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复位:让逃跑的“石头”快速归位!(图文详解)

健康   2024-12-10 11:35   河南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图源:太帅图库)


BPPV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导致不同时期的流行病学数据差异较大,据报道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年患病率约1.6%,终生患病率约2.4%。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01

发病因素

目前耳石症的发病因素仍不明确,目前公认的学说包括两种:

管结石症


椭圆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进入半规管管腔,当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时,耳石颗粒受重力作用相对半规管管壁发生位移,引起内淋巴流动,导致壶腹嵴嵴帽偏移,从而岀现相应的体征和症状。当耳石颗粒移动至半规管管腔中新的重力最低点时,内淋巴流动停止,嵴帽回复至原位,症状及体征消失。


嵴帽结石症


椭圆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黏附于壸腹嵴嵴帽,导致嵴帽相对于内淋巴的密度改变,使其对重力敏感,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耳石症可为一孤立的特发症状,亦可能由下列因素引发: 

1)耳石病: 迷路发生老化或退行性变时,椭圆囊囊斑发生变性,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再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三种半规管均可受累,其中后半规管最多。  

2)内耳供血不足:因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椭圆囊囊斑上的胶质膜因营养障碍而变薄,耳石脱落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   
3)头部外伤或耳部手术:头颅外伤后或头部加速运动,如“挥鞭样损伤”可致本病;某些中耳手术如镫骨手术时,可因局部压力或镫骨足板镶入前庭窗或耳石撕脱而致本病发生。

4)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性疾病、前庭神经炎、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缓解期、外淋巴瘘、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均可因细胞碎片的凝集或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而致发病。

5)骨质疏松症 :国外研究中老年女性BPPV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而正常对照组仅为4%,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与BBPV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联系,其致病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 


02

临床表现

5个特征性表现: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图源:太帅图库)


眩晕患者如果表现天旋地转,不敢睁眼,就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还会有腹泻的症状,这是由于植物神经反射引起的。

有的人心慌、胸闷、憋气、出冷汗,因为患者憋气而造成拼命喘气,二氧化碳过度排除后,出现低二氧化碳血症,出现手脚发麻、抽筋等表现。有时症状表现如同晕车,也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慌、面色苍白等。

典型的表现还有体位改变后数秒出现,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大概几秒到几十秒。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很快眩晕的感觉就消失了。


03

临床分类

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可按照病因和受累半规管进行分类:

(1)按病因分类
①特发性BPPV:病因不明,约占50%—97%
②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2)按受累半规管分类
①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
②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根据滚转试验(roll test)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眼震和离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③前半规管BPPV:少见类型,约占1%—2%
④多半规管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图源:太帅图库)


04

耳石症诊断

耳石症的诊断完全依据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

位置诱发试验


(1)Dix-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
为前、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2)roll test 滚转试验
可诊断外侧半规管的耳石症。


05

常见4种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后半规管BPPV


后半规管管内结石症
A、反复发作,可由平躺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持续时间<1min;
C、Epley或Semont手法复位可引出眼震,多为快相朝向下方的旋转性眼震合并快相朝向前额的垂直眼震;
D、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后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
A、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半Dix-Hallpike手法复位可立即或数秒内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min,眼震多为旋转眼震,快相向下,合并向上的垂直眼震;
C、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Dix-Hallpike 试验


EPIey 手法复位

后半规管BPPV首选复位方法。具体步骤为:
患者正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床旁,双手把持患者头部向患侧转头45°,保持上述头位不变,同时嘱患者迅速仰卧,头向后悬垂于床平面下30°,继续把持患者头部向健侧转头90°;保持头与身体的位置不变,嘱患者向健侧翻身90°,待眩晕减轻(或消失)后坐起。

复位过程中每一个位置都应该保持一定的时间,直到眼震或者眩晕消失,通常至少保持30s。Epley's手法复位一次的成功率约为80%,重复复位4次后,其成功率可高达92%。

