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学生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用又无聊的作业上
文摘
2025-01-25 10:15
安徽
昨天晚上开讲谷里备课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整讲了两个小时,讲完之后,真的有点体力不支的感觉。看来,需要加强锻炼了。曾经一天讲四节课两个讲座,将近7个小时,都没这么觉得辛苦——不同的是那是现场上课讲座。两个小时的课,准备工作需要花更多精力和时间了。我是一个对教学抱有执念的人,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篇课文,有什么地方没有想明白,就不敢开课。想明白,为的是学生能够学明白,需要从多个角度研究考量。我还一直觉得,不将所思所想诉诸文字,就不可能真正想明白,所以每个单元的备课,都会形成文字,并同时在脑海中构建可能发生的学习图景。即使这样,无论是给老师们讲课,还是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学习,仍然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比如昨天晚上两个小时的课,就觉得,如何在课堂上以学生借助学习单充分自主学习为基础,一步一步用好课文内容组织进一步的学习活动,就讲得比较简单笼统——给老师们留下发挥的自由的同时,肯定也会让部分老师感到困惑。但是,如果一篇篇课文都细讲,时间就成了问题。![]()
![]()
有老师觉得全过程学习单的设计和运用对部分学生是个很大的挑战,这是很正常的,没有挑战,也就是不用付出思考和努力,那就不可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当然,一开始使用,教师的个体关注和分层指导是需要落实的。有老师感觉到了这样追求深度理解和充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对老师也很有挑战。这同样是我预见到的,因为在教学中,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学生才会跟着受益。古人早就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我的印象里,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都是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这不,晚上课后,听了两个小时课的老师们在群里聊开了。这次大家聚焦的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话题。![]()
虽然作业减负和给老师减负已经提了一年又一年,实际情况就是如老师们所反映的。我有一次到一个省会城市小学上课,就看见学生的课本上密密麻麻写得没有一点空隙(主要是从辅导书上抄写下来的词语解释、段意、中心思想和课后思考题的答案),问了几个学生,他们说每天上三节语文课(语文老师的课,不管是班会还是体育活动。都变成了语文课),回家还要做一个多小时的作业。可是,课堂观察下来,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视野狭窄、不会思考,读写能力都令人失望。还有一次是在一个三线城市的小学上课,学生的课本上只有自己的批注,问了几个学生,说作业不多,老师让他们多看书。一节课上下来,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会阅读会表达,是儿童该有的模样。早有研究表明,大多数那种重复机械的作业,尤其是抄抄写写的家庭作业都是无用功。艾尔菲·科恩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中探讨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客观地看,家庭作业有没有好处?另一个是为什么没有好处?作者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没有证据显示小学的家庭作业对学业有任何好处。我多年的实践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字词识记和巩固自然是必要的,但是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生根本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抄写,也不需要变着花样地做相关练习。课堂才是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主阵地。与其装模作样地进行花样繁复的作业设计,甚至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关于作业设计的课题研究和比赛,不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以主体身份目标明确地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课堂作业就是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大单元教学中,重视“全过程学习单”设计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作业,乃至不需要做家庭作业。尽量让学生做到不背书包回家,我已经实践了近十年。这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让更多学生拥有了更好的学业成就。学生作业少了,阅读的时间就富裕了,玩耍的时间也自由了,童年就不会丢失,生命成长就更蓬勃恣意了。当然,前提是教师要真正能够设计出目标导向的、促进深度理解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作业”,即“全过程学习单”来。教研部门或许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以官老爷的姿态检查作业布置和批改,更不应该规定作业应该有一二三种类——不说有没有科学性,最起码是违反了减负政策的。下面是我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学习单设计和运用案例,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批判。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我们设计了一项课堂作业:将《古诗三首》的学习所得写到给亲友的信里,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想法。这是一项具有多维评价意义的课堂作业,并且为单元后续的课上课下作业奠定了基础。这个单元的课文阅读,除了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重点学习如何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习作内容是学习写书信。为了将读写有逻辑地整合,我们设计了极具整合力、驱动力和发展力的核心学习任务——给亲友写一封信,分享单元学习所得。学生一开始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分享每篇文章的学习所得,这就让“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目标意义清晰起来。学生从真实任务的需要认识到了概括能力和方法掌握的重要性,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会心系目标,积极主动地建构指向深度理解的学习体验。一起欣赏了三首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先借助学习单,结合诗句意思,整理了自己结合诗句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还想象创编了《凉州词》中所描述的“故事”,接下来的课堂作业就是在自己的书信中用一段话分享学习《古诗三首》的收获和想法。这不是是一项马上就抵达“完成时”的作业,而是“阶段性”的作业——因为信中还要分享另外几篇课文阅读的收获和想法。下面是几个学生在信中写下的内容:这一周,我们先学习《古诗三首》。王昌龄的《出塞》中,写下了这样充满期待又很豪迈的句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上发几个回?”告诉人们,出征前喝醉了也没什么可笑的,毕竟这是视死如归啊。《夏日绝句》中,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有志气的人,不喜欢当“逃兵”的人。这三首诗实在太有意思了!我最喜欢《出塞》的后两句了,因为它们表达的情绪激昂,语调高扬。你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吗?我们正在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七单元。我们每个人都会背诵和默写《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向》。那些诗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尤其是《夏日绝句》。女词人李清照只用20个字,把自己心中的英雄情怀表达了出来。令我最想不到的是,一个古代女人,竟有如此的爱国精神!平常其他女人就化化妆、画画儿,哪里能想到自己的国家啊!学习第七单元,我的语文老师(飞刀老师)带我们欣赏了《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的意思有关。三首诗里,《凉州词》和《出塞》都写出了战士的英勇和豪气,他们值得敬佩!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其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让我赞不绝口。意思是活着就应该做一位勇士,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真是充满了豪情啊!我想到你既是男儿身,一定也会有这样的志气!这项作业至少承载了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古诗的理解,二是学生已有的概括能力,三是对写信用处的领会。同时,这项作业还为进一步完善信的内容明确了线索——每篇课文学过之后,都要进行概括分享。这就保证将一步步完善书信正文作为课下作业或者课堂作业的连续性价值,同时也让评价围绕着单元重点学习目标,始终在场。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教师还可以很准确地判断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建构目标导向的学习体验和理解,从而做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调整。总之,别让学生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用又无聊的作业上。(读完请点亮右下角红心,让更多人看见!)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