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机体局部遭受低温侵袭引起的组织损伤,多发生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和面颊等处。冻疮是冬季常见皮肤病,其发生主要与气温低有关。
此外,还与潮湿、风速大、局部保温不好致血液循环障碍,以及因为饥饿、疲倦、营养不良、外伤出血、休克、年老、心血管疾患等,使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降低等有关。统计资料表明,85%的冻伤是由于冬季鞋袜过紧、鞋垫潮湿造成的。
每届冬令,老疮处易于再发,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不便。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Ⅰ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皮肤红肿,疼痛瘙痒。
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先出现红肿,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血疱,局部感觉迟钝,疼痛较剧烈。
Ⅲ度(坏死性冻疮):损伤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达皮下,肌肉或整个肢体坏死,一般伤后3~7天出现水疱,肢体活动受限,病变部位变紫黑色,周围水肿,疼痛明显,约7天后出现干性坏疽,患部感觉和功能完全丧失。约2~3周后,冻伤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寒邪侵袭,气滞血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组织缺氧所为,当以活血化淤,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为治。
中成药内外合治对Ⅰ度冻疮效果较好,对Ⅱ度、Ⅲ度冻疮,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内治法】
1.寒凝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冻疮,伴形寒肢冷,颜色苍白,继而红肿,有灼痛或瘙痒,麻木,或出现水疱、肿块,皮色紫暗,感觉迟钝或消失,舌淡苔白,脉弦细。
当以温阳散寒,调和营卫为治,可选用温经养血合剂,或桂枝合剂,或金匮肾气丸,或阳和丸,或桂附理中丸,口服。
2.寒盛阳衰型:主要表现为冻疮,伴寒战,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当以回阳救逆,温通血脉为治,可选用四逆汤,或全鹿丸,或人参鹿茸丸,或龙苓春药酒,或补肾温阳酒,口服。
3.瘀滞化热型:主要表现为冻疮暗红肿胀,甚则灼热腐溃,脓水淋漓:恶寒,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当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治,可选用二丁颗粒,或祼花紫珠颗粒,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或双黄连口服液,口服。
【中成药外治法】
1.冻疮消酊:外用,擦患处,每日数次。适用于寒凝血瘀、寒盛阳衰所致的冻疮。
2.冻可消搽剂:外用。温水洗后取适量搽于患处,每日1~2次。适用于寒凝血瘀、寒盛阳衰所致的冻疮。
2.无敌止痛搽剂:外用搽患处:每日3~4次。适用于寒凝血瘀、寒盛阳衰所致的冻疮。
4.云南白药:对早期红斑型冻疮,可取云南白药酊,用药棉蘸少许外搽患处,每天3~4次,连续1~2周。
对末破溃的冻疮,可取云南白药粉剂适量与黄酒适量调敷患处,或取云南白药贴膏根据患处大小贴敷。
若已破溃者,可将白药粉撒于破溃处,消毒纱布包扎,次日便可结痂,1周内可愈。若冬至后每日取云南白药酊外搽易生冻疮处,还可预防冻疮。适用于寒凝血瘀、寒盛阳衰所致的冻疮。
5.麝香虎骨膏: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洗烫患处5~10分钟,至局部发热,而后擦干,取本品剪成略大于患处面积的贴于患处,24小时换药1次,适用于寒凝血瘀、寒盛阳衰所致的冻疮。皮肤破溃,水泡形成及对本品过敏者不宜使用。此外,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复方南星止痛膏等也可选用。
6.复方丹参液:复方丹参液7毫升,丙二醇3毫升,二液合并,置瓶中备用。每日3次,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并揉搓至局部发热。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
7.中华跌打丸:根据患处大小,取本品5~7丸,研细,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7天。可清肿止痛,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活血祛瘀,适用于青紫淤斑型冻疮,冻疮破溃者不宜。
8.湿润烧伤膏(美宝):每日洗浴后外搽美宝,每日至少4次。预防时:至少连用80天:治疗时:连续1~4周。适用于瘀滞化热所致的冻疮。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