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言法语|后疫情时代下的三城IPO争夺战。

情感   文化   2022-11-21 12:00   广东  
(关注姐妹瓜,这是我们第399篇原创)


喽大家好,这是被本人的拖延症封印了一万年的旧栏目……


很久没有写过关于IPO的小故事了,趁着最近新鲜滚热辣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以下简称:GFCI),我周末加完班后又自愿追加了半天小班,系统地研究了一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作为亚洲三大金融中心的各自特点,最后发现号称最专业、最权威的GFCI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以下纯属个人在脑抽风的情况下完成的家庭作业,不代表任何权威,请看客们轻松对待~


最新的排名显示,香港以一分只差被新加坡赶超,

跌出全球前三的位置


#1

 靠天吃饭的新、港、上


体的命运受很多先天因素所左右,比如身高、颜值、智商等;而一座城市/国家的命运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扎根在哪里。穷国之所以穷,不能把锅全甩给政府;反过来也一样,富国之所以富,很可能要把百分之九十的功劳归于其本身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就是这样的幸运儿,这么多年里只有它们三个有资格争夺一下亚洲金融中心的宝座,这是因为新加坡作为马六甲海峡出来最重要的转口港,香港作为华南最重要的深水港,上海作为长江口和东海交接的港口城,均以超强的区位优势受惠于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而亚洲其他地区只能望洋兴叹,这就是地理决定地位的铁律。


但一山容不得三虎,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又是彼此最激烈的竞争者,此消彼长地互相追赶和进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曾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被香港赶超;而如今GFCI又让很多人相信,香港大势已去,今日卫冕之王当属新加坡。真是如此吗?我想回到它们各自的区位差异性来重新思考这一问题。


先来看香港。在此有必要先科普一些朗朗上口的IPO术语,比如深港通、沪港通、深股通、沪股通,听名字你就大概能猜到这些机制的共同目标,无外乎就是在内地和香港股票交易市场之间架起互通有无的桥梁。疫情爆发后,虽然香港和内地在物理意义上暂时切断了联系,但这丝毫不影响内地企业想要赴港上市的热情。


我也是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被调回了深圳办公,近一年来面对的基本上全是内地的企业客户,而“大湾区”这个国家战略更凸显了香港能背靠内地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它一方面承载了中国内地和华南腹地,另一方面链接了内地与海外,怪不得有人称香港其实是一座“中介港”,这个title不仅可以形容它发达的服务业,实际上也是它在地理区位上最直观的体现。


相形之下,新加坡就可怜多了。它原本的腹地是马来西亚,1965年独立后干脆连这唯一的腹地也失去了。大陆近几年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大批急需用钱的优秀企业,如果CEO想借助IPO融资,会选择五小时经济圈的香港,还是更遥远的新加坡?结果其实一目了然。



当然,虽然说靠天吃饭,但也不能干等老天爷赏饭吃。我觉得香港未来的机会还是蕴藏在“大湾区”这个概念里,如果真地可以很好地整合以深圳为首的华南地区资源,发挥深港两地双子城的最大优势的话,香港未来的金融版图还可以比现在表现出更大的野心及竞争力。



#2

谁最想争夺金融第一的地位?


一个问题是回到问题本身:关于这个“亚洲金融中心No.1”,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真地在卷排名,还是只是无奈被大家拿来参照比较?要回答这一点,可能要聊得更远一些,看看三个地方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它们今后的定位策略。


上海以“国际化大都市”著名,但你在上交所只能看到A股的交易。这个现象不用我多说,大家应该能品出上海作为我们国家最发达的超级一线城市,注定有植根于其血液里的政治敏感性,所以可谈的其实并不多。


但新加坡就很有意思了。我最近在看李光耀的自传,最大的读后感就是明白了新加坡不必然成为今天的新加坡。在它一跃腾飞的变迁里,一个最重要的偶然因素就是李光耀这个人。虽然新加坡独立时,李光耀当着全国观众落泪,他的难过不无道理,一个失去了马来作靠背的小国,未来应该何去何从?这是落在李光耀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但他承受住了这个压力,通过精英+法治治国,新加坡成为了南洋中最强大的黑马。



而香港很早就借助其作为转口贸易港的区位优势,成为远赴美国、澳大利亚修铁路的华工们的中转站。这些华工在海外挣了钱后要把钱寄回家,于是产生了自由兑换货币的需求,香港也因此在提供货币兑换的过程里刺激了金融市场的大流通。可是先天条件太好的反作用就是容易偏科,香港的短板在于它的实业和制造业相对不足。之前我在香港生活和工作,对它“寸土寸金”的人口/土地占比印象深刻。在这样密不透风的城市里要布局产业经济,确实有现实上的困难和障碍。



但新加坡没办法这样任性。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它不可能不发展实业,这使新加坡在命运的鞭策下成为全球重要的炼油、半导体、高端精密制造业的输出国,相比之下,金融业反倒只是新加坡锦上添花的一笔。由此可见,香港靠挣佣金就能活得很滋润,而新加坡却更希望搞好本国的产业经济。两个地方因为各自的基因、现状、政策不同,定位及规划也就注定会有很大的差异。至于是否超越香港成为“新一届”的亚洲金融中心,我猜新加坡的内心os是:whatever。



