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债券市场分化,短端收益率上行,长端收益率大幅下行。
8月份央妈买短卖长,试图调整收益率曲线,详见下文。
今天的变动主要是尾盘债券市场开始传,要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了,分两阶段。受此传言影响,长债利率大幅下行。长债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机构,这些机构交易的逻辑是:该政策会显著提升长期国债相对于按揭贷款的性价比。
按揭贷款不也30年么? 如果下调80bp,那长债的投资价值就出来了,那就买。于是超长国债的收益率大幅下行,收益率曲线再次平滑(相对于陡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么一个疑惑?都说资产荒、都说利率下行,
那货币基金收益(包括余额宝)一直下行可以理解,为什么债券型基金、理财的收益越来越高?资产荒荒在哪里?
我们展开讲讲,要知道,韭菜心疼余额宝收益率低,机构大佬也心疼自己手里的钱不能生钱。
因为债券的收益不仅仅是票息,还有资本利得。
债券收益(YTM)=票息+资本利得
举个🌰,假设我们一开始,花100块钱,买了一张面值100,票息5%的国债,期限5年。
所以,这个投资可以每年给我们5块钱的利息,以及到期之后100的本金。总计本息100+25=125。
当我们买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央妈说降息了,我们利率下降100bp。这笔债券投资给我们的收益,本质上还是:每年5块钱的利息,以及到期之后100的本金,总计本息100+25=125,对么?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概念就是“净值化”。资管新规之后,理财和债基都是净值化管理。如果这个国债我们一直拿着,直到5年后,那是的,本息总计就还是125。
但问题就在于净值化,净值化的意思就是这个债券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期,还要看这个债券如果今天卖掉,它值多少钱?还是100块么?
显然不是的,因为假如今天降息100bp,同样期限的国债,今天发的票息就是4%,面值100。这个4%票面的债券今天卖100元。
那有5%利息的以前发的国债就很香,我可以卖出去,卖出去的价格得比100块高,比如106元(也有人愿意买)。于是,当下,我可能就有5元的利息收入+6元的资本利得=11元收益。
这个例子其实就讲清楚了
1)为什么债券基金或者理财的收益在今年会很高?
因为在利率下行的周期中,虽然票息收入下降了,我们有大量的资本利得。
2)为什么货币基金的收益在今年很低?
因为货币基金是“摊余成本法”计量,没有资本利得。利率下降,票息收入下降。
那债券市场可以一直牛下去么?
我们推演下未来的发展:
有这么五个阶段:
1)初始阶段,市场利率尚未变动,只有票息收入。
2)利率开始下行,但存续的老券都尚未到期,于是票息收入保持不变,但有资本利得了。
3)利率继续下行,有些券已经到期或者转手,机构的投资经理需要重新买券。新券的票息低。于是票息收入下降,但是因为利率下的很快,资本利得快速上升。
4)利率是有下限的,日本也就干到了零利率。所以当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时候,稳住了,那票息收入和资本利得也就稳住了,加在一起甚至比初始阶段还要低了。
5)在极低利率下(比如零利率),基本就没什么票息和资本利得了。
我们现在在哪个阶段?
我们现在就在最爽的第三个阶段。债券型基金和理财的收益率很高,我们很爽。这一年,公募基金的规模突破了32万亿,多的规模基本都是债券型基金。
但是,这赚的到底是什么钱?
我们只是在透支未来罢了。
在百年大变局的背景下,在这变革的时代下,
记住,这不是周期的低谷,而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还是要给未来留一点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