公司控股股东将出售所持股权。针对上述传闻,海昌曾发布澄清公告,否认出售资产和私有化的计划。
业内分析认为,金融市场对企业的信誉和财务稳定性本身极为敏感。海昌公园的贷款逾期事件,对海昌的资金链造成了紧迫压力,使得市场的信心受到考验,导致公司股价波动剧烈。
02
亏损伴随着负面
近日,“假鲸鲨”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海昌海洋公园的7个场馆项目中,目前仅剩一只活体鲸鲨。有网友表示,“几百块买的票看的却是假鱼,这是欺诈!”作为行业龙头的海昌也选择使用“人造仿生”,业内认为,这折射出海昌降本增效的焦虑。
此外,今年2月一起员工溺水事故引发社会关注。旗下开业不到半年的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发生一起员工溺水事故,一名工作人员在进行常规水下保洁工作时溺水身亡。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于海昌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关注,包括潜水作业不规范、营救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03
“主题公园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为扭转基本面的颓势,海昌正寻求突破,试图走出困境。
一方面,海昌正在加快推进新项目的建设和落地。例如,上海、郑州的海昌公园二期项目都将在2025年开业。同时积极推进北京项目年内的开工建设。此外,还与沙特合作开发沙特阿拉伯王国海昌海洋公园项目。
另一方面,公司也在积极引入知名IP,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早在2022年,海昌就开始引进奥特曼IP,并在上海、大连等地建立了多个奥特曼IP场馆、酒店。
然而,这些努力能否帮助海昌走出困境,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近年来,伴随国内文旅行业的强势复苏,中国主题乐园市场持续升温,成为文旅行业的一大亮点。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主题乐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占据了亚太区top20榜单中的14席。
目前国内主题公园面临竞争激烈的格局。据《2024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385家主题公园,其中特大型和大型主题公园达到87家。“国内主题公园中,22%仍处于亏损状态,19%实现收支平衡,59%已经实现了经营性盈利。”
业内预计,我国主题公园品牌或将在2025年迎来高速发展期。例如,将在明年夏天开业的上海乐高乐园将是全球乐高乐园中投资和规模最大的旗舰乐园,而以方特、欢乐谷、长隆等为代表的本国品牌,也将加速市场份额的提升。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长林焕杰认为:“中国主题乐园要做到长久不衰的核心就是,主题公园的内容必须常变常新。”他进一步建议和指出,要用中国的文化元素或中国故事,运用国际先进的表现形式加以呈现,“未来主题乐园会运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满足不同客群的体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