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初的荐书推送里,我曾掷下豪言——要在深圳定期组织线下读书会。结果一拖就拖到了五月底,直到这个计划差一毫米就要流产了,我才紧锣密鼓地用一周时间策划了今年的第一期读书会。所幸「凡事开头难」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自从有了第一期,此后便顺理成章地在七月、八月和十一月依次有了第二至第四期,而且均为改良版本的徒步+读书会配套模式。承蒙新老朋友厚爱,来的人越来越多,每次分享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原本定于上个月中旬举办2022年最后一期读书会,万万没想到陆续有22人报名参加,可惜人不胜天,深圳的疫情急转直下,最终还是被迫取消了原计划。期待许久的愿望落空,未免使我难过了挺久。也是通过这最后一次未能成行的遗憾,我才猛然意识到2022年这几场读书会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一开始想要策划线下读书会的初衷很简单,只因2021年疯狂读了不少书,却苦于没能找到一个分享和表达的出口。没关系,2022年咱自力更生,试着号召一批同样爱书的朋友,在「文化荒漠」的深圳徒手搭建一个诗和远方的小小乌托邦。这个城邦并不精致也不恢弘,我甚至没有为它设计过像样的规则与流程,总是凭着好运盲选到一家适合多人围坐分享的小众咖啡店,仅此而已,剩下的便交给来的朋友,交给形形色色的书籍,交给书带给我们的思想交锋与持久的震撼和感动。我尝试过三种不同的分享形式,一是自由话题,大家随意发挥,各自分享一本近期的读物;二是半命题,不限定具体书目但要求必须是女性作家;三是命题作文,一起共读同一本书,看看每个人的个中看法与体悟有何不同。神奇的是,无论是哪种方式,书总能极大地激发我们的表达欲和同理心,即便大家带来的是全然不同的书,我们也能从彼此的近期阅读中体察到阅读者某种具体的心境与经验,而当这种心路历程与我们自己的所读所想交叠在一起,我便真正感受到了某位诗人说的「I’m alone but I never feel lonely」的境界。正因如此,我对读书会的期待早就不是简单地渴求一本好书,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于这一场场真诚的与人的链接中,和它来个实实在在的熊抱。这么看来,书大抵是我2022年最有效的社交货币了。通过这四场读书会,我不仅认识了更多同样爱书的新朋友,而且也在一期一会中被这些有趣的灵魂引向比诗和远方还要遥远美好的所在。这一段的末尾,再简单谈谈这四期读书会中我的分享书目(每一次分享我都很认真地写了千字以上的逐字稿,今天这篇却只能简单为每一本书浓缩一段话的推荐理由供大家参考~):第一期分享:《偷书贼》。这是Aki从上海寄来的书,我因此格外珍惜,翻动书页的过程也似乎重温了Aki读书的童年。主角利赛尔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但穿插在她不幸生命里的惊喜无一不被书籍照亮。这个故事最直接的主旨可能有些鸡汤,但我却无比认同:书真地可以拯救生灵,无论是灵魂还是肉身。第二期分享:共读刘瑜的《可能性的艺术》。我更早以前读完了刘瑜最经典的那套系列,包括《送你一颗子弹》《观念的水位》《民主的细节》,「刘瑜」这个名字就已经是可读性和深度思考兼具的保证了。果然,「可能性的艺术」让我们每个人都意犹未尽,第二期读书会虽然只有六个人,但我们在咖啡店里聊到忘乎所以,直到夜幕初降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期话题尺度颇大,大家结合我们国家的疫情政策及当时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几乎在「可能性」之外又碰出了更多可能性,共读(也是阅读)的惊喜正在于时刻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一遍又一遍地重新理解眼前这个已知的世界。读完电子书后又收到好友老瑾寄来的刘瑜全套纸质书,开心得像个孩子~第三期分享:《它们的性》。这一期限定为女性作家的书籍分享,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90后博士后王大可的动物世界,结果一经踏足便一发不可收拾,只花了不到三天时间就啃完了这本科普读物。这本书通过比较严谨的学术论证,展现了我们从未有机会了解到的动物的性爱生活。但如果说得复杂一点,它讲的又不单纯是「啪啪啪」的羞羞事,还有动物之间的求偶和交配策略。