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围绕“如何过一个不内卷的优质寒假”这个话题,和祖庆老师、乐爸张敏老师开聊了一场直播,感触很多,学到了很多。
每次放假是否会给孩子规划一下假期?都会做些什么事情?
我是属于没有很强计划性的家长,尤其是寒暑假这样的长假,本来就应该是用来放松的,不想把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模糊一些松散一些,才能和上学阶段有区别。
自己也经常有列了很详尽完美的计划,最后却不能完成的经历,不但没有成功的体验,反而徒增沮丧。
不过,在我们家,有一项计划是每个长假开始前就会反复商议的,那就是假期的出游计划。
这项计划首先是让孩子们深度参与,先让她们发表意见。比如出游的时间(两个孩子的学段不同,彼此要兼顾。包括天气的因素,假期的时间段分配等),出游的地点(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可以说说理由),出游的交通方式(自驾、高铁还是飞机,要综合考虑,对比优劣,做出权衡),旅行过程的安排(最想玩的、最想了解的、最想参观的、不期而遇的等),整个行程的时间长度等等,这是整个假期全家最重视的一个计划。
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计划,也是和孩子进行交流的好机会。上学期间亲子交流更多是围绕学习和学校生活,假期旅行计划则会涉及到更多方面,她们并不是被动地被大人安排,会参与讨论和选择,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喜好,也要充分规划自己在旅行前、旅行时和旅行后,分别要做些什么。
每一次长假出游,都鼓励小朋友去制作一份旅行手帐,形式不拘,内容不限。出游攻略、准备清单、旅行账本、景点打卡、门票收集、图文记录等等,这也是在假期里完成的最有意义的一项作业。
至于寒假的具体安排,并不强求孩子必须要制定一个特别详细的计划,。我们会先通过交流,拟出一个整体的大致规划,比如寒假的时间分配,从放假到过年前这段时间需要完成哪些事,年后会有几天拜年或外出,需要空置出来,再从大人上班到到开学前这段时间,又准备做些什么等。这个计划需要由小朋友们自己安排。
姐姐和妹妹的学段不同,个性不同,在假期的规划上也很不一样。会给建议,但不硬性要求。相比较于在做事前定好详细计划,我们更倾向于在做过后及时复盘。
寒假的每天晚上,我们会聊一聊,让她们回忆自己今天都做了什么,可以一项一项用本子专门记下来。孩子发现梳理自己做了什么,再写下来,变成清单式的条目,觉得挺有成就感。
成人往往只盯着放假你今天做了多少作业,看了多少书,完成了哪些任务,做了多少有用的事?而孩子记录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事,她会把最感兴趣的、最能带来成功体验的、最触发内心感动的事都记下来,比如帮大人做了家务活,想到了新的问题,有新的发现,照顾了小猫,救助了流浪猫等等,都是她们记录的内容。
这样写下来,复盘时,不用我们多唠叨,孩子也会自己对一天的生活做出评判——“做了这么多事啊!真忙啊!”“今天作业做得不多,明天补上。”“好丰富啊!”
寒假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但也有家长认为,寒假正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得抓住假期,给孩子安排得满满当当。对此,有什么看法?
家长在安排孩子假期生活时,比较受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考得好,假期可能会轻松一点,孩子也更有话语权;考得差,就会多安排学习上的训练任务。
除了学校发的寒假作业,不少家长会自己再购买一些教辅资料,让孩子在寒假里能补缺补差。或者是上一些有针对性的假期兴趣班,想让孩子通过短频快的“强化训练”,迅速提升某方面的能力。
比如就语文来说,考试时阅读题扣分多,就上阅读辅导班和多做阅读题;作文扣分多,寒假就让孩子使劲记写作文。还有练字、数学思维、英语口语等这些方面的提高班,能看出来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越来越高。
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一些原因,比如工作原因,以及家庭原因,寒假里对孩子无暇过问。或是送到乡下,或是白天关在家里,靠监控摄像头来监管。
实际上,寒假不应该再是父母和子女形成对抗的关系,而是修复亲子关系最好的时期。平时上学期间,亲子关系多半比较紧张,寒假就松弛一点吧,给彼此更多交流的空间和独处的时间,一起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
一个有品质的寒假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让列出三个关键词,哪几个关键词,是理想寒假计划必不可少的?
“有品质”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感觉,我的理解其实就是过一种“美好”的寒假生活——
睡好吃好:保证睡到自然醒,没有必要让放假和上学一样按点起床,弄得很紧张。能早起的孩子就早起,睡到日上三竿也没问题。从自己四十多年的成长经验来看,睡懒觉根本不是什么“不自律”“养成坏习惯”的原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不是以学习考试为目的的阅读。在书中眺望世界,再走出去感受世界,长途游、短途游、本地游、人文游、美食游、民俗游……都是好的。
享受生活:现在的孩子(包括大人)都像紧绷的弦,已经不会发现生活的美,去做一些有趣却不一定有用的事情。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放心享受假期,也是孩子们要必修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好好休息、自主选择、张弛有度。
寒假安排哪些活动让孩子的假期能补充上学期间缺少的营养,同时又不会完全与学业脱钩。
其实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身份),对假期安排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当老师时,总觉得假期我得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练多少字,读多少篇文,写多少篇日记等等,就怕学生把假期时间浪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有些学生几本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不帮他们安排好,下学期开学手忙脚乱可不行。
这可能是源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尤其是小学老师,管得多、管得细、管得严。就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家长,家校共育的界线很模糊。
站在家长的角度,当然是希望作业越少越好。如果要布置作业,最希望能有自由选择完成的作业,让孩子独立探索或和家人共同完成的主题作业。假期的承载作用和学期不一样,假期最重要的并不是完成学业的巩固,而是发展孩子自身的个性,寻找自己的爱好,找到生活的乐趣。
听说卷阅读和运动最有必要,也最有效。在寒假期间,做哪些事情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让孩子真正地在阅读中获益?
不仅仅是寒假,任何时候,阅读和运动对孩子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这两方面一静一动,动静相宜。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运动和阅读是通向幸福的两个通道”。
阅读能让孩子静下来,在沉静中思考,这是向内的生长。运动是让孩子释放压力和天性最好的方式,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孩子能学会合作、坚持与自律,这是向外的生长。
假期里,先把好书带到孩子面前,鼓励、陪伴、赞赏、倾听、交流、表达,让孩子有书读,有好书读,感受读的快乐,激发读的兴趣。阅读,不是功利的事,目光放长远些。
寒假寄语
让寒假成为寒假,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成人也抛去外界赋予的身份,回到家庭里,回到孩子身边。一起主动拥抱假期,享受美好假期,热爱生活,强健体魄,用阅读丰盈内心,未来一定可以拥有幸福人生。
近期链接:
1-6年级2024-2025寒假精选书单 | 我在小学教语文研制(附部分图书购买链接)
读校园小说
轻松快乐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