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为何越来越受青睐

健康   2024-10-15 11:12   北京  

(本文刊登于10月9日《健康报》7版,作者系辽宁省医学会微创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张颐)



  自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市以来,现代手术机器人系统迅速发展。近些年,手术机器人受到临床医生越来越多的青睐,从其在妇科治疗领域的应用可见一斑。


妇科治疗领域应用广泛


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手术机器人系统处理肥胖、盆腔粘连或子宫较大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切除,以及复杂位置的子宫肌瘤时优势明显。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患者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

子宫内膜异位

该病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盆腔粘连,限制了手术的操作空间,也增加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难度。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使用能降低上述风险,尤其在处理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显现出更大的优势。

盆腔器官脱垂

该问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中重度患者须接受盆底重建治疗。骶骨固定术是盆底重建治疗的标准方法之一。相较于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接受手术机器人系统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

宫颈癌

该病的发病率居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之首。目前,国内专家认为,对于肿瘤直径≤2厘米的宫颈癌,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进行微创手术。

机器人辅助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在保留神经方面具有优势,并可降低并发症和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宫颈癌治疗方法。

卵巢癌

在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中,卵巢癌患者死亡率最高,发现时常为晚期。使用手术机器人系统治疗局限癌灶或者孤立复发癌灶的卵巢癌患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子宫内膜癌

该病患者常伴有肥胖,使得传统腹腔镜手术面临困境。使用手术机器人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缩短住院时间。

获高级神器加持


可转腕手术器械


该类器械的弯曲度及旋转程度远超人手的操作极限。颤抖滤除和直觉式运动可让医生的操作更加稳定和自然。这些均有利于完成妇科疾病手术中的阴道残端闭合、输尿管保护、淋巴结清扫、粘连松解以及更为复杂的手术分离等操作。  

视野放大系统


经放大后,手术视野可被放大至10~15倍,并变为3D高清视野。这有助于医生准确识别闭孔神经、输尿管、血管等重要组织,也有利于腹腔全面探查。

悬吊式结构设计


该设计为举宫(为方便术者操作从阴道处托着子宫)助手留出空间,同时,更有利于深、窄空间操作。  

荧光成像功能


该技术常被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识别,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时的腹膜表面血管过度分布的鉴别,以及骶岬上的血管识别(主要是在阴道骶骨固定术中)。

人体工程学设计


医生操控台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坐位操作、无须穿手术衣),有助于减少医生的疲劳感和身体损伤;开放视野的裸眼3D效果可减轻术者的肩颈部疼痛;双控制台设计可减轻术者助手的疲劳感。  

远程5G技术


5G技术让医生无须与患者碰面,即可身临其境,开展数千公里外的手术操作,有助于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创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让新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图像与全息影像融合系统


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患者的术前影像数据制成全息影像,经工程师调整后适配于手术机器人的术中导航模型。借助该技术,医生可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调整全息影像并实现交互,获得直观且准确的手术视觉支持,从而全面、清晰地了解手术区域,提高手术精准度和效率。  

力传感技术


新型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器械能检测并提供术中对组织施加力度的反馈,有利于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相关技术仍在迅速迭代


单孔手术机器人

随着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技术发展及大众对于无痕手术的需求增加,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应运而生。

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突破了传统单孔腹腔镜的操作局限性,其便利性几乎等同于多孔操作,且能减轻术者的不适感,并能缩短学习曲线。

分体式手术机器人

分体式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出现,解决了一系列传统手术的使用难题,如不同手术对机器人机械臂的需求不同或各医院的手术室配置不一致,导致标准化手术机器人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

分体式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臂被安装在可移动的台车上,这种设计允许根据手术需求调整机械臂的数量,如五臂(4﹢1)、五臂(3﹢2)、四臂(3﹢1)和完全分体模式。

与传统系统相比,分体式手术机器人系统更加轻便、灵活,能适应不同的手术室环境,并可支持复杂的双主刀和多学科联合手术。

近年来,国产手术机器人技术取得飞速进步,多款创新产品被成功推向市场。国产手术机器人替代进口手术机器人的趋势明显,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发展和妇科疾病诊疗领域的技术进步。

文:辽宁省医学会微创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 张颐
编辑制作:夏海波
审核:谭嘉

 近期好文 

关注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让诊断“金标准”含金量更高(附视频)

新知  基因组学赋能罕见病诊疗

实践  血压刚过140/90毫米汞柱要不要启动降压治疗?再谈降压治疗时机问题

实践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迎来第三次更新,提出新

健康报医生频道
《健康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国卫生健康行业报。“健康报医生频道”聚焦医学领域热点话题,医学前沿资讯和适宜技术,展示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学科建设、医学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