#3

 金融自由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过对比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的相同点,我尝试理解一个金融自由港的充分必要条件到底是什么。有一段历史很能看出这里面的必备要素——


东南亚国家曾经有一阵很乱,不少财阀财团腐败分子挣了钱后,面临着把钱放哪儿的问题。假如放在本国,那就要暴露在法律清算的风险里;假如放在中国、美国或英国,这些大国又各有各的政治诉求,地缘政治很容易使富豪的资产最终面临被查封的危险。


这么看来,最安全的地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政治中立、司法稳定、金融市场足够大。第一条几乎可以排除所有大国(也就同步排除了上海),第二、三条又可以筛掉一切不发达地区。放眼整个亚洲,三个条件都符合的地方屈指可数,也就新加坡和香港了。


从法律角度看,这两个地方都属于普通法系,相比于成文法,普通法更注重个人权利保护,因此也就更有利于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成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普通法的所在地往往直接融资更发达(股市、债市),而成文法所在地则呈现出间接融资更繁荣的景象(银行借贷)。我们国家属于后者,所以银行一直是我国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纽带。


对于第一个要素“政治中立”,不好在这篇文章展开说太多(你懂的)。但从联交所的监管趋势来看,确实能看出香港愈发依托于内地安排的迹象。随着大陆对香港管制的深化,这种相互交织的政策及管理渗透是难免的。但我个人不认为这构成所谓的“长臂管辖”,更不意味着这对香港而言注定是劣势,相反,内地和香港可以发挥很有力的互补作用,让香港去吸引国际投资者,让上海继续面向全中国的市场,打个配合可以使两地的长板都得到升级,这本身可以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4

卷的只有金融地位吗?


GFCI的排行榜出来后,不少人哀叹昔日的“纽伦港”沦为了“纽伦坡”,香港这座东方之珠的光环正在快速消退,新加坡必定成为亚洲的未来之子。如果只看排名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未免有点太武断了。


就拿资本市场举例,上海的主板和科创板就是A股的天下,新加坡交易所收纳的则大多是东南亚或南洋企业,而只有香港主板是真正意义上最国际化的证券交易市场,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中国的独角兽,也可以找到俄罗斯注册的铝业公司。


按地域划分的截止2020年年底在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数量及占比


我过去一年有幸参与了一家意大利高奢行业的上市项目,光是一个项目就动用了我们在北京、深圳、香港、米兰和美国等多地办公室的资源,身处如此多元的工作文化环境,在我而言还是第一次的体验。虽然当时被意大利人的英语口音折磨得死去活来,而且常常为了迁就各地时差而颠倒作息,但整个过程还是非常令人振奋且充满了惊喜!


所以,无论从股市的流动性、上市公司的市值,还是上市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及知名度来看,新加坡及上海都跟香港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但三地卷的当然不仅仅是金融地位,还有更重要的——人才


对人才的抢夺促使新加坡、香港和上海不断调整人才优惠政策,并为吸引优秀人才来当地置业而相继推出越来越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在于创新力度,如果一个地方创新不足,它的活力和发展潜能一定也是欠缺的。这在三个地方交易所近几年的改革措施上可见一斑:上海很早就推出了科创板吸引特专科技企业融资上市;香港今年也赶紧追上,刊发了针对硬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的咨询意见,成为科创板很有力的补充;而今年蔚来在新交所的上市动作更是刺激了新加坡思考如何更好地调整和修订二次上市规则,以吸引越来越多大中华企业来新加坡IPO。


除此之外,香港今年为了“抢人才”,还推出了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只要年薪、或者毕业大学和工作经验满足要求,即使不在香港读书,也可以直接来港工作。上海和新加坡也有相应的“招贤纳士”的政策,毕竟金融地位丢了还可以再争取,人才丢了就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5

尾声


以谁取代了谁的金融地位呢?聊到这里,我相信答案已经不重要了。相比于地区间的竞争,对于普通人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从中发现共性和规律,并由此反思一个城市/国家的活力从何而来。这不仅对我们理解一个地方有所助益,更为我们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


下一篇“伞言法语”我打算借多领国的IPO聊聊gamification(游戏化)的现象,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文章末尾点在看或喜欢,以此激励我快快动笔!


祝大家有个愉快的周一~

 

被封印的伞言法语

伞言法语|墙与鸡蛋,一个法律打工人的日常思考。
伞言法语|德云社拒绝上市,郭德纲太傲娇or太清醒?
伞言法语|辛普森「杀」妻案(二)之程序正义
伞言法语|辛普森「杀」妻案(一)


即将推出我们400篇纪念文啦!敬请期待!!


姐妹瓜的生活谈资
我们是一双叕双胞胎,想和更多的朋友心有灵犀,产生共鸣~希望我们的日常感悟和干货,能启发大家思考,让你们爱上用文字记录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