我觉得作者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不是简单为了科普而科普,在那些严谨的论述和周详的考证背后,她从未停止过让读者往更深处思考的努力。《它们的性》不仅拓展了我对进化论的思考边界,也促使我开始反思弱者生存处境的现实问题。这本书同时让我意识到规则世界里的无规则性——规则首先是由强者制定的,但弱者亦从来不会甘于命运的安排。第四期分享:《叫魂》。这本书毫无疑问会成为我的年度最爱,没有之一。因此它值得在这最后一段里多占点篇幅,以凸显在我心目中无可取替的地位。《叫魂》从一开始就带着丝丝入扣的悬疑推理味道,它讲的是1768年(乾隆盛世)时期在江南地带发生的一系列和叫魂及妖术相关的案件。可正当你沉迷于对叫魂案的推理时,孔飞力却突然把这个悬念置于一边,他想让读者看到的远非几个带着神秘色彩的民间故事,他要解读的是在这些故事背后一个最难解读的故事,那就是妖术恐慌是如何从地方性事件一步步演变成推动整个清朝政治制度运作的燃料。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系列妖术故事,还看到了孔飞力为我们构造的这一故事的三个不同版本:一个讲的是流传于普通百姓中的妖术恐惧,一个说到了皇帝如何逐渐确信妖术其实是谋反的烟幕,还有一个述及对妖术不置可否的官僚们所面临的困境。于我而言,书本到了第九章才到达真正的极峰!孔飞力以小见大、由内及外的历史观让我不止一次在颅内高潮,除了一遍遍赞叹这是神来之笔,已激动得再说不出其他话了。在孔飞力的分析框架下,我等于重新学习了一遍初高中历史。以前对于「官僚君主制」的印象是严丝合缝的科层制,是皇帝的专制与独裁,是金字塔的权力输出和压迫,无论是什么,这个制度在我九年义务的头脑里是确定的、可预期的、稳定的。但孔飞力却提出「官僚君主制」有着自相矛盾的另一面:就其是官僚制而言,它给君主留下了多大的余地?就其是君主制而言,它又如何才能使个人的专制权力与普遍规则的体系共存?在叫魂案中,孔飞力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弘历皇帝所能做出的不过是些有限的选择,甚至贡献了全书最好笑的一句比喻:「繁忙的君主会发现自己的「作用」只不过是文件处理机中的一个齿轮(尽管是一个镶钻的齿轮)。」总而言之,我强烈推荐每个人去读《叫魂》,我自己也计划2023年重读第二遍。欢迎大家读完后找我共享读后体验,并请永远相信书作为社交货币的属性,希望2023年因为阅读能链接更多有趣的灵魂~近两年在阅读这件事上发生了不少变化,一是读书的门类越来越杂,从自然观察到哲史文学都有;二是读书习惯越来越跳跃,以前有些阅读强迫症,无法接受一本书还没读完就开下一本,现在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海王」,最多可以同时间看七本书,今天把这本书翻十页,明天想起来又去拨弄另一本,来我们家你会发现到处劈叉着各式各样的书,大部分都停留在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我看着它们倒也不难受,在这件事上从不为难自己,读到哪里就是哪里。哦,差点漏了一个败家的习惯,每次去逛实体书店总忍不住又入手一两本新的纸质书,私心想以这微不足道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实体书店晚点倒。朋友有时候看不过去,问我上次买的书看没看。我老实回答还没拆封,朋友立刻一个白眼,语重心长地和我分享看完一本书再到下一本的省钱妙招。可自从尝到了同时间跨界阅读的乐趣后,我便再也回不去一心只对一本书的状态了。有时候是我在某一特定阶段为了解答内心困惑而去主动寻找相关主题的书,有时候是某一本买了一年多的书不知从哪个角落冒出来,仿佛命定似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找到我然后给了我当下面对困境的勇气。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开始梳理2022年看过的书(包括所有看完和没看完的),原本是想仿照去年的结构,根据书的不同品类分段落分享,但列出完整书单的那刻我就放弃了这一不切实际的念头了……我的书何止是杂,简直可以说无任何规律可循。但它们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观感,甚至在交叉阅读中带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和收获。在读《可能性的艺术》时我突然想起那套堆在床头的「邀请系列」,于是抽出《政治学的邀请》同步阅读起来。