Semont手法复位

具体步骤:让患者端坐于检查床中部,双腿自然下垂,向健侧转头45°;保持头位不变,身体快速向患侧侧卧,直到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继续保持患者头位偏向健侧45°,身体再向健侧侧卧,此时患者鼻尖偏向水平地面45°,保持该体位不变,直到眩晕和眼震消失后让患者缓慢回到端坐位。

水平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管内结石症
A、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持续时间<1min;
C、仰卧转头法可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min,多为水平眼震,快相朝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朝向上位耳称为背地性眼震。
D、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
A、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仰卧转头法可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min, 多为水平眼震, 快相朝向下位耳称为向地性眼震,朝向上位耳称为背地性眼震。
C、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仰卧转头法

让受检者仰卧,将受检者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90°,当头转向一侧时出现水平眼震,眼震快相朝向地面(向地性眼震)或朝向天花板(背地性眼震)。


Lempert翻滚复位法

患者从仰卧位向健侧连续翻转3个90°,头位转换过程要求迅速,变位后每一头位保持不变,直至眩晕消失后30S—60S。
全部复位过程反复进行多次,任意头位均无昡晕及眼震出现,即可认为耳石颗粒自水平半规管内完全排出,其后再重复上述复位程序1~2次。


Barbecue翻滚法手法复位


患者平躺于检查床,然后从患侧开始旋转,每次旋转90°;
旋转的动作可以连续做,也可以快速做,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做多个周期;
将患者扶起。

Gufoni手法复位


患者向患耳侧侧躺,保持30秒;

头和身体保持固定的位置,头部向健侧转45°,保持30秒;

将患者扶起。


其他类型的BPPV


可自发缓解的可能的 BPPV
A、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持续时间<1min;
C、任何手法复位均不能引出明显的眼震即眩晕;
D、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 鉴别:前庭性偏头痛
  • 临床症状:自发性眩晕+偏头痛
  • 持续时间:数十秒至数天,一般经过休息或睡眠可好转;
  • 可伴畏声、畏光、恶心、呕吐、烦躁、视物模糊,偏盲等;
  • 偏头痛可发生在眩晕发作前、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
  • 随年龄出现偏头痛形式的转变。

前半规管管内结石症
A、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持续时间<1min;
C、Dix-Hallpike手法复位或患者处于仰卧位,同时头位垂直时,即刻或间隔数秒内可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min,多为向地性垂直眼震。
D、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多半规管受累结石症 
A、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持续时间<1 min;
C、Dix-Hallpike手法复位或仰卧转头试验可诱发多种半规管受累时出现的眼震;
D、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 BPPV
A、位置性眩晕且缺乏上述核心症状;
B、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几种BPPV的共同特点


  • 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头晕及不稳感;
  •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无眩晕感;
  • 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 ;
  • 需与体位性症状鉴别,后者仅出现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其他位置性改变时不出现;
  • 症状不止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会出现,如前后点头或左右摇头时;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一谈,因此患者描述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小时;
  • 若位置性眼震在手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一步证明该诊断;
  • 关于壶腹嵴顶结石与管内结石症在手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手法复位,会加重症状。


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图源:太帅图库)


如有收获,右下角点个“在看”吧,谢谢

关注我,不走丢,每天学习一点点

脑干综合征入门级记忆【易记简约版】

【推荐】神经影像系列视频课程,31章全!

脑干生理、解剖、病损定位【人手一册】

脑出血信号的演变,看完不会再忘,忘了 你来找我!

一刀一刀学解剖,深入剖析!

脑内T1WI高信号病变的分析诊断思路【从病生到影像】

特征性异常脑影像荟萃——MRI篇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版)

图解丘脑梗死的那些事儿

脑出血的MR信号演变规律及分子机制,这才是知然、知所以然!

