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教育的两条路径:靠目标,还是靠直觉

情感   其他   2024-01-22 12:00   广东  
(关注姐妹瓜,这是我们第424篇原创)


周末在深圳策划了今年的第一场线下读书会,读的是黄灯老师写的《我的二本学生》。没想到这次的教育主题竟然吸引了23人前来,原本订的咖啡店没有包间,我们几乎霸占了整个二层。大家坐在高脚凳、小板凳、皮沙发上,把一张方桌里外围了三圈,激烈的讨论从下午两点持续到五点半,颇有古希腊时期的斗智氛围。




我们拥有关于成长和教育的集体记忆,于是总能很轻易地体察彼此“小镇做题家”的共通命运,并从中找到一种不言自明的互怜和默契;但高考仍然是一道鲜明的分水岭,站在大学的起点往前看,每个人逐渐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线,而这些鲜活的个体经历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重塑着我们的思维和目标,差异之处竟也碰撞出了不少意料之外的火花


作为当天早上不幸确诊了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失声人,我的即兴表达能力被残忍剥夺,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家群情激昂地对话。虽然有点难过,但这次经历也赋予了我一次独特的上帝视角,可以全身心投入地聆听不同的声音,并把我的观察结合当下的思考记录下来。这篇文章既是一种日记式的纪念,也可以算作一次来自教育的反问,而我们这些亲历者都有义务坦诚地回答:我们终究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当天引起最广泛讨论的是胡子妹妹提的两种成长路径,一是目标导向型,即全盘规划、未雨绸缪,为了到达终点一步步稳扎稳打地有序推进。二是直觉依赖型,即与目标导向相反,不过度依赖一个所谓的“规划”,而是凭借直觉和行动力,抓住机遇后主动适应,走对了就顺势前行,走错了就修正调试,由此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目标导向”和“直觉依赖”这两个词的出处来源于郑雅君的博士论文《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而它们在书里的原本含义与上文其实出入挺大。郑雅君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不同阶级的学生在安排大学生活及设计职业规划上的差异。



被定义为较低阶级出身的孩子往往是“直觉依赖型”的大学生,他们延续着从小到大的努力惯性,还是以既定的高中模式应对完全变样的大学生活,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清晰的掌控感,很有可能在毕业出路上迷失方向。而家境较好的学生则多是“目标导向型”选手,他们很早就明白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的场域,会提前规划学习投入与社会投入的比例,有目标地为自己的出路积累足够的筹码,最终赢在大学的起跑线上。


胡子妹妹重新定义了这里的“目标”和“直觉”,她认为目标的前提是我们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和擅长什么,其次才是为这个目标付出行动。可是这里的“知道”很多时候只是自以为是的“知道”,它的危险在于预设了我们必须遵循的路线,而即便最后走到了终点,我们可能也只是在一个假定的框架里“一厢情愿”地前行。


在我们两周前的推送里其实已经写过:放弃做太长远的计划,直觉+经验+知识可以带你前往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之地。MBTI里我是个铁打的J人,以前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过一种随波逐流、失去秩序的生活。但MBTI本身其实也有点像个“陷阱”,当人越是被一种理论所定义,就越容易被套牢在这种知识里,于是也就越固化对自己的认知,觉得我必须怎么样,且不能怎么样。


仔细想想,我们的成长中有太多类似这样的理论,来自父母的“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的理论;来自学校的“只有考上985、211,才能拥有光明前途”的理论;来自社会的“只有上岸和考研,才是未来的好出路”理论……这样的理论无处不在,而其广泛的存在感,恰恰解释了当胡子妹妹质疑“目标导向”的限制,并提出“直觉依赖”的成长路径时,为什么读书会现场的大部分人都表示困惑不解。毕竟我们在目标导向的教育体制里浸染了太久,已经较难再适应自由且自发的散打模式。由此可见,理论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它只要形成主流观念,就足以在无形中左右人们的行动逻辑和发展轨迹


然而,正如MBTI其实无法测算你的置业取向一样,理论对于我们的自我探索也不过是个参考作用。胡子妹妹所说的“直觉依赖”,放在我的语境里,其实是对抗理论力量的现实行动。我们只有在具体且复杂的实践中,才能真切地感知自己的特长和能量,也才能更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个行动引领另一个行动,新的行动又触发新一轮机遇、带来崭新的命运链接,我们正是在这连带性的事件中得以完成自我的蜕变。相比在理论中认识自我,行动对自我的塑造虽谈不上更深远,但至少更真实,更贴近我们原初的模样。


当然,回到一开始的问题,难道目标导向就不重要吗?错,目标依然十分重要,但它的重要性并不体现在字面意义上。对我而言,目标不是制定计划的必然环节,而是灵活的行动指南。在随机应变的现实行动中,目标为我们指明了通往下一个行动的方向,它增加了我们获得成功的概率,也使下一个行动成为可能。说到最后,目标与直觉的关系,其实不是理论与行动的关系,而是行动方法论与行动本身的关系。归根结底,只有行动才能引领我们找到现实生活的答案。


这么说来,我们一起共读的那个下午,以及这篇零散的记录,也是构成行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会的意义,不正是在于从空中楼阁里走下来,和真实的人见面,回应我们自己的生活、思考和生命体验吗?万万没想到最后的落脚点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愿景——希望今年办更多的读书会,也期待更多朋友来玩~!


读书会当天还用心地给每位朋友准备了新年小礼物~



未来计划把读书会海报贴在公众号来~

搓手期待大家在真实的参与和行动中带来更多思考!

姐妹瓜的生活谈资
我们是一双叕双胞胎,想和更多的朋友心有灵犀,产生共鸣~希望我们的日常感悟和干货,能启发大家思考,让你们爱上用文字记录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