相比刘瑜,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站在一个更抽象的高度来分享政治学的美,虽说是入门介绍,但因为我们的大学必修课里从来没有一门接近「公民教育」的课程,我刚开始读这本书略有些吃力。幸运的是可以结合刘瑜更贴近大众语言及现实生活的《可能性的艺术》平行阅读,于是对两本书以及对政治本身都有了更丰富而立体的理解。不约而动地,我从这两位分别来自中国和西班牙的大学教授的书里都读到了「民主」的核心要义:民主不仅仅是一个做决定的方式,它具备更丰富的内涵,包含一些不可撼动的原则——尊重少数人,尊重个人自主权,维护每个个体的尊严与生存方式。在这个民主营造的基础之上,生命形态的多重性得以铺陈延绵。某次出差途中把2021年的存货《未来学大会》读完了,对于一个绝对的科幻迷,这本书让我看完后嗨了一整天。这本写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幻故事野心很大,直接对准2039年的光景。背景设定就很有远见:人口爆炸导致人均资源匮乏,只好把每个人沉浸到虚假的幻想中去,让人们在糟糕的环境中也能「自欺欺人」地享受宽裕自由的生活。那个年代的未来学家们对人口爆炸的担忧远超今日,真叫现代人唏嘘不已。几乎是同一时期因为随机波动的推荐而买了欧阳婷的《北方有棵树》,这是一本近似纪录片或人物传记般的自然观察类纪实文学,之所以要加上「文学」二字,因为作者的文笔太优美了,看完这本书后除了对动植物有了更广阔的了解,也会对大自然多一份崇高的敬意。我常常在吃早餐的二十分钟内随意翻上几页,书里很用心地布满了不少作者亲自拍摄的插图。当清晨的阳光把纸张和指尖都晒得暖暖的,来自作者的任何一句最朴素的描写都能触动逐渐苏醒过来的全部感官。真地就如作者所说:「感官是需要一直坚持使用和训练才能保持灵敏的。」多亏了《北方有棵树》,从此每周末的徒步我都多留出一个心眼,像一个新生婴儿重新开眼认识这个世界,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就都重新有了待被发现的可爱之处。于是我重新捡起了冉浩写的《蚂蚁之美》,早已忘记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买的这本书,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在这个时期读这本聚焦蚂蚁社会的科普读物,让我意识到到即便是微渺如蚂蚁,也都藏着这一生物特有的智慧和生存法则。就像前面提到的《它们的性》,有时候动物或许才是启发人类灵感的那把钥匙。然后便是某次逛旧天堂书店时淘到的《天真的人类学家》,一本看着很厚实际上读起来毫不吃力的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笔记。我是因为偶像项飙才突然对人类学充满了浓厚兴趣,这本《天真的人类学家》打消了一部分我看待人类学论著的那层厚厚的光环,让我见识到了抽象的人类学专论与血肉模糊的原始事实间有何关联。很感激作者的坦诚与幽默,这几乎是一本全无加工、一比一记录人类学家如何开展田野调查的学术日记,非常有趣。2022中秋节的大鹏所城,在萨特和波伏娃的注视下读书除了类日记的学术笔记,我去年还读了一本畅销的人物传记,想必很多人也在各大书店的畅销书一栏撞到过——《李光耀回忆录》。我原本冲着对新加坡治国历史的兴趣剁的手,结果书到了才发现封面一个不起眼的副标题——新加坡双语之路。因此这本书的切入点其实非常小,只是写了李光耀如何使英语成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华语成为第二语言。在得知自己「上当」后有点小失落,但读完这本书后又觉得没有遗憾了,因为从新加坡的「双语治国」就能窥见李光耀的领导才能和治国理念,由此举一反三,大概便能明白新加坡何以在脱离马来西亚后仍能一跃成长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小说这个门类则贯穿了2022年始终,在那些开心或失落的日子,在无数个emo而焦虑的夜晚,小说总是以最忠实的姿态伴我左右。《卡拉马佐夫兄弟》《面纱》《刀锋》《杀死一只知更鸟》《悉达多》《鼠疫》……这些故事既给我带来欢愉,也为我提供了映照现实的视角,最重要的是,每次从故事中醒来,我便又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记得《十三邀》采访唐诺的那期节目里提到:「要想完整地理解世界,就要读一些基础的、沉闷的、难啃的书。」看来,要想维系一个人广阔的好奇心也是没有捷径的,唯有把时间和体力贡献给书籍,你才能在这日积月累的付出中最终获得来自书的馈赠。