王拥军 |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适宜人群的筛选(2021)

一笔一划学神经系统解剖学【续 9集 完结】

一笔一划学神经系统解剖学【六节课.全】

FLAIR血管高信号征的定义、影像表现、原理及临床应用!

CT影像下的颅脑解剖

【精品讲座】神经病学视频讲学,共10集

ESO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指南解读

颅脑疾病CT影像特异征象

论著 | 双眼复视病因分析(“MIDNIGHTS”原则)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2021年)

江桂华:病影结合看图识病之颅内肿瘤篇【回播】
【精品推荐】颅脑MR阅片的临床“妙计”

目前为止最为详尽的大脑沟回的标记图谱

神经系统学习: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点最全总结

【精品】十大脑干解剖层面及功能详解!

神经解剖: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局部精讲】

神经系统经典知识点-图解

经典解析:腰痛、牵涉痛、根性痛和神经根病的区别

【脑血管专题】脑血管的应用解剖

头颅MRI入门之易误诊影像系列(全)

【T2WI反相图学+标本】高清颅脑断层解剖

【人手一册】史上最详细的高清头颅MR解剖

明明白白脑沟、脑回,简简单单功能解剖!

【丘脑专题】丘脑—皮质联系,定位诊断必备!

【内囊专题】:内囊的功能解剖,掌握这篇图,内囊不犯愁!

【脑血管病影像专题】常见脑血管疾病的MRI表现

神经病学基础—定位 定性

【必读】这些颅脑MR容易漏诊,都总结好了!

脑白质纤维解剖课件学习,这下理清楚了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脑血管系统影像解剖学:3D模式呈现

【推荐】高清大脑断层解剖、脑干及核团分步走形特点

【收藏】史上最全的CT断层解剖图谱

常见脑血管性病变的CTA,看这份PPT就够了

幕上慕下脑池MR高清详细图解

奈特神经解剖学-脑部高清图谱

重要神经结构的血供示意图

【推荐】脑桥病变的定性诊断与影像学特点

各类脑血管畸形的病理基础、临床、影像学表现【总结大全】

【精品】脱髓鞘疾病的MRI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深度学习】高清头颈动脉系统解剖

《脑卒中临床评估量表教学视频》NIHSS评分视频教学一等奖作品

饶志仁 教授 |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这几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需要掌握!
记住这些典型分布区,诊断【脑梗塞】多留意细节

双侧基底节区病变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全面】

没有MRI,超早期如何利用CT诊断脑梗死

头面部不自主抽动【门诊一定会遇到】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诊疗专家共识——要点总结

颅内DWI高信号疾病表现——从认识疾病到特异性诊断

Hoffman征(霍夫曼征)的那些事

常见神经根支配区——肌节与皮节,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脑出血后是否重启抗血小板治疗,重启的最佳时间应该选择何时?

单发性持续性眩晕——脑干和小脑病变

深度解析——手结区梗死

脑血管 | 当解剖遇到临床!

脑血管解剖学习总结

血肿分期丨记住这个手势就够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篇文章!

前庭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技巧

【精品中文版】脑卒中影像学鉴别诊断(大全)

超高清头颅 7T-MRI 三位动态影像(可作为教学素材)

复视 | 从解剖到临床

汇总典藏版 | 中毒代谢性脑病的MRI表现

临床超实用 | 手把手教你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更新版】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

天天念叨的“偏心靶征”,原来是这个病!

一文定江山 | 脑血管解剖基础

【经典】基于血管解剖的脑血管病解读

图解脑桥梗死、豆纹动脉梗死机制 | 解剖和示意图

神经系统查体简要思路

典藏 PPT | 自身免疫性、中毒性、代谢性脑病的MRI表现


关注公众号,了解哪方面的内容,留个话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zmh17337166505(微信)

神经病学医学网
神经病学医学网是为神经科医生提供服务的平台,旨在介绍神经病学领域最新动态,分享神经科经典病例,传递神经病学医学知识,服务于临床,助力于神经科医生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