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港股国庆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多空博弈是比较激烈的。最终恒生指数下跌1.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5%。
但好在是先跌后涨,走了一个V字行情。
港股的这个走势,让人不得不担心开盘后的大A情况。
其实还用不着特别担心,整体上来看,A50在大A休市期间还是涨了8%。A50和大A的相关性,请看图:
所以不用怀疑A50和大A的相关性,是非常一致的。所以,如果按照这几天外盘的情况,开盘后全A估计要高开在7-8%左右。这个涨幅,估计还是千股涨停的局面。
所以这个国庆,券商都在加班做这么几个事情:
1、交易服务器的扩容
部分券商在节前两天火爆的行情下,交易出现了卡顿,搞怕了,交易安全和顺畅是券商的底线。所以加班加点搞扩容,为的就是确保客户节后的交易顺畅。
2、财富条线全面的输出内容和情绪
这个国庆节,券商的财富(经纪)条线都没有闲着,持续的输出各种文案、短视频,渲染投资情绪和价值,为的就是抢客户开户。
足足提供一周的情绪价值,憋了一周,一周后的交易量会怎么样?
我画了近十年来,9月最后五个交易日和国庆开盘后两天的交易量对比图,按年的,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懒得看图的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
2015年上半年延续了2014年牛市行情,但从6月开始清理场外配资,股市经历了从“快牛”到“股灾”的泡沫破灭。8月底,中金所发布估值期货管控措施,央行“双降”,指数在8月底探底,9月缓慢震荡上行。
2015年10月8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60%。
2016年下半年开始,白马蓝筹股发力上行,龙头崛起。同时,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到供给侧改革,产生了多个走出独立行情的牛股。9月份,监管修订并购重组规则。8-9月整体指数上行。
2016年10月10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52%。
2017年,强监管是主旋律,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发布。从行情看,“漂亮50”受到追捧。8月-11月,中报业绩超预期,催化了一波上涨行情。
2017年10月9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24%。
2018年,贸易战开打,去杠杆导致社融规模增速下降。A股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表现最差的一年。8、9月,川普加关税,9月关于是否重启谈判陷入薛定谔之谜。8-9月指数整体下行。
2018年10月8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10%。
2019年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全球流动性宽松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全球低利率环境,推动外资持续流入中国,消费与科技双轮驱动。但6-10月,贸易战仍然是笼罩在大A上方的乌云。9月,上证指数始终在3000点左右徘徊。9月最后5个交易日,出现了3个下跌。
2019年10月8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7%。
2020年YQ席卷全球,但A股是小部分龙头公司的大牛市,上演“喝酒吃药”、“喝酒开车”行情。公募基金抱团,收益远好于指数。公募股票基金受到追捧。下半年,全球经济开始V型复苏。8-9月指数整体涨势。
2020年10月9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32%。
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大A周期股、新能源大放异彩。但9月下半月起,行情再次出现下跌,各地“双控”、“双限”政策加码。9月最后5个交易日,阴跌为主。
2021年10月8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13%。
2022年,美联储疯狂加息,俄乌冲突爆发。A股全面下跌,尤其是公募重仓股尤其惨烈。9月5个交易日中4天出现下跌。
2022年10月10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12%。
2023年下半年开始提出活跃资本市场,但指数持续阴跌。科技和红利成为哑铃策略。9月份央行二次降准,但指数持续在3000点左右(阴跌)。
2023年10月9日开盘,交易量比9月底涨了7%。
所以总结一下,
1)在牛市周期中,被憋了一周的股民,在节后开盘第一天,交易量相比9月末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量能增幅在30%以上。
2)在熊市周期中,虽然被憋了一周,但交投情绪其实是不高的。节后开盘第一天,交易量的涨幅有限,有上涨,但都在15%以下。
好的,那2024年9月的最后5天是这样的?你觉得节后第一天的交易量在多少?
外盘还有周五和周一两个交易日,我们将持续关注。
“漫步学海,千年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