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1
多学科协作是前提
临床上,由于CTEPH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疲劳等)缺乏特异性,因此,许多患者直到病情严重时才被确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虽然是该病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手术难度较大,且需要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进行。
每一名CTEPH患者的治疗方案都应当由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决定。在制订治疗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肺动脉的病变位置、血流动力学、右心功能、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合并症等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日友好医院肺血管病团队由心脏血管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放射诊断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核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医生,以及手术护理、重症护理和各专业病房的护理人员组成。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还显著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点2
操作既要快又要稳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复杂且高难度的手术,主要挑战包括:血栓内膜剥脱要完整彻底,以及一系列复杂操作要在20分钟(停循环时间)内完成。这些对医生的技术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关键点3
停循环时保护重要器官
深低温停循环虽提供了无血手术视野,但保护脑部和全身其他器官免受缺血缺氧损害也至关重要。团队在进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时,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和策略,特别是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中的脑保护策略。
脑保护策略对预防术中可能出现的脑损伤(如缺血、缺氧和栓塞等)具有重要作用。该策略主要包括体外循环控制性均衡降、复温、脑氧饱和度监测、停循环时间监控,以及脑表面恒定低温保护等。
临床实践表明,上述措施可降低患者的脑代谢率和耗氧量,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策略帮助团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使团队开展的CTEPH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国内发生率为10%~20%,国外发生率为3%~12%)。
关键点4
联合手术优势明显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团队还常遇到很多CTEPH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疾病、胸部肿瘤等情况。由于患者有慢性肺栓塞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等问题,因此,上述合并症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为此,团队开创性地完成了多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联合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先心病矫治、颈动脉内膜剥脱、胸部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较于单一手术模式,联合手术模式具有多个优势。
第一,联合手术可一次性解决多种疾病,避免了患者接受多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第二,联合手术减少了分阶段手术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第三,联合手术能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病情,例如同时解决肺动脉高压和冠心病问题,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点5
持续进行手术创新
除了传统的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肺血管病团队还不断创新现有技术。例如,由于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一般是在左右肺动脉主干做一个3到4厘米的切口,通过这一小切口完成各个分支血管的内膜剥脱,因此,病变分支越远,手术显露和操作难度就越大。肺血管病团队尝试应用腔镜辅助内膜剥脱,提高手术的可视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肺血管病多学科团队的相互协作和术前精细准备,保障了200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成功完成。手术患者年龄跨度从12岁到76岁。超过85%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水平,96%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超过50%。
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几天内即可脱离手术危险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例如,2022年,一名74岁的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患者,术前每次就诊都需要求助救护车,术后成功恢复正常生活。
文: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 甄雅南 叶志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谢万木 翟振国
图:中日友好医院
编辑制作:夏海波
审核:谭嘉
近期好文
关注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养老变“享老”重在有“医”靠(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