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数智赋能,共创健康”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数智健康学术会议在上海市召开。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围绕数智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应用的热点问题,如生物医学与大数据、智能化健康管理、多元数据融合与应用等前沿话题开展交流。
会议特邀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作了《科技助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报告。
报告提出,要加强对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研究,关注全人群智能化数据,强化四大慢病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应用。
携手共建数智健康新生态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沈洪兵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幅提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正成为培育和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发力点。
在卫生健康领域,加快发展新一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我国生命健康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必将进一步激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活力,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效率和质量,创新培育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在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完善数智健康发展制度设计。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以数据、算法、算力为核心要素,数据要素深度融入医疗、预防、健康服务的全流程/各环节,从感知智能向决策智能转型,推动质量效率和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级。要充分发挥制度框架的指引作用,研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优化实用高效的应用系统、计划应用标准等支撑服务体系,为数智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支撑,营造创新氛围。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在研究制订“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信息技术在疫情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应急处置和监督执法等场景应用,实现更精准、更科学、更有效的“防”。
二是加强数智健康创新平台的建设。创新平台是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载体,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公共卫生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试点,首批纳入基础比较好的湖北省宜昌市、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3个城市。试点将搭建多中心的公共卫生数据集成平台,以数据共建共享为核心,运用健康大数据开展真实世界研究,为卫生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决策支撑。
试点要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本地工作基础和优势,充分借助国家级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融合,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促进数据汇聚、业务联动与资源共享,合力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的数智健康创新体系,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支撑。
三是夯实数智健康发展的保障基础。加强国家级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保障,完善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平台,确保数据在各个环节的顺畅流通,为数智健康发展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在保障数据隐私方面,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的存储、传输、使用各个环节的安全防护。
要加强医学信息学学科建设和数智化医生培养,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研发人才和科研团队,促进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要强化医保、医药、科技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争取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积极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数智健康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形成强大合力。
释放数据价值 探索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李斌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极大地加速了当今时代的数智化进程。以数字技术为基石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阻肺病、代谢性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风险。这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在未来需要长期面对的严峻挑战。
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丰富慢性病防治的手段和工作内容,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我们要以“数”谋新,用“智”提质,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拓展数智融合应用场景,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学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和服务预防医学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数智技术研发及应用学术交流,提高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数字技术素养。
学会将通过制定相关团体标准,推广数字技术,交流应用经验,促进数智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规范化应用。
坚持开放合作 共同探索前沿问题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丁奎岭
上海交通大学坚持打开学科边界,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心理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前沿学科和学院。学校通过设立医工交叉研究基金等多种方式促进生命科学与理工农文管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大数据疾病预测模型、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方面开展全新的探索,不断提升科学领域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的全球影响力。
学校充分发挥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优势,为数智技术前沿创新提供基础。学校整合医学院附属医院、生命学院、药物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系统医学研究院等办学资源,启动大健康行动计划,设立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立全健康行动委员会和全健康研究院,深入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经验,为数智技术发展创造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学校还通过数智技术为健康领域创新研究提供新路径。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驱动下,传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面临着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深刻转型,数智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效率、质量与公平性,让更多人能够获得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创新治理模式 助力高质量发展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上海市疾控局局长 张浩
数智健康已经成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为推动治理模式的创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供坚实支撑。
上海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部门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数智化转型,坚持科技赋能数字引领,始终把“人工智能+”融入整体事业谋划,把“数据要素X”作为能力提升的核心抓手。
一方面,我们加快构建大健康数据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临床、公卫、医保、药品等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和上链管理,建设公共卫生大数据实验室,构建“公共卫生智慧大脑”,建成传染病综合管理大屏,努力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新兴技术与公共卫生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能级,加快推进智慧预防接种应用场景落地,构建全市免疫规划服务“一张网”,为公共卫生免疫打造数智防线。
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即将发布,这是全国省级层面首个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项方案。方案旨在通过发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优势和医学资源集聚优势,在技术、平台、产业、环境等方面协同发力,将过去上海卫生健康领域治理经验转化为人工智能时代健康大模型和语料库的基石,系统推进本市医学人工智能发展。
我们将大力支持数智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赋能医学创新,尽快推出一批应用新场景、产业新项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原文刊载于《健康报》12月17日八版
近期好文
关注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养老变“享老”重在有“医”靠(附视频)