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周五银行股连续两天遭受闷棍,银行指数周四单日大跌3.27%,周五单日继续大跌2.32%。两天跌掉近十个交易日的涨幅。
一鲸落,万物生。在点屎成金,花落花开中,我们提到了:
“在这屎一样的行情里,一定有变盘的机会。你看,小盘股不就涨了么?”
银行股大跌,满盘皆活,周五A股成交额突破6000亿,4000只以上个股上涨,A股股民的体感还是不错的,小小的回了把血。
一切似乎早有预兆,在8月28日就有媒体提及机构投资者抱团四大行、中石化等大盘绩优股。
这种文章读起来很过瘾,简单的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行、中石化等大蓝筹对立起来,但我觉得更像是地摊文学阴谋论。
所以我更想从底层来聊一聊,火了近一年的高股息策略。
一、到底哪些人在买高股息股票?
我给大家几组数据:
1)A股红利资产交易拥挤度位于近三年以来高位,截止8月末,中证红利指数成交额占A股总成交额比例为5.5%,位于过去三年90%分位。
2)公募基金的高股息行业持仓位于过去十年的75%分位。
3)上半年沪深300ETF净流入1500亿,沪深300中权重最大的行业就是银行。
4)保险资金上半年权益资产投资占比上升,同时险资举牌高股息个股频次也呈现上升趋势。
归根到底,确实是机构在买,而当资金聚集的时候,股价就会上涨。
二、机构为什么要买高股息股票?
那我们先来回答一下,为什么要买股票?
我稍微讲的细一点、啰嗦一点。
股票的收益来自两块:1)分红;2)资本利得。
分红比较简单,分红到账就有收益;
资本利得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每天股票有涨跌,如果卖掉了,就有实际的盈亏。当没卖掉的时候,股价的波动也会影响股票的价值,我们叫做浮动盈亏。
于是跟股票相关的收益按阶段来分:
1)持有阶段:分红收益、浮动盈亏收益
2)处置阶段:实际盈亏收益
按阶段来分有个好处,妙就妙在会计准则的确认上。
会计准则将股票投资分成了两种计量方法,企业可以自行选择哪种方法。
方法一:交易性
1)持有阶段:分红收益(影响利润)、浮动盈亏收益(影响利润)
2)处置阶段:实际盈亏收益(影响利润)
交易性的特点,上述阶段中,不管哪种收益,都是影响利润的。换句话说,不管这个股票卖不卖,只要有涨跌、有分红,利润都是一样的。
方法二:OCI(可供出售)
1)持有阶段:分红收益(影响利润)、浮动盈亏收益(不影响利润)
2)处置阶段:实际盈亏收益(影响利润)——老准则
OCI的特点,分红有正收益,浮动盈亏不影响利润,只有当实际卖掉了,才会影响利润。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利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考核指标。OCI的特点就是,只要不卖,就可以享受分红的利润,另外只要不卖,浮动盈亏是不计入利润的。
当企业需要利润的时候,可以在那年把那些涨的比较好的股票卖掉,就可以一把实现好多年的收益,从而更好的“管理利润”,这就是我们说的“财技”。所以在老准则下,大量的企业将股票投资放在了OCI这个科目。如果有机会后面可以开个专题讲一讲上市公司财务老总的各种财技...
会计准则制定者肯定就不干了,这不是给钻了空子么。那怎么办?
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改成这样:
新的方法二:OCI(可供出售)
1)持有阶段:分红收益(影响利润)、浮动盈亏收益(不影响利润)
2)处置阶段:实际盈亏收益(也不影响利润)——新准则
就是断了调节利润的可能,别想着到时候一把卖出了,现在就算卖了,也没有利润。
我们粗粗一想,投资股票就是为了卖了赚钱,赚了不给确认利润,那谁干啊。 于是,在新会计准则下,确实大量原来放在OCI的投资大量减少。
好的,我铺垫了那么多,终于要到高股息了。
我们细细想一想,新准则下,高股息似乎也有个绝妙的好处:
对利润只有绝对的正贡献(分红收益),浮动盈亏和实际盈亏都不影响利润。
是一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
尤其是在资产投资价值不明确的情况下,那些每年5%、6%的股息率的股票,可以提供稳定的分红收益,没有坏处,那我的报表不就很稳么?
A股熊了三年,散户和机构都是被割了一茬又一茬。那得嘞,就买高股息把,至少我对得起我的利润表。
所以高股息策略,本质上就是资金驱动的。
放入高股息OCI,本质上也就放弃了未来股票价值增值对于利润的正贡献。
当机构越来越多的配置高股息策略、当债券市场进入低利率环境、当市场越来越缺乏流动性的时候,机构投资者该何去何从、散户又该何去何从?散户可是没有利润表管理的需要的。
对于散户来说,高股息,就是一场与机构的博弈。
现在这个阶段,要想活下去,就是与未来切收益。可是,我们还是要有希望不是么?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