在这一点上我跟唐诺有一样的「成本收益观」——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项提高智识的活动了。一个书写者,一个伟人,把Ta一生的哲思都浓缩在了这几本巨著中,而现在一本书要多少钱?不过50元左右。你用这50元钱去换别人以生命书写的智慧,这么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恐怕世上除阅读外也别无其它了吧。而更「功利」来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持续的阅读是必要的。反观我们这六年多的写作历程,从聚焦自己局限的生活体验,到输出更复杂和真诚的思考与对话,这是书带给我们的改变,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长期坚持写作的原因之一——从书里汲取的养分,我们总觉得有义务还一部分回去。这个债当然是还不清的,我们从书里索取的远远比我们创作的多那么多,但至少我们还愿意分享,愿意为好书的传播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如果说啃难读的书本身就有门槛,那么写作将比阅读还要「难受」。这个难度是渐次递增的,因为写作意味着你在阅读的基础上还必须融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必须触类旁通层层架构起来的知识网络,有时候甚至必须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并推翻过往的认知,以更谦卑的姿态扎入广袤的未知海洋。所以我常跟胡子妹妹开玩笑:只要我们还在读书、还在写作,我们就绝没有放过自己,就不可能待在舒适圈内。但这样的「自我折磨」是我们心甘情愿的选择,因为这个过程痛并快乐着,它在把我们推向新一年的「折磨」中也带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巨大幸福,而这种幸福并非每个人都有幸品尝过,只有热爱并坚持日复一日阅读和输出的朋友才得以领会。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已经比很多人要幸运多了~我想,博尔赫斯说的太对了,「天堂的样子应该是最接近图书馆的模样」。希望我们在2023年都能在书的天堂里继续找到自我安顿的力量~
1. 《鼠疫》(作者:[法] 阿尔贝·加缪)
这本书真的是当下疫情的真实写照!围绕疫情,我们去年写了好几篇文章,也就隔离录了一期高赞podcast,部分可以戳这里回顾:胡说八道 | 香港第五波,穿越疫情火线。山湖共话04|发生在隔离中的一场自由对话
2.《杀死一只知更鸟》(作者:[美] 哈珀·李)
这本书很对口我的法律专业,探讨了何为公正以及优秀律师应该有的模样。围绕法律题材,我们写了好几篇有趣的伞言法语及认识你系列,戳这里回顾:伞言法语|墙与鸡蛋,一个法律打工人的日常思考。认识你|刑辩律师眼里的折叠世界
3.《卡拉马佐夫兄弟》(作者:[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不得不承认第一遍是没太看懂的,2023年继续读!但小说中关于爱情的刻画让我动容,我们也写过一些关于爱的主题,戳这里回顾:写在情人节 |我们需要怎样的爱情和婚姻?
4.《面纱》(作者:[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毛姆的小说就是质量保证哈哈哈,同步推荐他的《刀锋》,我看的是英文原著,深刻体会了一把英语之美~
5.《变色龙》(作者:[俄] 契诃夫)
很有讽刺意味的短篇小说集,读的时候时常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关于对周遭的事物保有想象的空间,我们写过这一篇WeekendHook:WeekendHook#01 | 打工人与景观植物。
6.《打破二元,接纳复杂》(作者:青年志)
关注「青年志」这个公众号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这里面的文章多么良心,我们曾在一篇推送里引用过这本书的观点,戳这里回顾:在流动社交里,爱上具体的人。
7.《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作者:[日] 上野千鹤子)
先通过B站一个上野在东京大学的讲课视频认识了这位超有智慧的女教授,然后在书店闲逛的时候看到这本书,读了第一章就停不下来了,喜欢上野的学术论证方法和一针见血的洞见。关于女性话题,我们的推送里也不止一次谈及,戳这里回顾:在遍地的女性叙述里,寻找自己。
8.《叫魂》(作者:[美] 孔飞力)
无论表白作者多少次,都远远达不到孔飞力真实的水平。答应我,一定要看这本书,你就会明白颅内高潮是种什么体验了~
9.《悉达多》(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这本书让很多人和自己和解了,享受当下也是一种生命体验。不过我们在一期播客里轻踩了书中的某一性别维度,好奇这个槽点是什么的可以戳这里回顾:山湖共话06|重新看见消失的女性
10.《心存旷野,手握玫瑰》(作者:[中] 刘筱)
这本书是某期读书会后一个分享者送给我的,带着它去了大鹏过中秋,被刘筱的文笔所感化,写下了一篇关于古城审美的文章,戳这里回顾:审美停在第N座古城。
11.《社会学的邀请》(作者:[美] 威特(WittJ. ))
这就是文章提到的「邀请系列」,除了上面介绍的社会学之外,我们还看了《法学的邀请》([英]布赖恩.辛普森)、《伦理学的邀请》《政治学的邀请》([西班牙]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还有最最震撼的,《语言学的邀请》([美] 塞缪尔·早川)。针对最后这本《语言学的邀请》,我们录制了一期关于语言的podcast,戳这里回顾:山湖共话03|用匮乏的语言反观语言的力量
12.《天真的人类学家》(作者:[英] 奈吉尔·巴利)
这里必须再次放出我的偶像项飙老师!我们在一期关于「社交」的文章里第N次引用项飙老师的「附近性」观点,戳这里回顾:在流动社交里,爱上具体的人。
13.《梦里花落知多少》(作者:三毛)
去年的荐书推送(遗漏的可以戳这里:1月荐书|照亮生命的那些瞬间)里就给自己贴上了「精神三毛」的标签,今年继续在她的随笔杂记里获得长久的治愈和感动。关于游离于主流之外这件事,我们近期录了一期podcast,戳这里回顾:山湖共话08 | 最好的成长,应游离于主流之外。
14.《寂静的春天》(作者:[美] 蕾切尔·卡森)
这是我去年看过的最激发环保意识的一本书,看完后我们写了一篇关于消费主题的文章,戳这里回顾:胡说八道 | 如果消费有道德,我希望环保即正义。
15.《北方有棵树》(作者:[中]欧阳婷)
充分调动感官的一本书,胡子妹妹在一篇徒步的文章里也谈过自然带给人的思考和力量,戳这里回顾:胡说八道 | 出门左转,扎进深山。
16.《蚂蚁之美》(作者:[中]冉浩)
也许从蚂蚁的社会中能获得关于人类世界的一些启发。
17.《我与地坛》(作者:[中]史铁生)
二次重读史铁生的文字,还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关于疼痛,我们曾在一期podcast里不忌讳地直面它,请戳这里回顾:山湖共话01|从《成瘾剂量》中看我们与疼痛的关系
18.《李光耀回忆录》(作者:[新加坡]李光耀)
看完这本传记,就明白了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新加坡,最大的变量就是李光耀本人。我们也曾对比香港、新加坡和上海三地的资本市场,其中谈到了李光耀的治国理念和智慧,戳这里回顾:伞言法语|后疫情时代下的三城IPO争夺战。
19.《未来学大会》(作者:[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六七十年代的人具有这样的脑洞是难以想象的,小说很短,单程一趟飞机就能读完~
20.《可能性的艺术》(作者:[中] 刘瑜)
还有刘老师的《观念的水位》《民主的细节》及《送你一颗子弹》,我甚至迷恋到去翻她早期的一些博客短文,真地是刘瑜最忠心的迷妹了。在其中一篇散文里,刘瑜谈到了年龄焦虑,我们去年也做了一期关于年龄的podcast,戳这里回顾:山湖共话02|倒数时刻,关于年龄焦虑的一切。
21.《The New Division of Labor》(作者:Frank Levy / Richard J. Murnane)
这本书给了我工作转型期的无限思考,在它的刺激下写出了去年最满意的一篇职场文章,戳这里回顾:职场直说|我在职场转型期的一些思考
22.《流俗地》(作者:[马来西亚] 黎紫书)
这是原计划定于去年最后一期读书会的共读书目,为此写了好几千字的读后感,希望2023年的第一期读书会可以把这本书续上!作者的文字给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希望我们新的一年都能平安健康、勇敢前行~但苦痛从来不应该被忘记,2022年确实是悲剧频发的一年,作为幸存者,我们应该缅怀,更应该以极大的爱心和热情面对今后的生活。东航罹难事件的记录,戳这里回顾:致哀东航空难:安全是这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